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考生。
古代科举考试图。
长江日报消息 (记者李佳 实习生邓翠平)古人参加科举考试,也会求助于“答题技巧”类的参考书;他们中的种子选手,不少是参加“复活赛”而夺魁……被喻为“古代高考”的科举考试到底啥样,武汉大学专家通过解析科举文献,首次全方位还原科举考试。
昨日,记者采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新。由他主持的《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是中国首部综合性的历代科举文献丛刊,由武大组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参与编写,历时8年,第一辑推出近3000万字,涵盖明代进士资料近万人。
备考:看“参考书”拜关公
进场:找人作保才能进考场阅卷:18个“打分组”交叉复核场外:八股文还可被“游戏”
陈文新介绍,明代有本《游艺塾文规》被科举考生顶礼膜拜,相当于现今的“高考答题技巧”、“历年考题解析”之类的参考书。此书作者是一名叫袁黄的科举考生,将25年间的乡试、会试考卷作了全面解读,还从评卷考官的心理角度分析,提供了一些答题技巧。
比如他认为,有些文气外露的考卷,初选容易过关,但细品后不够严密,最终不易获得名次,而文思沉郁的考卷,由于阅卷时间过短,在初选中易被刷掉,但经过主考官复核,读出韵味来或许能起死回生,这无异押宝。
专家们发现,明嘉靖以后,关公逐渐成为“科举神”,许多考生争相前往关帝庙祈愿。原来,关羽号称左读春秋、右持关刀,是俗称的“武文昌”,而《春秋》在科考五经中是“经中之史”。现在台湾还有学生在考试前,将准考证等摆放关公神像前参拜。
进场:找人作保才能进考场
通过查阅史籍,研究人员发现,古人防作弊的智慧不亚于今人。由于无法电子照相,为防“枪手”,科考要求考生必须是当地报名,须描述身高体貌等特征呈交,还要找到3位乡邻作保。进场时考官按文字描述,一一目检。
为防考生与考官以试卷暗号相约等法作弊,交卷后全部试卷都要聘专人重新誊录,誊录人员每年都不同,进入考官视野的,实质上是重新抄录、笔迹几近统一的试卷。
陈文新给记者算了笔账,明朝每3年组织一次进士考试,每次平均录取300名左右,整个明朝共组织90余次,近3万进士通过招考门槛,本次文献共搜罗近万人资料。
阅卷:18个“打分组”交叉复核
据分析历届会元(赴京参加“会考”的第一名)们的登科记录,专家们发现,不少人在第一轮都曾被刷下,难道他们参加了“复活赛”?
原来,明清科举有18个统考官,称作“18房”,分别负责不同科目的首轮阅卷,初筛后再由主考官复核。许多筛掉的优作被慧眼选出,进入下轮。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各房还会交叉复核。
场外:八股文还可被“游戏”
“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缭乱也哉!”你或许不会相信,这是一篇八股文。陈文新介绍,这是清代乾隆时的进士尤侗,按八股文要素,所做的《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以《西厢记》中张生口吻的心迹剖白,全部按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出题、一至八股的格式,曾被选入正式的八股文选集《制艺丛话》,作为读书人学习摹仿的名篇。
以八股格式,写男女之情,这种游戏之作被归为“游戏八股文”,是明清文人在考场外的逗趣,以庄写谐,“好似流行歌手刀郎唱《语录歌》”。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万字 参考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