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点子
国庆期间回老家小住,房前屋后桂影扶疏,呼吸着清香宜人的空气,顿时让我心情大好。从村头到巷尾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游走,我发现村里的小别墅又多出了几幢,掩映在青山绿水中,错落有致。不知不觉地踱到了田间地头,跃入眼帘的是一片黄澄澄的稻穗,闻着微风吹拂过的隐约稻谷香,脑海里便浮现出过几日挥镰收割的场景——国庆庆丰收,多好的兆头。
拾了一束稻穗回到家,老爸看了看颗粒饱满的稻穗,嘴角浮上淡淡的笑,跟我说看来今年的收成错不了。在午餐的饭桌上,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抚今追昔,一家人说起了以前田里的那些事儿。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少不了耕牛,依靠耕牛曾是村里家家户户的耕田方式。几户人家合在一起供养一条耕牛,到了春耕就得轮号,李家耕完张家耕。“牛走前来人走后”,一垄垄的阡陌田间,一行行翻犁起的湿土,深一脚浅一脚的印记里,老黄牛可谓是劳苦功高。
到了夏天逢上干旱,“筑渠引水润桑田”,灌溉农田是头等大事。用水紧张了,往往全家总动员去盯着水渠口。谁都想着让自家的稻田多“喝”几口水,你家多了我家少了,乡里乡亲常常为争水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于动手动脚。为了避免争水、抢水纠纷,即使村干部轮流值班守着抽水机,对各家的农田灌溉进行一一协调,还是免不了有“摩擦”的事发生。
秋日农芒,镰刀霍霍,笨重的打稻机发出的声儿响彻遍野,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校里放了农芒假,我去帮父母割稻,戴上遮阳的草帽,带上磨出锋芒的镰刀,弯腰割稻一弯就要老半天,腰酸背疼是免不了的。最辛劳的要数打稻,拾起一捆割下的稻束,一边用脚把打稻机踩得咣当咣当地响,一边用双手把稻束往转得飞快的脱粒滚筒上击打,稻谷就像子弹一样飞落到稻桶里,一天下来骨头都要散了架。
颗粒归仓之后,纳公粮的日子又提上日程。父母把晒好充满阳光味的稻谷装上手拉车,一个在后面推一个往前拉,去镇上的粮站交公粮。一家六张口,交完公粮剩下的粮食更不够吃。于是父母除了田里种植水稻外,又得去地里添种了麦子、高梁等,能够多一些杂粮填饱肚子。
从过去看今天,在我们这个地处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农家小别墅拔地而起,村容村貌已经今非昔比,村民干起农活也越来越省心、舒心了。“铁牛”代替了耕牛,村里养牛的人家已经屈指可数,大多数种田人都用上了农机耕田,耕牛“下岗”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灌溉农田也不用发愁,村口对面的半山腰上修建了一座水库,不仅引水灌溉农田绰绰有余,而且还能够确保村民的自来水供应。
老妈告诉我,如今收割稻谷也变得省时又省力,收割机开到田头,犹如张着鲸鱼大口,一通狂吞猛吞,金黄的稻粒就源源不断地装进了机仓,割稻、打稻,轻轻松松一次就搞定。老妈还说,从2004起国家免除了延续了千百年的农业税,如今农民种粮不仅不用交公粮,而且还有补贴,去年家里种了三亩多地,领到了三百多元的补贴费。
一家人正说得兴起时,村里的广播大喇叭在“广而告之”:近来风声急雨水多,如有发现稻田里熟透的稻穗被吹翻在田里影响收成的话,先到村委会登记再上报到镇里,受灾的村民将获得相应的农作物保险赔偿。看来,如今的惠农政策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了。
老爸喝了一大口啤酒,借着酒劲吐出一句很文绉绉的话:“五谷丰登粮满仓!”我接过话头摇头晃脑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五谷丰登粮满仓!”顿时,全家人乐开了怀,整个院子传出笑声朗朗。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草帽 保险 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