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上部分企业出现了资金缺乏等问题,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深度需求,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企业实力不断提升,"走出去"的愿望亦越来越强烈。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在今年带来的议案中也重点提到,"中国要做强做大,成为世界强国,迟早要进军海外市场,"走出去"是一种必然选择。"
宗庆后代表就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各种压力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道路步履维艰。
第一、央企单独"走出去"易遭遇政治抵制
一般来说,央企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但是政治性的阻力却成为央企对外投资遇阻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外往往将央企与政府相关联,认为央企"走出去"代表的是政府行为,容易引起他们对本国经济安全与资源安全的担心和顾虑,亦成为拒绝中国央企投资的一个重要借口。自2002年以来,中国企业对海外的投资并购至少有十多起大的交易失败案例,包括石油、矿业、通信和汽车等多个领域,所涉及的中国企业大部分都是大型央企。
第二、盲目抄底,导致海外并购风险增加
海外并购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还涉及到当地的政治、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几年我们"走出去"的很多企业由于不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与当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并购失败屡次发生。再加上有一些企业本身国际化经营水平还很低,人才、资金等资源匮乏,尚未具有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市场的能力与实力,使企业陷入并购的泥潭不能自拔。据统计,仅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可见,如果盲目抄底与并购不仅不是机遇,还会成为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陷入并购陷阱,使企业走向破产的不归之路。
第三、单个企业小打小闹,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
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体主要是央企和民企两种。央企有雄厚的资金,但容易遭到政治抵制,民企"走出去"不容易引起国外注意,但是民企往往由于资金、实力不够,只能小打小闹,再加上有些企业只知道赚取利益,缺乏长期发展的观念和维护国家形象的大局观,给当地的生态、经济发展等带来危害,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亦损害了我们的国家形象,不利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宗庆后代表提到的这些困境和难题的确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障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娃哈哈集团在立足国内,专注主业的同时,开始了迈向国际市场的征程,开始了多元化布局的战略转型。在继续保持中国食品饮料行业领先者地位的同时,开拓进取,鼎力推动娃哈哈走出国门。宗庆后代表以切身体会,对于如何实行"走出去"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采取积极稳妥的"走出去"策略,注意风险防范。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并购是一个机遇,但是要把机遇变成现实,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现阶段,一方面要防止进行与自身实力不匹配的抄底,以致无法整合国内国外两种企业文化,两种管理方式,一方面要抓住机遇挖掘国外一流人才,购买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人才为我所用,为我们中国企业的崛起奠定扎实的基础。
企业到海外投资,一旦所在国家的政局不稳定,将会给国内企业带来严重的投资风险。因此政府是否可为国内企业去海外投资提供必要的政治保护。同时,政府和我驻外使馆亦可为我国企业提供所在国的投资政策、法律制度、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降低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
第二、可采取让国外企业为我们贴牌加工、在欧美等国投资建厂等多种形式的"走出去"方式。
政府是否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利用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为我国自主品牌进行贴牌加工,进行国际资源整合,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为外国低价贴牌加工的历史。这样既能降低投资风险,又能解决国内的技术和资源不足问题,还能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和资源出路问题,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三、鼓励央企和民企合作"走出去",降低海外并购风险,实现互利双赢。
企业"走出去"必须坚持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基础上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国家要鼓励央企和有实力的民企合作,实现央企和民企合作走出去,可以通过央企控股或参股民企,或者央企联合民企另外成立新的股份公司的形式来弱化对方的政治敏感性,从而达到并购的目的。
第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内紧缺资源和产品进口,放开投资主体。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国对本国市场和贸易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面临的贸易摩擦亦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一般央企出面投资易导致国际资源价格抬升,而民营企业参与则不容易引起注意。因此,国家要鼓励进口,尤其是紧缺资源和产品的进口,并要放开进口,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集全国之力,整合全球的资源、能源优势转变为我国的经济优势,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宗庆后:中国要做强做大 "走出去"是一种必然选择
稿源: 新华网 2010-03-02 16:32:37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上部分企业出现了资金缺乏等问题,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深度需求,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企业实力不断提升,"走出去"的愿望亦越来越强烈。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在今年带来的议案中也重点提到,"中国要做强做大,成为世界强国,迟早要进军海外市场,"走出去"是一种必然选择。"
宗庆后代表就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各种压力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道路步履维艰。
第一、央企单独"走出去"易遭遇政治抵制
一般来说,央企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但是政治性的阻力却成为央企对外投资遇阻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外往往将央企与政府相关联,认为央企"走出去"代表的是政府行为,容易引起他们对本国经济安全与资源安全的担心和顾虑,亦成为拒绝中国央企投资的一个重要借口。自2002年以来,中国企业对海外的投资并购至少有十多起大的交易失败案例,包括石油、矿业、通信和汽车等多个领域,所涉及的中国企业大部分都是大型央企。
第二、盲目抄底,导致海外并购风险增加
海外并购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还涉及到当地的政治、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几年我们"走出去"的很多企业由于不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与当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并购失败屡次发生。再加上有一些企业本身国际化经营水平还很低,人才、资金等资源匮乏,尚未具有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市场的能力与实力,使企业陷入并购的泥潭不能自拔。据统计,仅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可见,如果盲目抄底与并购不仅不是机遇,还会成为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陷入并购陷阱,使企业走向破产的不归之路。
第三、单个企业小打小闹,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
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体主要是央企和民企两种。央企有雄厚的资金,但容易遭到政治抵制,民企"走出去"不容易引起国外注意,但是民企往往由于资金、实力不够,只能小打小闹,再加上有些企业只知道赚取利益,缺乏长期发展的观念和维护国家形象的大局观,给当地的生态、经济发展等带来危害,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亦损害了我们的国家形象,不利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宗庆后代表提到的这些困境和难题的确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障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娃哈哈集团在立足国内,专注主业的同时,开始了迈向国际市场的征程,开始了多元化布局的战略转型。在继续保持中国食品饮料行业领先者地位的同时,开拓进取,鼎力推动娃哈哈走出国门。宗庆后代表以切身体会,对于如何实行"走出去"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采取积极稳妥的"走出去"策略,注意风险防范。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并购是一个机遇,但是要把机遇变成现实,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现阶段,一方面要防止进行与自身实力不匹配的抄底,以致无法整合国内国外两种企业文化,两种管理方式,一方面要抓住机遇挖掘国外一流人才,购买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人才为我所用,为我们中国企业的崛起奠定扎实的基础。
企业到海外投资,一旦所在国家的政局不稳定,将会给国内企业带来严重的投资风险。因此政府是否可为国内企业去海外投资提供必要的政治保护。同时,政府和我驻外使馆亦可为我国企业提供所在国的投资政策、法律制度、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降低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
第二、可采取让国外企业为我们贴牌加工、在欧美等国投资建厂等多种形式的"走出去"方式。
政府是否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利用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为我国自主品牌进行贴牌加工,进行国际资源整合,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为外国低价贴牌加工的历史。这样既能降低投资风险,又能解决国内的技术和资源不足问题,还能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和资源出路问题,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三、鼓励央企和民企合作"走出去",降低海外并购风险,实现互利双赢。
企业"走出去"必须坚持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基础上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国家要鼓励央企和有实力的民企合作,实现央企和民企合作走出去,可以通过央企控股或参股民企,或者央企联合民企另外成立新的股份公司的形式来弱化对方的政治敏感性,从而达到并购的目的。
第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内紧缺资源和产品进口,放开投资主体。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国对本国市场和贸易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面临的贸易摩擦亦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一般央企出面投资易导致国际资源价格抬升,而民营企业参与则不容易引起注意。因此,国家要鼓励进口,尤其是紧缺资源和产品的进口,并要放开进口,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集全国之力,整合全球的资源、能源优势转变为我国的经济优势,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