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国内多个城市的自来水公司,纷纷以亏本为由要求上调水价,受到广泛质疑。对此,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表示,自来水公司属于“账面亏损,但实际上利润并不差”,其员工福利都很好。他们拥有垄断利润,但账面又是亏损的,因为利润被合法转移了。(8月6日中新网)
作为垄断企业的自来水公司,在涨价之前又拿“亏损”说事,实在是把住了公众虽对涨价颇有微词,却又苦于无证据证明其实非亏损的现状。比如,河南洛阳水价拟上涨40%,该省城镇供水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朱培珊就表示,河南地市级自来水公司平均负债率为58%,其中负债率超过70%的,在18家企业中就有7家之多。仿佛水价上涨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据称,这些垄断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审计,都有所谓的审计事务所参与,自然也容不得普通公众轻易质疑了。
而一些地方所谓的价格调整听证会,也往往是还没听证,就注定了垄断涨价方势在必得的结局——且不说听证短短几小时内,公众无法核实垄断企业罗列出的那一堆堆“亏损数据”的真实性;就算这些数据是真实的,造成亏损的每个具体项目,是否具备让公众埋单的合理性?这些疑问,公众都很难在听证会上得到释疑。
面对垄断企业摊在众人面前的一笔“糊涂账”,业内专家傅涛却一语道破天机。搞了半天,垄断企业时常哭哭啼啼的“亏损”,只不过账面上的数字游戏而已,哭丧着脸高喊着亏损的背后,藏着的却是闷声发大财的窃笑,这或可称为垄断行业惯常的“垄断性亏损”。
作为公众生活必不可缺的公共产品,自来水企业本就应承担着“保本微利”的公共责任。就像造成水务“亏损”的成本核算问题上,应该向公众早早明晰的正是,究竟哪些才能计入企业的成本:城市管网费用理应作为公共项目由财政承担;水务企业由于对管网管理不善,造成管网漏损的损失更不应由民众埋单;企业自身设置是否机构臃肿,人员庞杂,从而造成巨额人工费用?这些更不能转嫁给普通消费者。
与此同时,作为公众日常生活必需的公共产品,政府对水企业的成本及价格形成,也理应肩负起监控管理责任。对于此轮水价上涨,有舆论曾指出也与外资进入水务行业有关。实际上,在英国,政府将水务系统卖给私营公司后,仍然对水价成本进行有效监控。政府通过分析,知道哪些亏损部分是需要提价来解决的,哪些亏损部分是需要公共财政增加支出来解决的,而不是只要亏损就涨价,只要亏损就让消费者来承担。(李妍)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员工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