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中国铁矿石业务总经理涉嫌间谍罪被拘 刘涛 宏观经济分析师 最近,中国钢铁业有如007电影,接连上演大戏,令人瞠目结舌。就在中国钢协与国际矿业三巨头围绕铁矿石降价展开激烈攻防时,先是力拓驻上海办事处爆出“间谍门”事件,接着又传出国内多家钢铁企业和铁矿石贸易商高层涉嫌卷入丑闻。 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正式新闻稿和媒体的爆料,大致可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链:力拓驻上海办事处工作人员希望帮助其母公司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获得信息优势,于是通过商业贿赂等非法手段,从中方谈判组的某些“薄弱环节”下手,套取了中方谈判组的内部会议纪要等若干重要情报,包括企业生产成本、技改水平、生产技术参数,甚至国家政策动向等。也就是说,中方在这次谈判中打算出什么招,底线在哪里,事先都被对方摸得一清二楚。 如此局面,注定了中方只能被动挨打,节节败退,理想中44%的价格降幅很难如愿;而对方最多只肯开出33%的降幅,并强硬表示,如果中方不接受,就只能去现货市场上高价买矿了。 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了100多年前,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的屈辱场景。当李鸿章刚坐下来,日相伊藤博文就不客气地预先声明:“中堂只能回答允与不允两句话。”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道:“可以,但(赔款和割地条件)不能减少。”据史家考证,日方如此蛮横,除挟新胜之勇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日方事前获悉了清廷发给李鸿章的秘密指示:“让地应以一处为断,赔款应以万万为断。”是以,日方故意开出三倍于此的要价。最终,双方“各让一步”,日本割占了辽东和台湾,并勒索了二万万两白银。 中国人民早已站起来了,崛起中的中国也已屹立于大国之列。但中国钢铁业在历次铁矿石对外价格谈判方面,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尚处于危机阶段,为何仍如此被动? 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中钢协领衔的中国钢铁企业是一群彼此竞争的企业,它们在行政命令和投机心态的驱使下,临时组成了一个松散联盟;而对方则是由全球三大铁矿石寡头企业构成的一个规模较小的利益共同体。理论上,寡头独占企业形成的合谋也未必是一个稳定均衡。从谈判一开始,双方就开始互挖墙脚,不仅外资矿业巨头不断拉拢中国钢企私下达成协议;据说中国钢协也瞄准三大巨头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试图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但不幸的是,这一次对方的立场高度一致,淡水河谷明确拒绝为中国钢企提供更大折扣。 但更深层的原因,则要归咎于国内现行铁矿石进口机制和所谓的“价格双轨制”。按照商务部的铁矿石进口资质标准,目前国内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不过112家,且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它们是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的真正受益者;而众多中小钢企则只能在国内现货市场高价买入铁矿石。这种扭曲的制度安排直接导致了寻租现象的发生:某些大型钢企进口铁矿石不再仅是为了满足自用,高价转手倒卖给中小钢企反而成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动机。目前中国各口岸囤积的铁矿石已超过1亿吨。于是,中国的进口铁矿石需求就这样被人为不断放大,其结果便是占全球铁矿石进口量80%的中国日渐丧失定价权。今年一季度中国钢铁行业销售收入较同期下降22%,整体亏损33.1亿元;而1-5月,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2.42亿吨,同比增长26%。显然,某些大型钢企打着捍卫国家利益的堂皇旗号,而背地里行自肥之实的做法,实在有愧于千千万万密切关注和支持铁矿石价格谈判的中国普通民众。 推荐:叶檀:铁矿石谈判不利不能诿过于中小钢厂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铁矿石价 投机 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