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距今一年多,地震记忆长留心中。2008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对口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的决策,广州对口支援极重灾区汶川县城威州镇,承担了28亿元的对口援建任务,占全省的34.1%,要求最高,难度最大,任务最重。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威州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新希望,新家园——威州巨变”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示一个建设中的新威州。
新房:学校医院能抗8级地震
威州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威胁长期存在,旧址重建如何解决百姓安全问题?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对口援建威州前线工作组组长李俊夫说,广州援建的学校和医院全部按8级抗震、9度设防。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防震减灾技术和方法,都引进到广州援建威州的工作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授周福霖说,市政府支持广州大学建成抗震隔震减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威州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采用先进的隔震和减震技术,优化建筑体型和结构布置,提高了抗震能力。房屋的抗震安全度提高4至8倍,可成为大地震中的“安全岛”。
10月30日,汶川人民医院正式启用,是广州援建单体规模最大、工艺最多、施工最困难的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仅用了短短的190余天。
新路:半天路程变20分钟
布瓦村的发展是威州巨变的一个缩影。布瓦羌寨坐落在2000多米的高山上,地震时山路被碎石阻隔,乡亲种植的樱桃、苹果一元钱一斤都没人要,只有堆放在家里烂掉了或喂猪。
布瓦村村长朱德平说,布瓦村民过去下一趟山就要大半天时间,山上种植的樱桃、苹果等水果只能靠背篓背下山去卖,一个来回就要一天时间。
“1年能顶过去20年。”朱德平说,现在上山的路被打通后,还铺上了沥青路面,面包车能够直接上山运货,20分钟就能运到威州市场。
布瓦村民严重缺水,农作根本没有水源灌溉,只能靠天吃饭。广州援建管道施工人员从8000米外的另一座山上修接管路取水,村民拧开水龙头不仅能够喝到甘甜的清泉,而且还有多余的水用来浇灌果树。
新文化:建筑特色尊重羌族信仰
“考虑这么周详,令我们羌人十分感动”。汶川县文化馆馆长罗进勇说,灾区重建之初,老百姓想着能住上安全的新房就行了,至于建筑什么样式风格,不敢有任何奢求。
广州援建组考虑到羌族建筑的浓郁特色和羌人的信仰,早在城市规划时就把羌式建筑所独有的女儿墙、转角落、白石塔等羌族元素和现代建筑融入一体,建筑体现羌式风格。
从事羌文化研究30多年的罗进勇本身也是羌族人,他说,羌族人崇拜原始信仰,相信万物皆有灵,连墙角处都认为有拐拐神。广州援建的阳光家园有着浓郁的羌式风格,这是不仅对羌人生活习俗的敬重,更是对羌文化长远的发展和延续。
新经济:开发羌文化旅游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俊夫说,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引入广州先进的技术和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增强威州“造血”能力,有重点、有步骤的扶持和推动威州产业发展。
“羌碉是国家级文物,准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罗进勇说,这里的四五座羌碉都是元清时代的,全是用黄泥建成,而且经过8级大地震没有一座倒下,只有2座羌碉顶部轻微受损。
“建城容易管城难。”李俊夫说,威州是大禹故里,西羌胜地,红军长征时经过此地,这里也是通往九寨沟的必经之路,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地理旅游资源如何将它变成财富?援建工作组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对汶川布瓦村羌寨开展旅游发展规划,以浓郁特色的羌建风格和布瓦村载入世界历史文化名录的黄泥碉群,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布瓦特色羌寨。作者:王志海
废墟上站起一个新羌寨
稿源: 大洋网 2010-02-01 16:20:59
汶川地震距今一年多,地震记忆长留心中。2008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对口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的决策,广州对口支援极重灾区汶川县城威州镇,承担了28亿元的对口援建任务,占全省的34.1%,要求最高,难度最大,任务最重。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威州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新希望,新家园——威州巨变”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示一个建设中的新威州。
新房:学校医院能抗8级地震
威州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威胁长期存在,旧址重建如何解决百姓安全问题?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对口援建威州前线工作组组长李俊夫说,广州援建的学校和医院全部按8级抗震、9度设防。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防震减灾技术和方法,都引进到广州援建威州的工作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授周福霖说,市政府支持广州大学建成抗震隔震减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威州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采用先进的隔震和减震技术,优化建筑体型和结构布置,提高了抗震能力。房屋的抗震安全度提高4至8倍,可成为大地震中的“安全岛”。
10月30日,汶川人民医院正式启用,是广州援建单体规模最大、工艺最多、施工最困难的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仅用了短短的190余天。
新路:半天路程变20分钟
布瓦村的发展是威州巨变的一个缩影。布瓦羌寨坐落在2000多米的高山上,地震时山路被碎石阻隔,乡亲种植的樱桃、苹果一元钱一斤都没人要,只有堆放在家里烂掉了或喂猪。
布瓦村村长朱德平说,布瓦村民过去下一趟山就要大半天时间,山上种植的樱桃、苹果等水果只能靠背篓背下山去卖,一个来回就要一天时间。
“1年能顶过去20年。”朱德平说,现在上山的路被打通后,还铺上了沥青路面,面包车能够直接上山运货,20分钟就能运到威州市场。
布瓦村民严重缺水,农作根本没有水源灌溉,只能靠天吃饭。广州援建管道施工人员从8000米外的另一座山上修接管路取水,村民拧开水龙头不仅能够喝到甘甜的清泉,而且还有多余的水用来浇灌果树。
新文化:建筑特色尊重羌族信仰
“考虑这么周详,令我们羌人十分感动”。汶川县文化馆馆长罗进勇说,灾区重建之初,老百姓想着能住上安全的新房就行了,至于建筑什么样式风格,不敢有任何奢求。
广州援建组考虑到羌族建筑的浓郁特色和羌人的信仰,早在城市规划时就把羌式建筑所独有的女儿墙、转角落、白石塔等羌族元素和现代建筑融入一体,建筑体现羌式风格。
从事羌文化研究30多年的罗进勇本身也是羌族人,他说,羌族人崇拜原始信仰,相信万物皆有灵,连墙角处都认为有拐拐神。广州援建的阳光家园有着浓郁的羌式风格,这是不仅对羌人生活习俗的敬重,更是对羌文化长远的发展和延续。
新经济:开发羌文化旅游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俊夫说,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引入广州先进的技术和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增强威州“造血”能力,有重点、有步骤的扶持和推动威州产业发展。
“羌碉是国家级文物,准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罗进勇说,这里的四五座羌碉都是元清时代的,全是用黄泥建成,而且经过8级大地震没有一座倒下,只有2座羌碉顶部轻微受损。
“建城容易管城难。”李俊夫说,威州是大禹故里,西羌胜地,红军长征时经过此地,这里也是通往九寨沟的必经之路,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地理旅游资源如何将它变成财富?援建工作组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对汶川布瓦村羌寨开展旅游发展规划,以浓郁特色的羌建风格和布瓦村载入世界历史文化名录的黄泥碉群,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布瓦特色羌寨。作者:王志海
编辑: 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