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而谈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节,因为过节意味着欢庆、意味着欣喜。在中国,尤其是春节与中秋,过节的气氛最为浓烈、最为温馨。
过节,举家团圆的日子,一个愉悦的时刻,一段幸福的时光。大人们会暂时抛开工作的辛劳,与家人一起放开心情好好享受团圆合欢之乐。因此,往往会放松管束,而调皮淘气的孩子们往往会瞅准机会,有恃无恐地疯玩。最令人开心的是往往能够吃到平日里比较少见的零食。所以,节日对于孩子就是无拘无束的代名词。
记忆中,“中秋”更值得怀念与留恋。秋,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硕果累累:丹桂飘香、蟹黄虾肥;稻谷金黄、圆月高挂。所以,我喜欢“中秋”、钟情“中秋”。
我喜欢中秋,即是喜欢中秋的团圆。中秋可以欣赏圆月、可以啖吃零食、可以品尝月饼……好事多多。
孩子们的欢乐多与大人们的辛劳是成正比的,不无道理。孩提年代,父母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忙于奔波,无暇顾及我们的心愿,最为操劳的要数外婆。外婆是个典型的中国妇女,衣着整洁而朴素、为人真诚而朴实,一身衣服干净的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头发梳理的更是“光滑照人”。为人处事通情达理,和蔼可亲,极富善良之心。
过节了,过节了。终于盼来了“中秋节”。天一亮,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聚合在外婆的身边。“外婆,今天是中秋节啊,该给我们什么好吃的吧”。“恩,不要急,不要吵。乖,外婆早就给你们留好了,留好了”。外婆一边说,一边掏出一只干净的椭圆形藤篮,里面盛满了苹果、梨、冻米糖、炒瓜子之类的零食,赶紧往我们的口袋里塞。我们看了看到手的零食,先时喜悦,既而又充满了失意。喜悦于可口的零食,失意于看不到“月饼”的影子------因为,中秋是吃”月饼”的日子。
其实,“月饼”是外婆的压轴大戏。外婆是特意安排到晚上全家团圆赏月的时候,才允许大家吃。晚饭过后,我们把桌椅搬到阳台下,围在一起,欣赏明月,叙聊传说。这时候,外婆会从屋里走出来,拿出一只外观精美的长方形的金属盒子,裱有花好月圆的图案,里面盛满了各色各样的月饼。以豆沙的、苔菜的、芝麻的居多。我们几个孩子“唧唧喳喳”地活跃开了。外婆不急不缓地掏出一把水果刀,再拿出几个不同口味的月饼,一分为五,嘴里说着:“来,每人一块,大家自己过来拿”。大家咀嚼着、品味着这平日里难得一觅的美食。似乎觉得还不过瘾、余味未尽。
外婆的月饼,柔柔软软的,酥酥脆脆的。恰似外婆缠绵不绝,无微不至的怜爱。
我钟情中秋,即是钟情于中秋的意境。中秋的意境,是真切地体验一家团圆、其乐融融的亲情交汇。在季节丰收的时节,聊着轻松自然的家常话题,融着内心荡漾的欣喜,体味着真实的原滋原味的生活。让你的内心酿就出一种曼妙的情感、美好的心境和深切的感受,那是一件无与伦比的幸福啊!
咀嚼着外婆的月饼,我们一路成长。伴随着岁月的递增,我吃过了不计其数的月饼,大的、小的;圆形的、方形的;苏式的、广式的;散装的、包装精美的应有尽有。多少年过去,目前市场上的月饼更是琳琅满目,各种水果、瓜果一应俱全,缺衣少食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我也不再迷恋吃月饼。
“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儿依旧是圆润与明亮。去年的中秋节,家人准备了满满当当的一桌菜肴,以示欢庆。家禽鱼肉、时令蔬菜,丰盛极了!喜庆团圆的日子,总是要沾点酒的,大家高高兴兴地喝好吃饱。晚饭过后,照例要吃上一些月饼的。但物是人非,平日里过惯了有的吃有的喝的日子,早就淡薄了那种甜丝丝、油腻腻的口味了。仍旧是象征性地吃上一小块。回过头来想想,觉得有点滑稽,那“一分为五、分而食之”的做法,以前是因为食品匮乏,没有东西可吃;而现如今,是因为平日里有的吃,而不想多吃。
是啊,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建立六十年。我们从月饼的吃法上,从满桌的菜肴变化上,足以看出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变迁啊。月儿圆圆,今年的中秋节就要到了,又恰遇祖国六十华诞。花好、月圆、饼甜、人美,我祈望我的亲人健康幸福、我祈望我的家乡美丽昌盛、我祈望我的祖国繁荣富强,如日中天!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