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强音
第二分馆讲述的是宁波帮“在大时代中”的故事。
上海开埠后,宁波帮迅速介入新兴的对外贸易领域,积累起巨额的货币财富,具备了强烈的近代经营意识,并形成了宁波帮新式商人群体,由此,也确立了他们在近代重要经济中心上海的主导地位。有一组开埠初期的上海滩、码头、各式洋行的照片,生动再现了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更有一首《洋泾浜英文歌谣》,让参观者倍感亲切:“来叫克姆(come)去叫戈(go),一元洋钱混淘箩(one dollar),廿四铜板吞的福(twenty four),是叫也司(yes)勿叫拿(no),如此如此沙咸鱼梭(so and so)……这是定海人穆炳元用宁波话注音英语编成的一首歌谣,当时广为流传。
宁波的商业移民适逢了中国近代化的大时代,他们独具慧眼抓住了这一时机,尤其在金融业上:太平天国入浙,钱业资本大批转移到上海;棉丝收购季节,钱庄发挥了神奇作用;钱庄业积极向现代银行转型;创办中国最早的民营银行;在上海形成甬人办银行的高潮;建立唯一的华资“外滩银行”……通过大量图片和说明,参观者可以清晰看到,宁波帮一步步扎实走来,在近代金融史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历史飞跃。
宁波帮另一领域的竞争在熟悉的海运业上展开。他们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海运公司,并发出了远洋航运的先声:甲午战争后,叶澄衷、朱葆三、李厚佑创办了当时最大的华资轮船公司“大达轮船公司”,成为试图与洋船竞争的华人航运业旗舰;到1921年,宁波人创办的轮船公司已达10家,形成了一个同乡型的华人“联合舰队”;从1932年起,董浩云倡导“自船、自货、自运”的航运方针,打破了外商华北水上运输的垄断权。1934年,促成了20余家行业公司的全面合作,沪津航运联合会正式宣告成立,有力推动了民族航运业的快速发展……
在那个大时代中,宁波帮率先运用西洋技术,创造了中国经济史上的许多个“第一”:方液仙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化学工业社,这是中国日用化工之滥觞;胡西园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只白炽灯泡,此后创办灯泡厂,生产的亚浦耳灯泡在当时被广泛使用。中国最早的染整企业、最早的味精厂、最早的生产精纺呢绒的毛织厂、最早的民营仪表厂……这些“中国制造”的先声无一不出自宁波人之手。
驰骋沪上
第三分馆讲述的是宁波帮“驰骋十里洋场”的历史。
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是洋货倾销的舞台。但宁波帮商人在这个舞台上,坚持民生商品,注重国货品质,与洋商一决高下,涌现了“五金大王”、“钟表大王”、“投资大王”、“蛋品大王”、“棉纱大王”、“煤炭大王”等一大批商界精英……宁波帮结合海运优势,首先在粮食、棉花、食糖、百杂、鲜咸货等领域经营中国“土产”,然后跻身洋布呢绒、五金机械、钟表眼镜甚至西餐洋服等各领域,并以品牌老店的姿态,独立于“十里洋场”。
“九一八”以后,经济领域的危机同样日益深化,宁波帮先行者,联手生产、销售、金融,发展实业,抵制外货倾销,上演了一场有声有色的“时代话剧”:宁波商人在南京路占有很大份额,这里成为宁波商人积极发起“国货运动”的主阵地;宁波九家企业联合组成“九厂临时国货商场”,举行为期一周的大廉卖……
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新的艺术样式和传播手段登陆上海,有远见的宁波帮商人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商机。如今在展厅里,《难夫难妻》、《风云儿女》等泛黄的电影海报,诉说着宁波与中国早期电影结下的不解之缘,张石川、邵醉翁、邵邨人、邵枚仁、邵逸夫、袁仰安、袁牧之、桑弧等一个个宁波人名字,烙印在中国电影的拓荒时代;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各类教科书实物展品,表明宁波人在早期新文化出版业上也曾大展身手;上海大世界的照片、戏单等旧物,无声地告诉参观者,宁波人还开创了中国最大的娱乐城“大世界”游艺场。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中国电影由无声到有声再到有色的放映史。宁波文化商以活跃的姿态,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波。
在宏阔的商业大移民浪潮中,也有一大批劳动者走出宁波,走向全国各大商埠,其中最有代表的是“红帮”掀起的服装革命。展柜里,反映红帮裁缝为孙中山先生量体裁衣、制作第一件中山装的塑像,以及早期使用的木炭火斗、铸铁熨斗、浆糊刮子等实物,正是宁波人引领服饰演变这段历史的集中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