高考,历来是全民最关心的考试,高考的指挥棒影响了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资源分配等种种问题。所以,纲要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而高考改革更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纲要立志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制度。建立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五种招生录取方式。
■纲要解读
推荐录取成高招录取方式
【纲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解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这次纲要对考试改革的最主要特点是多元多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和其他学校、高专高职的录取方式会有差别,根据学校的实情和需要决定考试,体现高校在招生上的自主权。
纲要中指出,多元录取可以分为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五种。“其实有的地方已经尝试在做其中的几种,现在整合起来作为改革的试点方向,这次高考制度在多元录取方面推进很大。”这五种录取方式都不是唯分数论,他说,所谓的择优在选拔考试的基础上也包括综合素质、学业水平考试的因素,而推荐和破格是给予有特殊才华考生一条脱颖而出的途径。“现在全面依靠分数线的局面会改变。”
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
【纲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解读】张力解释,这种探索是指不用每个科目都必须高考统考,“比如英语进行水平考试,平时考了,高考就算成绩。”他认为这样的科目可以比照国际上的水平考试方式,推行标准化的社会化考试,考生可以一年考多次,选择一次成绩,这样就可以分解学生的高考压力。
专科高职考试各省组织
【纲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
【解读】张力说,目前高考是一份统一试卷,进行相同的考试,而本专科实施分类考试后就不再相同。具体来说,实现国家组织本科阶段的考试,而把专科高职的考试下放到各省组织。在高职高专上,省级将有更多的权力,不仅组织入学考试,今后高职类学校设置的权力也将下放到省。
■北京措施
高职招生实行高会统招
今年,北京实行高中课改后的首次新高考,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在高职招生上,增加了高会统招这种录取方式,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会考成绩将共同成为录取主要依据,学校将根据招生专业的具体情况,指定2至3门会考科目及成绩等级,作为录取的前提条件。
此外,在高职自主招生方面,本市已连续五年开展高职自主招生试点,考生无需参加高考,只要通过试点院校的面试和笔试,就能获得录取进入大学。今年,高职自主招生试点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各方反馈
>>专家意见
纲要会鼓励破格录取
中央教科所所长、规划纲要起草组成员袁振国认为,在规划纲要中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理念,但是都是原则性的。
“大家常拿钱钟书举例,钱钟书数学0分,郭沫若数学也不及格。如果高考,就进不了大学。但是他们确实是才华横溢的伟大人物啊。钱钟书不会数学有什么关系,又不是让他去搞数学。”他认为就应该对这样的人破格录取。
“按照分数录取的,可能是平平的人,真正有特殊才华的人就录取不了了。”他认为如果有特殊才能,就应该有体制支持破格录取,不受分数线限制。纲要出来,会鼓励这样的破格录取。
>>招办主任
自主招生已先行一步
在今年清华等高校试点的自主招生联考,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探索方式。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孟芊表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方式的考试来进行区分。进行高水平大学联考将在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很好进行区分,有利于拔尖人才的选拔。如果不采取联考,各个作战,一方面影响了效率,另一方面学校招办招考不分离,无法体现其公信力。
>>学校反应
破格录取范围应扩大
北京八中校长台峰表示,《纲要》中关于高考改革的内容很多,所提出的多元录取选拔机制体现了高考改革方向,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其中,“对在实践岗位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是一个全新的录取方式,值得肯定。
他认为,在对获得破格录取者的资格认定方面应该更宽泛些,不能仅限于在某些学科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才,包括文艺、体育等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学生也应该进入选拔范围。同时,参与破格录取的学校数量也应该更多一些,包括211、985高校都应该加入进来,这样才能体现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重视。
>>学生反应
好奇如何“多次考试”
北师大二附中高二学生李申说,纲要有两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这一创新可以让考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真实实力,避免“一考定终身”。破格录取在实践岗位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能够挖掘在某一领域极有天赋的人才。
“我最好奇多次考试会怎么考?”李申说,多次考试会不会像国外实行的托福、雅思考试一样,让学生有多次机会参加,选择最好的成绩去申请大学,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高考的公平、公正。李申说,学生肯定会很欢迎多次考试这种做法。
■现实案例
一考定终身催生庞大复读军
李冰(化名)是今年高考的复读生,虽然他也不想花一年的时间重复复习高中的内容,但是去年高考的不顺让他无法甘心。原本他的模拟考试成绩都在600分左右,雄心壮志希望能考上重点大学。可是不巧因为心理紧张等原因,考试前一天发起了低烧,直接影响了高考两天的发挥,成绩下来才刚刚到了一本线。“我真是羡慕美国一年7次高考,如果高校录取能看看我以前考试的成绩该有多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2007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复读生占高考报名总人数的15%左右。复读学校已经形成一种产业。每到高考发榜时,也是各类复读机构最活跃的时期。虽然有关部门建议学生不要复读,但是每年依然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前仆后继进入复读班。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周逸梅 张灵
■链接
取消不了的高考制度
全国高等院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形成于1952年,1966年中断,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是全国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正选拔人才的关键环节,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持续稳定。
目前对高考的诟病很多,包括“唯分数论”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考试形式单一不利于多样化要求;考试内容不利于考查学生综合素质;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但是现在还没有比其更公平的选拔人才方法。教育部表示,高考是公平选拔人才的保证,成为民众改变自身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
高考改革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高考改革的主要进程:
1985年,上海首先获得高考单独命题权。
1993年,全国范围普遍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并推行高考科目“3+2”方案。
1997年,实行招生并轨改革。1998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
1999年,广东率先实行“3+X”考试科目改革,并把“综合能力测试”列为高考新科目,2002年推广至全国。
1999年,天津、广西试行网上录取,2002年,高考招生网上录取在全国普及。
2000年,北京、安徽、上海率先实行“春季高考”,至今上海仍在坚持。
2003年,22所高水平大学开展自己选拔录取改革试点。
2007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首批高中新课改实验区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京津沪在高职院校层面进行自主考试录取探索。
2008年,教育部推广在高考志愿和录取投档方式上实行平行志愿。
2009年,北京大学公布“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考生凭中学校长的推荐信可直接获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资格,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可享在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
2009年,清华、上海交大等5所全国一流大学联合进行自主招生的笔试通用部分测试,考生可通过一次考试,得到2次以上的面试机会。
教改纲要:高考建立五种招生录取方式
稿源: 京华时报 2010-03-04 15:17:22
高考,历来是全民最关心的考试,高考的指挥棒影响了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资源分配等种种问题。所以,纲要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而高考改革更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纲要立志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制度。建立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五种招生录取方式。
■纲要解读
推荐录取成高招录取方式
【纲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解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这次纲要对考试改革的最主要特点是多元多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和其他学校、高专高职的录取方式会有差别,根据学校的实情和需要决定考试,体现高校在招生上的自主权。
纲要中指出,多元录取可以分为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五种。“其实有的地方已经尝试在做其中的几种,现在整合起来作为改革的试点方向,这次高考制度在多元录取方面推进很大。”这五种录取方式都不是唯分数论,他说,所谓的择优在选拔考试的基础上也包括综合素质、学业水平考试的因素,而推荐和破格是给予有特殊才华考生一条脱颖而出的途径。“现在全面依靠分数线的局面会改变。”
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
【纲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解读】张力解释,这种探索是指不用每个科目都必须高考统考,“比如英语进行水平考试,平时考了,高考就算成绩。”他认为这样的科目可以比照国际上的水平考试方式,推行标准化的社会化考试,考生可以一年考多次,选择一次成绩,这样就可以分解学生的高考压力。
专科高职考试各省组织
【纲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
【解读】张力说,目前高考是一份统一试卷,进行相同的考试,而本专科实施分类考试后就不再相同。具体来说,实现国家组织本科阶段的考试,而把专科高职的考试下放到各省组织。在高职高专上,省级将有更多的权力,不仅组织入学考试,今后高职类学校设置的权力也将下放到省。
■北京措施
高职招生实行高会统招
今年,北京实行高中课改后的首次新高考,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在高职招生上,增加了高会统招这种录取方式,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会考成绩将共同成为录取主要依据,学校将根据招生专业的具体情况,指定2至3门会考科目及成绩等级,作为录取的前提条件。
此外,在高职自主招生方面,本市已连续五年开展高职自主招生试点,考生无需参加高考,只要通过试点院校的面试和笔试,就能获得录取进入大学。今年,高职自主招生试点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各方反馈
>>专家意见
纲要会鼓励破格录取
中央教科所所长、规划纲要起草组成员袁振国认为,在规划纲要中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理念,但是都是原则性的。
“大家常拿钱钟书举例,钱钟书数学0分,郭沫若数学也不及格。如果高考,就进不了大学。但是他们确实是才华横溢的伟大人物啊。钱钟书不会数学有什么关系,又不是让他去搞数学。”他认为就应该对这样的人破格录取。
“按照分数录取的,可能是平平的人,真正有特殊才华的人就录取不了了。”他认为如果有特殊才能,就应该有体制支持破格录取,不受分数线限制。纲要出来,会鼓励这样的破格录取。
>>招办主任
自主招生已先行一步
在今年清华等高校试点的自主招生联考,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探索方式。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孟芊表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方式的考试来进行区分。进行高水平大学联考将在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很好进行区分,有利于拔尖人才的选拔。如果不采取联考,各个作战,一方面影响了效率,另一方面学校招办招考不分离,无法体现其公信力。
>>学校反应
破格录取范围应扩大
北京八中校长台峰表示,《纲要》中关于高考改革的内容很多,所提出的多元录取选拔机制体现了高考改革方向,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其中,“对在实践岗位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是一个全新的录取方式,值得肯定。
他认为,在对获得破格录取者的资格认定方面应该更宽泛些,不能仅限于在某些学科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才,包括文艺、体育等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学生也应该进入选拔范围。同时,参与破格录取的学校数量也应该更多一些,包括211、985高校都应该加入进来,这样才能体现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重视。
>>学生反应
好奇如何“多次考试”
北师大二附中高二学生李申说,纲要有两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这一创新可以让考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真实实力,避免“一考定终身”。破格录取在实践岗位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能够挖掘在某一领域极有天赋的人才。
“我最好奇多次考试会怎么考?”李申说,多次考试会不会像国外实行的托福、雅思考试一样,让学生有多次机会参加,选择最好的成绩去申请大学,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高考的公平、公正。李申说,学生肯定会很欢迎多次考试这种做法。
■现实案例
一考定终身催生庞大复读军
李冰(化名)是今年高考的复读生,虽然他也不想花一年的时间重复复习高中的内容,但是去年高考的不顺让他无法甘心。原本他的模拟考试成绩都在600分左右,雄心壮志希望能考上重点大学。可是不巧因为心理紧张等原因,考试前一天发起了低烧,直接影响了高考两天的发挥,成绩下来才刚刚到了一本线。“我真是羡慕美国一年7次高考,如果高校录取能看看我以前考试的成绩该有多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2007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复读生占高考报名总人数的15%左右。复读学校已经形成一种产业。每到高考发榜时,也是各类复读机构最活跃的时期。虽然有关部门建议学生不要复读,但是每年依然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前仆后继进入复读班。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周逸梅 张灵
■链接
取消不了的高考制度
全国高等院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形成于1952年,1966年中断,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是全国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正选拔人才的关键环节,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持续稳定。
目前对高考的诟病很多,包括“唯分数论”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考试形式单一不利于多样化要求;考试内容不利于考查学生综合素质;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但是现在还没有比其更公平的选拔人才方法。教育部表示,高考是公平选拔人才的保证,成为民众改变自身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
高考改革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高考改革的主要进程:
1985年,上海首先获得高考单独命题权。
1993年,全国范围普遍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并推行高考科目“3+2”方案。
1997年,实行招生并轨改革。1998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
1999年,广东率先实行“3+X”考试科目改革,并把“综合能力测试”列为高考新科目,2002年推广至全国。
1999年,天津、广西试行网上录取,2002年,高考招生网上录取在全国普及。
2000年,北京、安徽、上海率先实行“春季高考”,至今上海仍在坚持。
2003年,22所高水平大学开展自己选拔录取改革试点。
2007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首批高中新课改实验区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京津沪在高职院校层面进行自主考试录取探索。
2008年,教育部推广在高考志愿和录取投档方式上实行平行志愿。
2009年,北京大学公布“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考生凭中学校长的推荐信可直接获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资格,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可享在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
2009年,清华、上海交大等5所全国一流大学联合进行自主招生的笔试通用部分测试,考生可通过一次考试,得到2次以上的面试机会。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