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金亮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下令调查总统大选舞弊指控。由选举产生的骚乱在伊朗仍然持续。即使进行调查也不能弥合冲突双方的分歧。这不仅是一个舞弊的问题,而是政治斗争的延续。这次选举是个分水岭,也是个试金石。伊朗社会阶层的分裂将因此显现,改革缺少相应的社会基础。更可能会像泰国一样跌入“民主困局”。 伊朗和泰国一样,都有突出的二元社会矛盾。这种矛盾在民主选举中几乎是不可调和的。不同党派背后都有相应的社会基础,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所推出来候选人的执政政策也自然要体现所代表基层的利益。伊朗和泰国一样都是占大多数的底层民众和中上层城市居民的对决。内贾德施政4年来,在经济上成绩有限,但在促进社会公平上有所成就。内贾德的“公平公正”的口号,赢得了底层民众的支持。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心态又一次显现出来。可见,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那么,以穆萨维为代表的现代化改革派代表的是城市阶层的利益,尤其得到众多年轻人的支持。改变是穆萨维的口号,这和奥巴马的口号一样。伊朗的城市阶层对内贾德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很是诟病。即便如此,穆萨维的“绿色旋风”并没有击垮保守派。穆萨维声称要取消对妇女戴头巾的严格限制的选举策略也没有得到广大妇女选民的支持。伊朗有3400万妇女人口,占了选民的半边天,并且她们的投票率还要高一些。可谓得妇女者得天下,不过单凭一块头巾难以赢得她们的“芳心”。 穆萨维的改革政策虽然赢得了青年人的追捧。但其仅占30%多的得票率足以说明伊朗社会还不具备改革的社会基础。此外,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错综复杂,相互制衡的体制决定的总统的权力极为有限。总统由民众选出,但还要经过最高领袖的认可。因为在伊朗总统只有行政权力,最高权力掌握在最高精神领袖的手里。总统只要由选民选出了一般都会得到最高精神领袖的认可。 这和泰国又有些许相似,泰国总理也是由选民选出,只有行政权力,并且也要得到国王认可。这种体制架构决定的伊朗总统的作为空间不是很大。内贾德在过去4年也曾有相应的改革措施,但成效不大。退一步讲,即使是穆萨维胜出,他的改革政策也不一定能够实现。何况,改革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宗教的双重压力。 真正隐忧的是,伊朗的两派纷争是否会因为这次舞弊事件持续下去。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也出现了“颜色派”,穆萨维的“绿军”和内贾德的“国旗三色军”。这也让人联想到泰国的“红衫军”和“黄衫军”。伊朗和泰国在政治体制和社会机构上很相似。无休止的政治纷乱使泰国陷入民主政治的迷途。这次伊朗骚乱,也让人看到了泰国的影子。民主选举固然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民意,候选人的公开竞争,不同政见的激烈交锋,也很容易造成社会的分裂和对立。尤其是对一些民主体制不健全或者有着“民主后遗症”的国家。 显然,调查选举舞弊,并不能改变选举结果,内贾德的胜出并不是偶然。可是,选举舞弊点燃了沉积已久的社会矛盾,政局的动荡也不会因为对舞弊事件的调查而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