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报道,11日上午9时许,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因心脏病突发仙逝,享年98岁;而就在4个多小时前,另一名着作等身、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任继愈亦因病不治,于北京医院走完了他93载的人生历程。作为中国学界仅存的几位百岁国宝级泰斗,两人在同一日内相继驾鹤西去,令人扼腕。
常与季羡林被世人共称为“北季南饶”(北有季羡林,南有饶宗颐)的另一位国学大师饶宗颐,在听闻二人辞世的消息后深感痛惜,并撰写了“国丧二宝哀痛曷极”8个大字表示哀悼。他表示,与季羡林和任继愈相识了数十年,两人在同日内离世的消息太突然,一时间难以接受。
饶宗颐痛题“哀痛曷极”
同是出生在齐鲁大地山东、同样都曾在北京大学任教,季羡林和任继愈身上,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有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而其严谨治学、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淡泊名利的处事态度,更彰显中华学人的风范,成为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季羡林:毕生研究艰深领域
学贯中西的季羡林,毕生研究艰深学问,其自述曰:“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他精通12种语言,其中能掌握吐火罗文的,在当世不足30人。在掌握语言的广度及深度上,横看整个20世纪,中国只有其师陈寅恪差堪比拟。此外,季老那煌煌数百万言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畅销国内外,影响几代人,如在“文革”期间偷偷翻译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以及撰写完成的《牛棚杂忆》一书,都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索。
晚年的季羡林,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都还坚持读书写作,从未停止过思考,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酝酿提出“大国学”概念,希望将全中华56个民族的文化财富,特别是藏族文化、伊斯兰文化,进行梳理总结,以便更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任继愈:奠基新中国宗教学
另一位国学大师任继愈,是着名的哲学家和新中国宗教学研究奠基人,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达18年。他之所以取名继愈,意为继承韩愈为学之志,后师从贺麟、熊十力等大师,为中国哲学史贡献了毕生精力,其才华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凤毛麟角”。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思想界都公认“中国无宗教”时,任继愈挺身而出,试图打破这一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儒教就是宗教,而教主就是孔子。他的“儒教就是宗教”学说,在学术界引起了近20年的哲学大讨论。现在这个论点已逐渐被认同,而这种认同感,直接又与华人的自我文化价值认同紧密相连。
任继愈曾说,“我始终记老师熊十力先生的勉励:『做学问就要立志做第一流的学者,要像上战场一样,义无反顾,富贵利禄不能动其心,艰难挫折不能乱其气。』”他被称作国宝级大师,不仅仅基于其哲学修为,更因为他的为人操守。他晚年的最后十几年,投入到《中华大典》这部洋洋7亿多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工作中。古籍整理是一件与名利无关的事,任继愈却孜孜以求,专注于这项“造福后人”的事业。此外,耄耋高龄的他还常在国家图书馆开讲坛,骑自行车来来回回为年轻学子授道解惑。
大师精神不倒薪火相传
季羡林曾写过一首《泰山颂》,以“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的诗句表达对中国发展与文化命运“屹立东方,亿万斯年”的祝愿。两位大师远去,是一个时代的损失,然而斯人长逝,风范永存,在两位大师精神的照耀下,相信中国的将来,必会人才辈出。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