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两会前瞻:人民币升压再起中国着眼战略虑善以动
稿源: 人民网  | 2010-03-02 09:33:15

  黑风吹海立,飞雨过江来。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危机中的率先复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自2010年初便迫不及待地“重操旧业”,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为人民币升值大肆“营造”舆论压力。美国更于日前表示今年会在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严厉态度,并以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进行威胁。

  为化解压力、减弱预期,中国官方已对所谓“人民币低估将妨碍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的荒谬言辞多次予以严正反驳,一再强调人民币将保持基本稳定与合理均衡的根本原则。但可以预计的是,在下月将举行的中国全国“两会”期间甚至贯穿2010年,人民币话题之热度将难以轻易消褪。

  面对外部不利环境,中国决策者当以战略眼光权衡人民币升值利弊,确立因应之道,继而虑善以动,破解难局。

  众所周知,综合国力与生产效率是决定一国汇率强弱的根本因素,人民币汇率伴随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而逐步上升乃大势所趋,若顺势而为,则将不仅有助缓解中国进出口不平衡,有益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对此抱有清醒认识的中国政府,于2005年7月启动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由此实现双向浮动,弹性得以增强,与世界主要货币联动明显。至2009年末,人民币已对美元和欧元分别累计升值超过20%和2%。

  美国的货币,世界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作为汇率真正操纵者的美国,正是其不负责任滥发货币与放纵金融监管,方才引发了此次百年罕遇的全球危机。外部需求的骤降和美元指数的大幅波动打乱了中国汇改与外贸结构调整的既定节奏,出于保持经济与出口稳定的迫切需求,中国从2008年7月起被迫重新盯住美元。

  事实胜于雄辩。人民币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保持稳定,带动了对外贸易的逐渐向好,中国经济的“V”型复苏,更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亚洲国家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资源输出国脱离泥沼发挥出惊人成效。统计显示,在2009年这个自“二战”以来,世界经济首次负增长的特殊年度,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虽然目前各界普遍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形势将优于去年,但从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意愿来看,全球复苏基础仍然脆弱。与此同时,还存在美元与大宗商品波动加剧、国际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等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阴霾未去,过河拆桥。美欧此时以“全球经济再平衡”为由向人民币问责意欲何为?简而言之,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出于寻找“替罪羊”的国内政治需要;其二是以人民币为筹码打压中国,并提出诸如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等索求;其三是中国一旦屈服于压力,即可通过预先设置的热钱布局,坐享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财富转移。

  事实上,美欧自己很清楚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现实,历史经验也一再证明汇率手段无法解决国际收支平衡,所谓的“再工业化”仅是一个传说,人民币即便大幅升值也无法降低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商品的依赖程度。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等西方经济体不仅要继续修复其金融体系的危机后遗症,还要力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完成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否则将无法真正摆脱衰退。

  就中国形势而言,主要凭借投资刺激拉动的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在外需疲弱并难以于短期重振与外贸结构尚未调整到位的条件下,必须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并保持出口政策的延续性。人民币若贸然大幅升值,对于关乎上亿人就业的进出口行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并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消费需求,进而危及经济全局甚至社会稳定。

  为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除须顶住外界压力不断释放汇率维稳信息,还要着力抑制国内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增加商品进口,同时加强对热钱出入监管。在加息决策上亟需谨慎,力争主要通过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对流动性进行管理,即便升息,也不应先于美欧施行。

  对于因人民币博弈特别是中美较量可能引发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甚至爆发贸易战的局面,中国当早做谋划、主动出招,通过外交、贸促、文宣、援助等手段对施压阵营予以分化,特别要避免美欧挑拨发展中国家进行集体发难的情况发生。

  无论从中国汇改方向和人民币业已迈向国际储备货币道路的长期战略角度来看,未来人民币势必根据国内改革进度与承受能力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寻求合适时机放弃危机时期盯住美元的权宜之计。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尽管重启改革的人民币很可能呈现缓慢渐进的升值态势,但不能排除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特殊节点做出非常决定。

【编辑:庄伊岚】

两会前瞻:人民币升压再起中国着眼战略虑善以动

稿源: 人民网 2010-03-02 09:33:15

  黑风吹海立,飞雨过江来。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危机中的率先复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自2010年初便迫不及待地“重操旧业”,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为人民币升值大肆“营造”舆论压力。美国更于日前表示今年会在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严厉态度,并以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进行威胁。

  为化解压力、减弱预期,中国官方已对所谓“人民币低估将妨碍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的荒谬言辞多次予以严正反驳,一再强调人民币将保持基本稳定与合理均衡的根本原则。但可以预计的是,在下月将举行的中国全国“两会”期间甚至贯穿2010年,人民币话题之热度将难以轻易消褪。

  面对外部不利环境,中国决策者当以战略眼光权衡人民币升值利弊,确立因应之道,继而虑善以动,破解难局。

  众所周知,综合国力与生产效率是决定一国汇率强弱的根本因素,人民币汇率伴随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而逐步上升乃大势所趋,若顺势而为,则将不仅有助缓解中国进出口不平衡,有益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对此抱有清醒认识的中国政府,于2005年7月启动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由此实现双向浮动,弹性得以增强,与世界主要货币联动明显。至2009年末,人民币已对美元和欧元分别累计升值超过20%和2%。

  美国的货币,世界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作为汇率真正操纵者的美国,正是其不负责任滥发货币与放纵金融监管,方才引发了此次百年罕遇的全球危机。外部需求的骤降和美元指数的大幅波动打乱了中国汇改与外贸结构调整的既定节奏,出于保持经济与出口稳定的迫切需求,中国从2008年7月起被迫重新盯住美元。

  事实胜于雄辩。人民币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保持稳定,带动了对外贸易的逐渐向好,中国经济的“V”型复苏,更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亚洲国家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资源输出国脱离泥沼发挥出惊人成效。统计显示,在2009年这个自“二战”以来,世界经济首次负增长的特殊年度,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虽然目前各界普遍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形势将优于去年,但从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意愿来看,全球复苏基础仍然脆弱。与此同时,还存在美元与大宗商品波动加剧、国际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等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阴霾未去,过河拆桥。美欧此时以“全球经济再平衡”为由向人民币问责意欲何为?简而言之,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出于寻找“替罪羊”的国内政治需要;其二是以人民币为筹码打压中国,并提出诸如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等索求;其三是中国一旦屈服于压力,即可通过预先设置的热钱布局,坐享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财富转移。

  事实上,美欧自己很清楚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现实,历史经验也一再证明汇率手段无法解决国际收支平衡,所谓的“再工业化”仅是一个传说,人民币即便大幅升值也无法降低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商品的依赖程度。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等西方经济体不仅要继续修复其金融体系的危机后遗症,还要力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完成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否则将无法真正摆脱衰退。

  就中国形势而言,主要凭借投资刺激拉动的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在外需疲弱并难以于短期重振与外贸结构尚未调整到位的条件下,必须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并保持出口政策的延续性。人民币若贸然大幅升值,对于关乎上亿人就业的进出口行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并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消费需求,进而危及经济全局甚至社会稳定。

  为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除须顶住外界压力不断释放汇率维稳信息,还要着力抑制国内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增加商品进口,同时加强对热钱出入监管。在加息决策上亟需谨慎,力争主要通过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对流动性进行管理,即便升息,也不应先于美欧施行。

  对于因人民币博弈特别是中美较量可能引发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甚至爆发贸易战的局面,中国当早做谋划、主动出招,通过外交、贸促、文宣、援助等手段对施压阵营予以分化,特别要避免美欧挑拨发展中国家进行集体发难的情况发生。

  无论从中国汇改方向和人民币业已迈向国际储备货币道路的长期战略角度来看,未来人民币势必根据国内改革进度与承受能力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寻求合适时机放弃危机时期盯住美元的权宜之计。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尽管重启改革的人民币很可能呈现缓慢渐进的升值态势,但不能排除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特殊节点做出非常决定。

编辑: 庄伊岚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