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早上好。由中国报业协会电子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和北京高术致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业技术平台项目发布会暨全媒体数字平台发展研讨会现在开始。

  近几年来,中国报业受到新技术新媒体的冲击,既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很多报社制订了几年的数字报业的发展规划,并在具体项目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今天我们开这个会有两个内容,一个是总署对宁波报业集团项目的验收及评估意见的发布。第二是针对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进行研发讨论。在此我向与会代表表示感谢和欢迎。

  下面我们进行正式议题,首先我们请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春琪致欢迎辞。

  马春琪: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早上好!首先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光临宁波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各位来宾能到宁波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和鞭策。我把宁波的情况做一下介绍。宁波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隅的经济中心,也是拥有制定地方性法规和省级的管理权限的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

  全市下辖三个县级市、两个县、六个区,陆域面积98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是975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65万,外来人口现在接近400万。宁波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璀璨,有东方大港、商贸之都、文明之城、生态之市的美称。宁波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宁波港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四大中专枢纽港之一,可通航30万吨级巨轮,居我国港口之首,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集装箱航线206条,2008年实现货物吞吐量3.6亿吨,列中国大陆第二位,世界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了1000万标箱,达到了1084万标箱,居中国大陆第四位、世界第八位。

  去年的5月1日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宁波港的集、输、运网络体系,为宁波港创造新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宁波是一块充满工商灵气的土地,素有无宁不成事的美誉。现有30多万海外侨胞旅居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宁波帮。小平同志曾经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调动起来,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宁波经济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外向度达到了120%。2008年宁波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678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额463亿美元,进口2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了200亿美元,共有37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在宁波投资兴办企业。我市每年还有浙洽会、消博会、国际服装节等重大商贸活动,先后获得了最佳商业城市、优秀会展城市、中国品牌之都等称号。

  宁波的国家历史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的美誉,是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所在地。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宁波拥有中国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还是人才辈出之地,涌现出了王阳明等一批历史大家,和童第周、路甬祥等著名的科学家。目前宁波籍两院院士超过了90位。

  作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宁波凭借良好的空气质量和绿化的覆盖率,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较高的幸福指数,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公众首选的宜居城市。近年来城区每年新增公寓面积150公顷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7%,是创业和生活的乐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市的新闻宣传和媒体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近几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新闻宣传、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新媒体开发等方面,着眼长远,积极创新,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这次经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进行验收的数字报业技术平台的项目,就是集团党委站在为发展的高度,以数字技术推进报业技术创新,积极应对未来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挑战所做出的有效措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我们也希望今天与会的领导和各位专家能对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数字报业技术平台项目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对未来报业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融合技术的发展提出好的见解,对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转型换代形成更多的共识,推动改革和发展。

  最后祝大家在宁波期间生活愉快,身体健康,祝本次会议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马部长的讲话。下面我们请数字报业平台的研发单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何伟同志讲话。

  何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宁波集团数字报业技术平台项目发布会,暨全媒体与数字平台发展研讨会,在宁波举行。我谨代表承办单位向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是2002年成立的,我在这里主要为各位来宾介绍一下宁波报业集团的一些基本情况,技术方面的一些想法由别的同志做具体的介绍。报业集团2002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出版社有两家,一家是宁波出版社,一家是宁波海岸电子音像出版社。

  集团的员工约有3000人。目前集团按照十一五的发展规划,正在致力于从新闻出版集团向文化传播集团转型。旗下宁波日报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采编和印刷水平不断提高。自2003年至2008年,共获中国新闻奖6项,报纸的印刷质量五年被评为全国精品。自2004年开始,单报广告额突破了亿元。宁波晚报的发行量、广告量居宁波媒体的首位,2004年连续名列全国晚都市报竞争力20强。东南商报广告额目前已接近亿元。新侨报目前的发行量也已接近10万份。宁波网已确立市级主流媒体的地位,新闻采编媒体不断推出,去年还有一项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宁波网等新媒体的发展态势良好。此外,宁波出版社、宁波市新华书店分别成为宁波市出版流通的领头羊。宁波音乐厅是集经营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是宁波市十五建设的重点文化设施,成为浙江省文化建设的示范点。音乐厅就在报业大楼,各位来宾有时间可以参观一下。目前我们集团正在做的一项比较大的工程是集资8亿元致力于新媒体技术的开发,集团的文化事业发展,已经呈现了比较好的势头。

  到去年年底,集团的年销售收入接近10亿元,广告4.2亿,报纸日总发行量达到了100万份,利润上升到接近1亿元。这次经专家验收的宁波集团数字报业的技术平台项目,是集团近年来致力于技术创新一个重大的工程。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包括我们兄弟报业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最后祝各位嘉宾在宁波期间工顺利,身体健康,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行两个技术报告,首先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赵晓亮做数字技术平台项目的介绍。

  赵晓亮: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代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给我们各位与会的同志介绍一下,我们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业技术平台开发项目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我们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刚才也介绍了具体情况,是一个集报刊出版,以及新华书店、出版社为一体的复合型报业集团。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过去使用的是单一的采编系统,就是在新媒体和复合型报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的瓶颈和障碍。因此我们考虑一两点,一个是我们本身报业集团技术发展的需要。第二,根据当前国内外未来报业发展的趋趋势,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带来的冲击如意明显。

  因此对我们来说,有必要考虑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所以根据这么一个情况,我们从2005年开始,就请了社会上的中介公司对我们的报业集团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个长远的规划。在这个规划当中,咨询公司给我们提出了未来报业发展所需的多个渠道、多个支撑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就是数字技术作为引领我们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第二个,从2005年开始,出版总署对未来数字复合出版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报协也在十一五报业发展的规划当中,提出了未来数字技术引领报业发展的技术要求。

  根据这几个方面考量,我们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对我们平面媒体产生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而且新兴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以纸制介质的媒体必将被边缘化。当然,我暂时还没有看到这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在考虑这个的时候认为,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技术的前沿,来思考这个问题。目前我们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它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想,尽管我们数字技术现在还不至于那么迫切,但是我们有必要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重视和研发新媒体,重视和研究新媒体发展的支撑。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又请了一家公司给我们做了关于数字技术报业发展的一个规划展望。我们2007年制订了2007年到2011年宁波报业集团数字技术发展规划方案,根据这个规划方案,我们主要的目标首先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打造主流文化新闻文化传播技术,促进报业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适应报业未来多方面的变化,满足受众的需求,打造有竞争力的文化传媒和复合型的内容生产集团。

  我们数字报业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三个阶段四个产品十项任务。一个中心,就是继续以客户服务为我们的中心,不管技术怎么发展,我们还是内容生产型的报业集团,我们还是以我们的主业,以新闻产品生产为主,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报业集团。

  两个基础,就是积极地促进报纸可持续地发展建设。第二个基础就是数字技术平台技术,来引领和推进我们的报业发展。

  数字报业分三个阶段实施,起步阶段是2007年,以我们的数字报业技术平台的开发、研发和生产作为我们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成长阶段,就是我们数字技术平台完成以后,到逐步地实施,到2010年完善的过程。第三个是发展阶段,或者说是跨越式发展阶段,我们打算在2010年以后。当时我们是基于新媒体的发展,可能在三五年会有突破性的变革,我们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制定了这么一个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四个产品,互动多媒体报、手机报、电子纸报、户外大屏幕报。我们之前也曾经试过二维码技术,我们现在认为目前来讲这个技术在报业中应用的话,可能前景并不是很好。全国二维码运用单位比较多,我们一次性在所有的报纸上同时推出这个技术。现在还在用,但是使用的人并不多。

  十项任务,就是围绕数字技术报业的发展,一个是培训计划,因为数字技术平台上线以后,所有的员工都是人手一台电脑运行,所以必须进行培训计划,就是我们的平台的规划、研发、上线。组织计划,这个平台建成以后,它的生产流程、生产关系、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关系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在规划这方面的工作。人百计划,用人才来奠定我们技术的发展,推进我们的技术发展。我们目前正在做一些引进和培养的工作。第五,客户计划。以客户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整合。第六,计划。第七是我们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如何适应新的技术平台的需求所做的改版的研发计划,除了新的数字技术平台的研发,还有新媒体的研发,现在我们已经有比较好的研发队伍。第八,营销计划包括了我们的广告发行如何吸引新的平台的需修投资计划,我们数字报业发展未来五年的投资目标。合作计划,就是如何社会上各种媒体、单位进行合作。

  我们这个数字报业,按照集团党委的要求,建立在中国宁波网互联网这么一个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的一个重要项目。所以从2001年开始,我们宁波网建立,宁波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网站,是和市委宣传部合办的,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批准的,具有网上新闻宣传职能的综合性的新闻网站。到2006年,中国宁波网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十佳新闻网站和新媒十强媒体。2008年获得了中国十大报业网站。中国宁波网目前每天日均综合访问量是600万人次以上,新闻更新量在3500条以上。2008年中国宁波网经营总收入突破了1500万。我们网站的目标就要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一流的信息网站。按照这个目标,新闻网站主要以四个平台作为今后发展的方向。一个是新闻宣传平台,我们毕竟是新闻网站,目前国内有些新闻网站把商业网站的功能做得非常强大。但我们认为,我们目前还是应该以新闻宣传作为我们的基本的内容,突出新闻性。第二个,区域咨询服务平台。第三,数字报业发展平台,就是新媒体的开发和应用推广作为主要内容。

  第四是商务经营平台,在这个目标的前提下,我们的数字报业推进过程中主要以四个新媒体开发作为我们主要方向和内容。我们原来说是四报一码,刚才讲的二维码现在我们不作为重点,等待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第一份报纸是互动多媒体报,第二份是电子纸报,是飞利浦公司联合开发的。第三个是新一代的互动型的手机报。第四个是在城市社区街头树立的户外大屏幕报。互动多媒体报,是我们2006年8月1号开始正式对外推出的,是国内首创的第一份互动多媒体报纸。我们把它取名为播报,这份报纸当年被评为中国报业十件大事之一,被出版总署列为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的首项目。播报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有文字、音频、视频、图片为综合的一张报纸,又是互动型的,可以听可以看,也可以在上面对话、交流。第二份报纸就是新一代的手机报,第一份手机报我们是2004年开始推出,最早是中国妇女报,我们是紧跟在后面推出的。到现在为止,我们手机报的用户是60万,收费的用户是50万,还有10万是市场推广中的免费推广用户。2008年为迎接奥运会召开,我们又与有关的技术部门一起合作研发了大屏幕的互动手机报。主要是应用在苹果手机、黑霉等黑莓手机上,可以在手机上阅读报纸,是视音集成型的。第三个是电子纸报,到现在已经4年多了,主要是以阅读器为主要内容的,这个不再详细介绍,在许多报刊杂志上都有介绍。由于技术并不是十分成熟,还有一些瓶颈,现在使用已经非常方便,但是在市场推广上有一些障碍。

  第四份,我们重点推出的就是户外电子屏幕显示报,这是我们和宁波市科协一起合作在市场上推的。我们的目标,在三年内市场上有150个,目前已经有50多个推出了,年内可能达到100台。这份报纸主要是集新闻、视音频、图片和广告内容为主的这么一个为社区服务、科普型服务的这么一个大型的电子屏幕。这是我们数字技术发展过程当中,新媒体的基本情况。我们在建设的数字报业的目标,就是建设以数字报业技术平台作为基础,推进复合出版系统的形成,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及全媒体经营管理系统的重组,以这么三方面作为报业集团整个资源的继承。简单地说,就是新闻的采编播和新资源、数字资源的整合和广告发行为主要内容的经营管理的组合,这么一个平台。我们的建设原则,当时考虑到这是一项新技术,必须着眼长远、着眼于未来,所以确定了这么几个原则。一、标准型和开放性。我们现在在日常的使用过程当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的数技术的第一出版技术,在许多方面缺少标准化。缺少标准化是因为我们的融合性开发和使用带来了许多障碍。因此我们要求在这方面提出标准,尽可能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进行标准化。同时要克服过去使用的系统上缺少一种开放性的东西。从长远的发展,尤其是面对未来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我们要求这个系统要实现开放性。不管今后技术发展到什么层面,一旦有新的介质出现,或者新的传播手段出现,我们的技术平台都能融合,这是标准平台和开放性。

  第二个是实用性和先进性。实用性要求我们在这么一个大的投入的前提下,我们系统必须以我们的主业为主,为我们的主业服务,能使我们的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切实运用起来,推进我们的报业技术的发展。同时要兼顾到它的先进性,要展望三年、五年。我们用朴实的语言来说就是五年内不能落后。第三个要求就是要求经济,投入性价比的问题。第四个是成熟性,主要是指我们的平台项目,技术比较复杂除了我们自己研发以外,还有运用第三方的软件,现在目前有三十几家器材供应商。但是我们总的要求就是所有的软硬件都要求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我们不允许供应商到我们这个平台上来实验你未经市场检验的产品。第五个,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前我们在用的是方正系统,宁波报业集团是隔断的方式,在使用方面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但是优势就是绝对安全。目前这个平台是开放性的平台,所以我们打破了内外网,安全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研发的过程当中,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论证安全性的问题。第六,可扩展性和伸缩性,也是考虑到未来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发展,要允许我们的平台把未来的技术能够包容进行。包括了我们要把我们生产的外延向印刷厂、新华书店、出版社这些全部能够扩展,在平台上线以后能够扩展运用。最后一个原因是易操作性和易管理性。我们使用这个平台的人参差不齐,要求这个简易、好用。数字技术平台就是一门,就集成门户,以一个门户进入,以身份认证的方式进入。二网,就是内网和外网。三库,多媒体内容库、业务运营库、管理库,三个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撑。平台,其中四个是应用平台,一个是技术支撑平台。应用平台就是内容生产平台,这是我们最主要最核心的,也是建立数字平台最初的出发点。主要是新闻的采集、编辑、加工、发布,包括多媒体技术。

  第二个是业务运营平台,是把广告、发行、物流、印刷等等方面,和经营方面有关的一些数据的内容和使用。第三,客户服务平台。就是以发行广告为主要的客户,我们客户关系进行重新的整合,把分散的各个报纸、各个广告部、发行中心自己的数据,通过这个平台整合、利用,解决客户关系管理。第四,决策管理平台。决策管理平台主要是为领导层服务的,就是以行政管理管理、数收集以及财务分析等等,决策管理平台。

  技术平台是网络支撑平台应用集门户,里面包括身份认证、办公系统,还有我们的应用平台的进入,统一应用管理。统一应用管理就是身份管理,信息展示管理,集团各个部门等等,每天的一些公告、新闻还有通用企业应用管理,就是应用平台的进入。两网,这里就是两网的结构图。外网主要以四个层面构成,一个是核心数据层,第二个是内网应用层,第三个是内网发布层,第四个是核心交换层,这是基本的构成。外网我们是通过DME这么一个交换区,形成了内外网的交换隔离。

  三库主要是指多媒体内容库、业务运营库和管理数据库。多媒体内容库,由新闻采集过程中的待编稿库和成品库构成。待编稿库就是不管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出来最先进入待编稿库。任何一记者、编辑都可以在这里提取这些信息,根据不同媒体的需求进行编辑和最终的发布。也就是说,把平面媒体与新媒体、网络媒体的视音频技术、图文字技术一并打通了,在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通用。第二个是业务运营数据库,主要是以广告发行以及今后的运营,生产部门使用的数据库的构成。第三个是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系统为主的数据库。五平台,第一个就是内容生产平台。也是我们重点需要介绍和重点研发的平台内容生产平台,它的建成最终是为了解决我们未来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的这么一个平台。

  它的内容就是,前面简单地介绍了,是以待编稿库和成品库两个库来支撑的。它的信息,无论是我们自己的采编人员采集的信息也好,新华社或者说是读者投稿,都是通过这个内容生产平台进入到待编稿库,所有的媒体、所有的编辑都通过这个平台,通过这个数据采集,进行内容的制作和发布。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图。左边的这些是我们所有的采编人员通过这么一个流程,进入到内容数据的整理、规范,然后进入到待编稿库。进以后所有的使用单位,不管你是户外大屏幕报也好,手机报也好,平面媒体也好,都可以从待编稿库提取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回传到成品库,通过各种媒体直接的发布。不需要再经过任何返检重新编排。

  业务处理平台,主要是广告管理、发配送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管理。广告管理和发行的物流管理,应用地比较好的客户服务平台我前面介绍过了,是基于客户关系的管理,是客户资源重新开发利用用网络支撑平台,是技术方面的。它主要是以网络安全部分、存储系统以及网络和网管理、统一身份验证、业务运营系统这五个方面构成这么一个网络支撑平台。下面三个是我们的使用方面的三个。上面这一块就是业务数据的处理。然后再交换到内容生产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等。左边的部分就是安全系统,通过路径检测、网络监控、网络隔离,确保网络使用的安全。右边这个是我们的门户进入的用户管理。

  我们这个项目启动是从2007年11月份正式启动,到2007年12月28日完成了调研工作。2008年3月份开始进入到需求的分析和确认,进入到各个研发的过程。到今年1月23号,各个软件的开发基本完成。大概经历了一年一个月,就是从调研开始到软件的开发网络支平台主要是硬件部分,是2007年12月项目启动,和软件基本同步。1月30号完成了调研、分析和规划。3月31号开始,我们报业集团方确认,进入到招投标过程。找招投标的过程非常长,因为客户多,我们一共和60家供应商,大大小小的供应商进行接触。然后到11月30完成,十天内设备开始安装。到今年的3月30号,所有的硬件设备完成开发方和我们使用方,还有供货方三方验收通过。这个也是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我们这个项目投资的情况,也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投资主要我们也分两方面,是硬件支撑系统、软件的开发。硬件系统,我们还包括了机房改,一共是花了1482万,就是硬件的投入,包括了40万的机房改造费用。软件的开发,包括了第三方软件的购买,一共也是花了1492万。两项合计一共是2900多万,将近3000万。我们这个数字技平台目前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我们原来规划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肯定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应用内容的扩展,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也有许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我们的项目验收和这次我们的研讨会,广泛听取专家和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领导的意见,以便于我们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赵总对这个项目做了详细的介绍,连财务都做了一些介绍。通过介绍介绍,大家对宁波这个平台,两网三库,一门户有了一定了解,我想作为报社方面,开发这样一个系统,特别是听了赵总的讲话,我有几点想法。第一,我觉得宁波报业集团在做这个项目当中首先做了一个整体的战略发展规划,通过调压、通过第三方,通过战略发展公司,从不同角度,不仅仅从技术角度,制定了一个三年到五年的这样一个发展战略调研。第二点,在验收当中对于文档审查感受非常深。报业集团在需求方面的文档工作做得非常详尽,在具体细节上,文档能够做得比较详细。这样为下一步的技术开发和整个方案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制定,非常有好处。而且文档可以让今后出现变动时有依据。

  第三点,我觉得建设原则也非常明确。就是善于继敢集成。集成现在的因技术、新的硬件、新的软件非常多,但是最新的最先进的不一定完全适合你。但是要把这些最新的东西新拿出来,适合报业自己的报社,适合我们的流程,我觉得首先要善于集成,还要大胆地敢于集成。这次宁波报业集团打破了原来的坛坛罐罐,重新组成了这样一个全新的平台。

  第四点,他们在试运行当中,制订了试运行的方案。很多人担心,从老方案过度到新方案,如果有问题的话对报纸安全生产会带来问题。制定了试运行的方案,而且不断和乙方反馈问题、完善,还有一年七个多月,从签合同到使用到验收,对完全全新的项目,时间不算很长。下面我们请项目的技术研发方,北京高术致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做技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全媒体发展战略的技术支点。欢迎。

  总经理:站在这里我第一句话想说的是,今天真的非常感谢,专家现场在考察我们所有的团队的人员,不管是报业集团的项目组成员还是我们自己的项目组成员,包括报业集团的领导们,这几天都在很紧张地准备这项工作。各位领导来了,专家们来了,要把这个工作做好,大家也很辛苦,今天从体力上讲不太在状态,我先一定要感谢这么长时间,从2007年的11月12号开始,我们正式进场,到今天,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我有同事在现场工作了一年零七个月。

  我也感谢宁报集团的领导们给予我展示自己设计、想法,一种对报业未来全媒体发展的一个技术支撑的这么一个想法,把它实现了,非常感谢。记得07年12月份,也在这个地方,由新闻出版总署在这里召开了一个会议,题目记不太清楚,好像是2008报业发展研讨高峰会,我那次也是有个机会,跟与会的领导讲了几分钟我们当时的设想,那时候是2007年的12月份,我们进入宁波日报的现场刚到一个月时间,我讲了一些想法和概念。今天再次站在这里,我就可以很自豪地讲我们的成果。上次我大概讲了一下个人对于整个报业行业的技术发展的一个理解,我是把它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改变报纸的生产、排版的这么一个技术阶段,以激光牌照为拍照排代表。第二个阶段是07年代,当初在这里,我认为那个时报业的技术应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应该产生了面向经营的数字报业技术平台。

  和之前的阶段比,我把之前的阶段统称为报业技术的1.0,而把面向全媒体经营的数字报业技术平台,我称为报业技术的2.0。我认为1.0和2.0有两个本质上的区别,第一,1.0是面向纸媒的,而2.0应该是面向全媒体的。第二点区别,1.0是解决单个业务的,做采编就是做采编,广告系统只做广告,采编和广告,报社每个业务都有独体的业务系统,独立的数据管理方式、流程管理方式。而2.0应该能够在一个整体规划下,有一个统一设计能够覆盖报社所有业务在一个平台下。这是我理解的两个本质上的区别。在我个人认为,1.0反映出几个今天看来存在的缺点,几个缺点已经暴露出来了,一个是数据不完整。举个例子,现在很多报社在做一件事情,要做数据库营销。这个概念好讲,真当去做的时候,没有办法做。为什么?我们有自己的读者,有自己的广告商,但是一个报社从数字管理角度来,很难有自己的真正的客户。因为在您的系统里,没有对于一个客户的管理。

  这个原因在哪里?我们用一些业务管理系统的时候,并没有对客户的数据予以搜集、整理、分析,业务部门是为了自己的方便。我的东西越少越好,这样我的工作量会比较小。所以他不会从整个集团或者是报社整体的业务发展和运营的考虑,把这些数据做得完整一些,给报业集团整体的管理提供数据依据。第二,数据不畅通。这一点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不管是领导们还是我们具体负责技术的管理人员,对此都是深有体会的。

  最简单一个例子,刚刚做数字报纸的时候,包括到现在我们依然要通过返检排版的方式才能做一个数字报。我去网站,要用采编的内容,我几乎也得通过返检。从去年到今年,当然陆续有一些内容共享的系统出来及但是绝大多数还是重复原来的工作方式,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打一个包,下一个阶段如果你想用我的成果,对不起,先把我的包拿去解开,才能用。

  第三个,数据的不共享。讲到共享这个词是很敏感的。从技术角度来讲,一个技术供应商,我们总在讲共享、讲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但是真的到报业单位来说,尤其是业务部门,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做技术理解是不同的。我们业务部门认为,你把我的数据拿去共享了,而且可能是有一竞争关系的媒体之间,你拿了我的数据,我怎么做?但是共享不是把信息拿出来无限制的开放,共享不一定是在同一种业务之间共享,比如说我的内容,从日报、晚报、商报,全都放在一起,不对。而内容的业务和运营的放在一起,这也是共享。

  第四个就是数据管理分散,原来一整套的硬件支撑的系统,一套系统一种数据的管理方式。看起来好像是安全了,这个服务器坏了,广告服务不影响但是反而是今天网络发达的情况下,用集中管理的方式整个数据的安全性会越来越高。讲1.0及2.0这是我个人的理解。07年初的时候我们受托做了一个数字报业的技术方案,做这个技术方案的时候我们想一个名词,把它定义什么?数字报业技术平台。两个原因,第一当时这个定义还没有出来,第二05年到06年正好是数字报业出来很热的时候,所以我们定为数字报业技术平台。

  当时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有我们自己的解释,我们认为数字报业技术平台,或者说数字报业,应该包括这几点,就是复合型的媒体,包括新媒体、传统媒体,包括数字经营和数字管理。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才能称之为数字报业。因此数字报业,它绝对不是报业的数字化,我们激光照排等等,都可以理解为报业的数字化,但是要构建数字报业平台的时候,不能认为是简单的数字化的过程。同时也绝不等同于我们出版版面的电子化。它是不是指的就是新媒体?新媒体就是数字报业?我们也不认同,它不仅仅是讲的新媒体,它是一种复合型的东西。

  数字报业的四个特点,应该是以内容生产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决策分析为依托,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在做数字报业技术平台的时候,我们在和宁报集团沟通,互相协调、切磋一些概念和做法的时候,我们认为做一个数字报业技术平台,一定要把五个要素先考虑好。第一,你做数字报业技术平台的目标是什么,它一定是要支撑数发展战略。

  2007年我们刚刚和宁报集团的领导们在洽谈的过程中接洽,实际上那个之前宁报已经做了五年的数字报业发展规划。所以我们有很多技术方案的规划包括技术平台的实现,是一定要支持数字报业发展战略的。这个平台的基础是什么?一定要结合报业现有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任何一种技术脱离现有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可能是一种好看的东西,但是不一定会是好用的东西。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07年做整体规划的时候,集团一位领导提了一个要求,你们做的规划不要做得看起来很美。我们也一直记得这句话,就是要记住这个基础,要和报社现有的管理运营模式相结合,这是夺技术平台基础。此外这个技术平台能不能承载报社的业务逻辑,这是一个技术平台的根本。从应用和技术两个层面,能不能充分考虑现有组织和人的情况,这个是我们认为数字报业技术平台能不能做辖区的保障。最后一点,还有一个核心,如何选择最适合报业应用的软件模式。对于数字报业技术平台,在规划的时候我们定下来,有三个大的建设目标。其一,基于内容中心观,建立以内容为核心的数字资产管理模式,进一步锻造报社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未来多元业务拓展的需求。

  第一是基于内容中心观,第二,一定要让下在这个平台的下进行未来的多元业务的拓展。第二,要建立对机制,一定要保障快速打造新业务的一种能力,这个我在后边还会展开讲。第三,一定要基于业务关联的分析和决策,为报业集团的决策、数字管理提供数字依据。我技术平台的核心应用目标就是要为支持数字报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而开发。这个技术平台,要以全媒体大平台作为根本,按照两网三库五平台一门户的整体架构来建设,要能支持报业全面数字管理,包括复合型的内容出版业务,这包括了网络、报纸、移动媒体、户外媒体,以及与主要的经营业务、内部的管理业务和对外的客户业务,这是一个数字报业技术平台要建设起来以后的应用目标。

  在数字报业技术平台整个开发设计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三个关键点必须解决。解决了这三个关键点,我们所讲的建设目标、应用目标,就基本上能够实现。一定要建设一个适应多种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平台。这里面我们当初的定义是这样,就是这个适应多种内容形态的内容生产平台,是要降低内容生产过程与内容表现形式关联度。我们以往做媒体的时候,做平面媒体也好网络媒体也好,我们在采集的过程中,在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对这个新闻,已经将这个新闻和最后承载这个新闻的载体联系在了一起。一旦这个稿件进来,它是去报纸的,我们很明确知道它走报纸的流程,采集的方式也是用报纸所需要的方式来采集。

  我去做一个门户的,我采集内容的时候我很清楚我的内容是要放到门户上的,所以我们的采集加工等手段是按照门户的需要来做的。我们设计数字技术报业平台的时候就在想,今天你有门户、有手机报,明天有什么样的新的媒体、新的载体?你不知道。那么我们能否有一种技术机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有一个平台足够大,来做这个内容。不管以后有多少新的承载的介质、发布的介质出现,我都可以接在我们的平台上,而不需要当一种介质出现时候再专门建设一整套系统。这是我们的目标,就是将以内容生产的过程和内容表现形式的关联度,把内容的外延,降低我们现在讲稿件,把外延扩大,文字也好、图片也好,甚至于flash,等等这些都是稿件。这些是复合型的稿件。

  第二个关键点,我们要建立从基本业务处理到业运营监控再到分析及决策管理,这么一个一体化多层面的管理系统。在座的很多领导,如果原来用过自己单位里面的业务管理系统就会知道。我们上广告系统,领导得到广告的一些方法,无非两条。第一,业务部门还是出报表,我不会去看软件系统。第二,有的领导更能够接受一些从平台看一些信息,不用纸制报告去登录业务系统。所以我们在这次规划当中,把整个的经营和管理分成三个层面,一是业务处理系统,使用人员就是业务人员。第二是业务运营的监控,使用人员主要是报社和集团的经管部门。第三个层面是领导,有时候要做决策分析的时候,是基于业务数据,基于商业智能分的手段分析。

  第三个关键点,要建设报业的数字资产的核心数据库。我们规划了主要有三个库,内库和库和管理库。运营库这一块,广告业好、发行也好等等这些都内容库范围内的。这是我讲的三个关键点。

  讲到三个关键点,尤其是第一个,这是我想所有的报业的领导们是特别重视的这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建一个能够适应多种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平台。为了做这个工作,做好这个技术开发工作,我们就需要对内容生产,原来讲采编,这么一个业务我们要进行重新的梳理,把业务进行处理,把数据流进行梳理。我们经过梳理把内容生产变成三个过程,从采集到加工、到分发。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平台要足够大,那么所有的渠道的内容来源,都应该能接受。不管是社内的也好,还是我们的读者进行的一些投稿也好,还是外部的一些稿件也好,都是需要进入这个系统来。只不过是说,从不同的途径进来的稿件,需要经过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是一个内容采集的过程。

  第二个过程,内容加工。当所有的内容采集进来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待编稿库。这个待编稿库对所有的媒体是有权限地开放,而不是无限制地开放,或者是不开放。每一个媒体,平面媒体也好,数字媒体也好,只要有这个权限,你都可以从待编稿库中取数据,拿你想要的新闻、想要的稿件,去加工。这一点和我们原来讲的新闻内容共享可能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是在这个平台当中,内容不仅仅是一个共享,而且是统一的管理。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哪个媒体,拿了哪个稿件,你都会在我的数据库当中,不会说报纸拿了就进入报纸的数据库,和我没有关系,这不会。第二,我的稿件只给一个身份认证号。在我们的数据库管理下,我随时可以看到这个稿件发布在哪些媒体上,经过了多少加工。

  不管是平面媒体也好,还是数字媒体也好,我们都把它和我们待编稿库直接的,和内容资源直接地放在一起。所有的媒体从里面取稿件,在平台上加工稿件,最后再发布,直接往外推送。传统媒体的推送到排版,如果媒体的我们有一个模板机制,由模板自动合成和发布。经过模板合成的也好,排版的也好,进入成品库的东西按照一定的发布规则,该去平面媒体的去平面媒体,按照不同的规则去不同的承载体。

  总的来讲,正如刚才赵总一两网,为什么强调两网?在传统的做法中,为了保障出版安全,很多的报社都是采取了隔离的方式隔离开了。宁报之前也采用隔离的方式,但是一旦要上数字平台,就必然要求把内打通。所以我们隔离的模式,但是必须有安全措施,必须保障内网中的内容业务的安全。这样一来三库,一个是多媒体内容库,业务运营库,一个是管理库。多媒体内容库,我们分成素材库、过程库、待编稿库、在编稿库等等,但是只有一个库这里所有列出的库是面向业务也好,面向过程也好,做生平台管的是所有的与内容加工生产发布有关的,各位从显示的这个上面可以看到,在图象的左侧。

  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媒体都在左侧,也就是说只要你有足够大的权限,在这一个平台上,一个内容生产平台上,就可以管理所有的媒体的内容的采集、加工、发布,都可以在这一个平台上来做。还有业务处理平台,这里面主要是两个系统,一个是发行,一个是广告业务管理。这两个主营的传统的老业务。然后是客户服务平台,这个客户服务平台面向读者,外部客户。主要提供包括读编的互动、从网络上进行的媒体订阅、包括意见、投诉以及目前读者客户关心的焦点的调查等等,都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台进行还有一个决策管理平台,决策管理平台依据的主要是我刚才提到的三点。

  在这三个库的基础上进行业务运营监控,进行决策分析。这个管理平台还包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等,都在这一个平台上做。这个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给集团、报社领导使用的平台。从这个图片上,大家可以看到,在整个的决策管理平台上,包括广告经营、发行经营、常规企业的一些管理的平台,为什么做这个平台呢?现在很多大的报业集团,下面有很多的合作单位,宁报集团下面就有26个独立核算企业。这次独立核算做完实际是28个,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来管理。包括资产负债、损益,每个月的经费预算、经营广告的预决算,发行的情况等等,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来报,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展现。

  讲过前面几个平台,一共是五个平台,我前面也提到网络安全,最后还有一个平台是网络支撑平台,这个平台做的就是网络的安全和数据安全。通过这个网络支撑平台,能够保障整个数字报业技术平台的安全运行,网络的安全也好,数据的安全也好,全都在网络支撑平台的庇护之下。我们为宁报集团做了一个整体的网络结构的重新规划,赵总也说到了,宁报集团在2002年、2001年的时候,做了一次信建设的投资,之后没有太多的改造。

  这次也是借数字技术平台的建设,对整个架构做了一次重新的规划做完规划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个图上讲,我们把层级分得特别明确,划分了很多的区域层次分明。所以这次投资大,有很大一部分预算也是用在这个上面。前面还提到一句话,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就是宁波日报的领导人说了,你现在把两网打通了,晚报和商报,他们要,我也问题不大,但是作为宁波日报,不能够有半点出问题的可能性,不能被任何外来的攻击侵扰,内容不能有任何篡改。所以我们原以为已经算固若金汤了,后来有了这个要求,我们又在内网专门为党报的采编又加了一道内网的防火墙。这样从道理上来说,应该是可以100%地保障网络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性。接下来我展示一下我们目前做完的一些成果。

  首先看到的,这是2351模型中的最后的1,一门户。门户有几个作用,一是统一身份认证。集团所有人员要进入各个业务系统,必须走这个门户,这是门户所要承担的。总体的一个架构,各位领导可以看到,包括内容生产平台、业务处平台的四个平台,我们有大的网络支撑平台保护这四个平举个例子,比如讲做报纸的时候,我们要保证文责自负也好,出版安全也好,我们都会做编辑加工的版本的记录。一个稿件经过了很多人编辑以后,会有若干版本保留。如果长期这些版本都放在数据库,数据库也受不了。

  那么就到一定的时间,我认为所有的已出奔的内容都是出版安全的,就把去版本都清理掉。这是数宗宪做的工作。下面快速展示一下做完的五平台一门户的大概情况。这个门户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登录门户,这是个性化的门户,背景就是宁报集团的主建筑物的图片。登录以后右上角有好几个业务平台,从业务生产平台到业务处理平台到客户服务平台到决策管理平台,都要从这一个门户当中进去。同时这个门户还可以集成其他的应用系统,因为一个报业集团、一个报社用的应用系统绝对不是某一家。这个门户还集成作用。从这个页面上可以看到,上面集成了网站发布平台,把中国宁波网原来用的平台通过应用集成的方式集成进来了。在这个门户上设立的新闻也好,部门窗口也好,都有体现。进这个门户的时候还有一个“我的办公室”,可以个性化定制。比如说这是东南商报的老总进去的界面,下面他想看各个版面的生进度,下面可以直接显示出来,不用进内容生产平台去看。他要看昨天广告的收入情况,那个窗口是可以自己定义的,定义自己要看哪个窗口。此外这个应用继承门户当中还有一些协同办公的,像公文的流转、审批、修改,都在集成门户当中实现。

  内容生产平台是这次数字技术平台最重要的一个篇章,也是我们在这方面,几乎是倾尽全力做的平台。通过这个内容生产平台,只要有足够的权限,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所有的新闻内容,可以对所有的媒体进行发布。当然,那必须是有权限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界面是,我们在内容生产平台当中做了一个,我们叫做副媒体编辑器。在这个编辑器当中,在这个编辑平台上,编辑部再仅仅是文字,包括文字、包括图片、包括视频、包括动漫,全都在这一个平台上加工。加工工之后在选择发布的时候,可以选择传统的媒体,比如宁波晚报,也可以同时选择上到互动多媒体报上去,也可以选择放到宁波网的新闻频道上去。所以在这个副媒体的编辑器的支撑下,我们认为这种复合型的出版的诉求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

  所以从这一个平台之下,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做出他的播报,可以做出户外屏报,可以做出阅读器报,可以做出播报。这个平台对于新媒体来讲,同样有管理的功能。包括我们集团用到的大量的监控,包括可以看看版面的快报,包括可以在大样一些接进行电子批注,包括察看一叶铅印的版面,都可以从这里看。这个平台的共享,可以一些机制的设置,可以设置共享的方式。体有这些功能,比如我要求我的某个新闻在报纸发布24小时之后你才可以共享,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置。

  这个平台当中,包括对于采访的管理,对于修改痕迹的管理,等等都保持了传统媒体的严格要求。下来看业务处理平台,主要是广告业务管理和发业务管理两个系统。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当中,对于广告基本业务的处理、财务的处理、各种业务的报表,都在这个系统当中能够很好地完成。

  此外就是发行业务管理,从报刊的订阅、零售配送等等,包括数字媒体的订阅。数字媒体订阅,原先设计是全部上,后来考虑到订阅的方式不是很成熟,就从最初的设计拿下来了,但是我们把所有的接口都做好了,等时机成熟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下管理。客户服务平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刚才大概讲的一些,包括报刊的订阅,爆料也好投诉也好,全都是在这一个客户服务中心下面来做。宁报集团还推出了报卡订阅等等,电子报卡。

  我们在客户服务平台当中还推出了基于电子支付的B2C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都已经开通。决策管理平台当中,我们看到主要是这几大项,第一是对核心业务监控,包括广告发。这些核心业务的数据从哪来?从业务处理系统当中直接提取出来,通过数据的加工的方式,把它提炼出来。

  此外,像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财务数据、关系的管理,以及与26家独立核算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业务报表,都在这一个平台下完成。

  这个平台下可以以各种方式,比如我们看到的图表的方式,可以提供很直观的报表。通过这个界面领导可以看到,各个报业单位的情况。比如宁波日报、晚报的。里面红的就表示数据提上来了,点击就可以调出相应的数据。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简单讲一下,我们做的面向全媒体的这么一个内容生产平台,完全保证了媒体的的严谨性。

  第二,我们做业务处理平台的时候,有一个机制上的重大转换,就是原来广告也好,发行也好,这种管理系统都是订单驱动性的机制。我变成了客户驱动性。订单驱动性就是针对单次订单,管理对象是订单。而新的平台当中,管理的是客户,通过客户再来管理客户的订单,是这么一种模式。

  有很多报社有这个想法,但是做不下去,是因为没有客户数据或者没有有价值的客户数据。这种模式,首先管好客户,有了客户,对于未来的但是报业集团广泛的业务运营的开展是绝对有帮助的。通过这种客户驱动性的做数据库营销就会带来一个难题,业务部门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操作负担,他们会需要录入更多的信息。

  补充的另外一点就是,在内容生产平台当中,我们为了实现报业集团提出的,这个平台要保证三到五年乃至八到十年不落后,这么一个技术目标,我们特意通过一种核心加插线的对接方式,报社原来内容加工的核心是在排环节,我们这次把重心前移,所有内容的管理才重心,而内容的载体,不管是报纸、手机还是网络,都是插线。未来不管有多少种媒体的表现形式,都可以接入内容管理平台上来,我们采用的是这种核心加插线的方式,解决这个平台在未来若干年内依然这个用这个平台去满足可能会出现的新的媒体和新的载体。

  这个平台还有一点,可能是昨天在最后专家质询中,大家可能对这一点比较关注。这上生成了一个数字报自动声称技术。这一点和目前各个报社做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据我所知绝大部分的报社在做数字报的时候,基本都是用返检的方式。而用了这个新的平台,内容生产平台,已经不需要再有返解了。所有的内容回写到统一的数据库当中,有程序自动读出信息生成信息展现在版面上。

  我们最后一个总结,有五点,第一是全新设计。整个的数字报业技术平台,我没有拿既有的产品堆在一起,所有的技术架构都发生了变化,如果拿原来已有的产品做这个平台,只能失败。

  第二,不管是对内容生产的部分经营的部我们都是用核心加插线的方式,保证系统在若干年内满足业务的开展。

  第三,全新的应用,横跨内外网的经互动。

  第四,我们始终本着标准与开放。这方面各种标准都在这个平台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五是个性化开发,针对对于宁报的开发。对于系统上线之后,我总结了如何做一个数字报业技术平台,其实就是16个字,总体设计、分布实施、按需而动、随需而变。

  系统就简单地介绍到这里,如果各位领导、专家们还有进一步了解这个系统的希望,我们在后面又做了一个环境,通过这个环境可以直接登录到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现在在用的真实的使用环境下,只能看不能动的。我们有模拟环境可以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深入了解数字报业技术能够做什么。感谢各位能够有耐心听我把我们的工作做了一不太完整的汇报,也感谢一年多一直关心和支持这个项目所有的行业的同仁们,感谢的同事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一年零七个多月,我是搞技术出身,研发这样一个项目,从翔实的需求开始进行一步一步的编码,这个过程是脚踏实地。能够建立新闻资源,以多种平台出版这样一个全新的对接机制,比如说建立了规范的数据管理平台,回写一定是要有规范的,按照一定的格式的。我想这些在应用当中,可以进一步的探讨具体的体验可以在后面的环境里,大家有兴趣可以做进一的体验。2009年10月10恩日,新闻出版总署针对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申报的数字报业技术平台开发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进行了功能测试、文档审查,并形成了验收意见和评估意见。下面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数据出版司副司长兼总署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宣布验收意见讲话,大欢迎。

  谢俊其:这个会议的安排,由我宣读专家组的验收意见,另外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点情况。我先宣读昨天的验收意见。

  (宣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业技术平台开发项目验收意见)

  我们希望报业在技术发展上再接再励,争取取得更多的新成果。并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主体业务的持续增长。这是第一个要说明的情况,总署科技司对项目验收有总体的评价,在这来说一个说明。另外我们表一个态,如果我们再取得新的有意义的成果,我们还会给予支持。

  第二,借这个机会简要介绍一下国家工程的进展情况。由总署牵头的是四个工程,数字平台是其中之一。工程分成两而,一类是文化创新类,我们现在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和数字版权保护工程,就是文化创新类。还有一类是产业发展类,也有两项,类一个是中华字库工程,一个是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最新的进展是这样,属于创新的两个工程已经从今年开始正式启动,进展,按我们行业的迫切需求,大概还不是太快。但是从行业外的专家来看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已经很快了。这都市经费数额巨大的工程,能够快速得到国家认可和启动,已经很快了。这样的工程一般要做三到五年立项的准备,都是已经很快了。我们是07年开始做国家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从08年就确定,09年正式启动,已经列入今年国家财政支持的计划,启动经费也已经下拨,这是创新的两个工程的最新进展。

  对于产业发展类的两个工程,类国家财政也在去年的时候催我们,这两个工程什么时候上,你们尽快拿出一个意见给我们。但是考虑到这两个工程,如果以产业发展类的支持标准进行建设,有一定的困难。这两类的工程的支持标准有一定的区别列入创新类的工程是国家全额经费支持,列入产业类的发展项目,只是给予少量的经费补助和贷款,贴息的贷款。经过研究之后,两个工程项目,产业类如果全部以这种支持标准做的话,恐怕有困难,所以想把其中的中华字库工程转变为文化创新类项目。这个工作从今年的1月份正式启动,到今年的4月份完成了转型的论证。最近我们司又把这个工作情况向总署党组做了一次汇报,总署党组的指示,把这方面的工作安排和论证的意见和依据,上报中央领导同志,请他们对工程项目的转型批示。然后拿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到财政部完成立项,把类别进行更正调整。这项工作正在进行。

  另外一个国家知识数据库工程,确定文史产业发展类的属性。其利用国家补助的经费,完成工程项目标准的制订工作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然后分批进行建设。建设就要依靠我们行业内的众多的有出版资源的单位,形成各个专业媒体的数据库群,建成各个专业的数据库,门类这个数据库群就是国家专业知识数据库的工程。

  这是四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对工程组织机构建设,总署也做了一定的安排,随着工程的正式启动立项,总署成立了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也成立了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建成重大办。确定了两个已经启动工程的项目总体承担单位。这是从工程建设的组织机构方面做的一些安排。

  还有一个,确定了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其中与大家有关的做一点补充介

  原则有比较多的条目,我简单说几条。第一个是。广泛参与以我为主。新闻出版业的重大工程要以新闻出版行业所在的单位广泛的参与,以我们为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标准的制定工作。就是工程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要以我们行业单位为主。第二个,需求。

  改变过去由技术开发公司替我们做需求,这种模式。所以说,希望我们我们行业内的从业单位积极踊跃地参加我们这项工作。还有一个原则,示范的原则。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要做成我们行业所有从业单位都要使用的一套标准,就是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一装备。怎么才能形成报业、图书出版业、期刊业,适合不同业务的自己的装备?就要通过一个通用装备带改造成不不同领域的装备。改造的过程当中就有一个示范和实验的过程,这也需要我们行业的单位积极参与完成国家工程的建设。我要讲的就是这么多,感谢大家。谢谢。我们是新闻出版业,我们作为主任要积极参与这些重大工程的一些项目。

  第二,需求分析。我觉得上述四个验收我都参加了,突出的一点,领重视,几乎都是一把手挂帅,制定发展战略。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需求分析细化,不厌其烦地反复雕琢需求,针对不同的子报,不同媒体的形态出现进行分析。

  第三,不同的补充。我们验收的时候,新形态的载体不断出现,今年明年肯定还会不一样。不断地补充,需求分析,我觉得目前我个人认为,我们报业对这方面还不够细化。第三,我们的示范项目都会更多出现,这个示范也是阶段性的第一阶段验收之后第二阶段的发展计划也在不断地滚动发展。感谢总署作为政府部门总对我们报业行业支持。我们下面欢迎赵书记讲话。

  赵书记:纠正一下,不是参加,是来学习,来了解情况。首先代表中国报协对总署专门到这次会议给我们做重要的指示表示感谢。大家知道,每年开会都是亲临现场给我们指导,也带来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报业向新媒体融合中给了指导性作用。我们这个会议我记得五六年前的会议,我们主要是报社的技术部门的同志参加。十一五规划制定之前提出来,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一份报业十一五规划,如何重视技进步,如何推动新媒体发展这么一个建议。所以那个时候报社领导很少参加。从06年以后,我觉得每次会议报社的主管领导参加都很多。这次报社的一把手也来了,中国报协提出过,作为向新媒体融合,必须是一把手的工作。因为这件事情是关系到报社的整体发展,这一次好多省报、市报的社长、总编辑都来了,我自己的感觉这六七年我参加这个会,哪一个报社的领导重视科技进步,哪个报社在这方面发展得就很快。

  今天到会的领导还要介绍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这是对我们的科技进步委员会做技术工作的同志一个巨大的鼓舞。想法据我了解,今天人民日报也在召开很重要的工作会议,我到人民日报三十多年,我也呼吁过,既然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要充分重视技术工作。上个星期我参加人民日报的会议,人民日报的社长郑重宣布,人民日报从体制上讲,要把原来的技术处升格为局级了,统一管理报社的技术发展。

  人民日报最近又成立一个报业数字化办公室,他在我旁边办公。本来他们也要参加今天的会议,因为数字报业办公室成立久,要做这方面的工作报告。我说乐观话什么意思呢?如果说五年前我们提出的白皮书,要推进数字化报业的建设,大家恐怕还不能完全的理解。到现在开始,我们已经看到,在中国报业,刚才谢司长已经讲到了,经过验收的,有烟台报业集团、宁波报业集团、长江报业集团、解放报业集团、广州报业集团,这些报业集团一大批的报业集团已经引领了中国报业数字化建设的,他们是我们的带头人。所以今天,宁波报业集团数字化技术平台正式经过的验收,我也代表中国报业协会表示热烈乐观祝贺,向参与此项工作的报业集团的同志和开发公司的同志和专家组的同志,表示热烈的感谢和祝贺。

  我每次到宁波,都感觉到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各方面,无论是报业体制的改革、内部机制的改革,以及在向新媒体融合这方面,集团的党委非常重视。每次来到集团看,都有新的进步。昨天下午看了他的业务中心,他的业务中心我先不说他的硬件,他在全国印刷厂的改制方面在05年就走出一步了。我昨天去看,我从一楼到四楼,感觉热火朝天。下午已经不印报纸了,现场确实是热火朝天,活儿很多。领导对改制以来也是很有信心,下一步印刷厂的改制不是简单的事情。人民日报也提出了公开招聘,下一步也要进行全面改制。

  报业印刷厂改制和社会印刷厂不一样,宁报集团这几年来,既转了制又比较平稳,关键是经济效益提高了。所以说,大家这次来,也不仅仅是参加项目的验收或者是参加研讨会,到宁波日报,他有很多的看点,大家可以看一看。

  近年来中国报协按照总署的要求,在全国报业积极推行复合出版工作的开发和建设,我觉得中国报业和国外的报业,我们在推进新媒体建设方面,中国报业并不落后。所以当前中国报业正处在深化改革的时期,由传统的单一纸质媒体向多元化的业务转型,这是我们的历史任务,责无旁贷。胡总书记强调指出,谁能更好地掌握传播技术,谁的思想文化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更有能力影响世界。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充分揭示了传播技术对传播力影响的作用,是我们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技术,扩大影响力的指导方针。

  去年6月,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的时候,总书记到人民日报考察,又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他强调指出,加强主流媒体的建设和新兴媒体的建设,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里,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总书记还要求领导干部要积极成为网络文化的建设者、管理者和参与者。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报业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重视媒体舆论的新环境和新生态。在新形势下,要确保主流媒体在公共领域的话语权,努力构建高效实用的新的报业形态的传播模式。报业转型已成为必然,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已经冲击到报业。美国有的报业集团已经申请破产,法国有些报纸最近也要在周末停刊。我国报业的发行和广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去年全国报业总印量为1594亿张,同比减少2.45%,这是16年来我国报业印刷两首次下降。这意味着我们的发行量也在下降,传统的报业如何扭转被动局面?未来报业如何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借助新技术、新介质、新渠道,实现传统报业向全媒体转变,用新技术打造新的传播流程,整合内部资源和多种形态的出版,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重合。这不仅是适应读者的需要,更主要的,也是报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希望报业的同仁们在图推动数字化建设和媒体创新过程中,要融合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报社未来发展的道路,各个报社都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强新兴媒体乐观建设,做到统筹规划、长远考虑。

  二,关系到传统的关系到我们对系统的了解、掌握和提升,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报业改革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

  三是要结合报业的实际,实事求是,量体裁衣,根据各自的条件进行路径选择,开发建设最符合需要的数字平台。

  同志们,在新形势下,我们传统报业要加大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加快现代化传媒转变,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提高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大家。

  主持人:中国报业协会对新技术新媒体非常重视,下个月的中旬以中国报协总部的名义还要召开一次,在贵州,召开一次新媒体新技术的研讨会。特别是这次我们可能要请一些海内外的传统媒体,在数字报业转型中的一些介绍。要全面分析我们,比如四家验收数字复合系统,符合原则的项目,要研究新媒体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今年4月份,以报协和总署新培训教育中心,联合办了一个手机负责人的培训班。100多人参加,对报业现在的手机存在的经营情况,大家进行了4天的热烈讨论。现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是整体报业如何转型,整体规划,技术体制、经营体制综合在一起,很多问题值得大家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有时间参加贵州的会议。

  今天这个会议分两个内容,上午我主持的内容基本结束了。下面我们请这次主办方之一,宁波报业集团刚刚卸任的社长主持下一阶段。他作为这个项目的总指导,我前后来过这个项目很多次,作为第一把手,研发这个项目,他做了很多工作。下一个阶段请张社长主持会议。

  ————————————

  主持人:各位嘉宾,非常高兴大家能到宁波来参加我们这样一次论坛。我书记社长已经卸任了,刚才新来的何伟校长已经跟各位见过面。今天在座很多是老朋友老同事了,非常高兴今天大家能够在这里聚会。前面是我们报业集团的一个数字平台的发布,接下来我想,因为全媒体的发展,数字报业的发展,和数字报业当中数字平台的发展,以及跟这些技术发展有关的,我们媒体的综合,我们媒体的改革,各种方面实际上都是交叉在一起。所以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有全国各地的领导和技术的负责同志到这里来,我们在这个会的同时,报协牵头搞了一个论坛。下面开始就请一些同志做一些发言。大家都有一些特点的,我们发言的内容也不局限在数字平台这个地方。

  这个论坛的名称我记得前一段商量过好几次,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我觉得这这个题目和的项目是很贴切,但是如果大家仅仅是说数字平台合乎就太狭隘了,所以我们希望发同志都能说多一点的更广范围的东西,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和启示。首先有请广州日报的社长党委书记戴玉庆同志。戴书记是我们的领头羊,先请他第一个。而且广州日报在报业的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探索方面走在很前面的,但是我希社长不说数字。。请戴社社长

  戴玉庆:谢谢各位今天我首先代表广州日报社对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新验收的数字化平台,成功的建成表示衷心的祝贺。这是我们同行经力力支持,特别是总署和中国报协,多位领导的积极的我个人把这个成就看成,我们广州日报也很光荣。为我们都是新闻界做际工单位。上次到烟台那边也搞成功了,我也很高兴。大家都在积极的探索,非常令人鼓舞。

  我先按照张社长的要求,讲讲数字以外的内容。当前报业经济形势和预测,我先简要讲讲这个题目。

  总的情况,不好。平面媒体的各种经营收入,特别是广告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也不用隐瞒这些不好的事实。我看最新的资料,全国的平面媒体行业、报纸行业今年3月份我看中国报业的杂志是平均30个大城市掉30%,上周我看最新的中国报业,数据有所调窄,大概20%左右,有的城市多一点有的城市小一点。总的情况1至3月份最严重,4至6月份有所缓和。下半年可能有所好转,但是也不会有多大的增长,就是局面基本稳定下来,或者说跌幅比较小,个别月份可能有增长,这是总的判断。

  这次我来开会的前两天,和一家公司的亚洲总裁,他到广州来,他带来的信息是,从他们公司所取得的广告投放投放情况来看,从5月份,特别是从6月份投放量在增加。他告诉我,由于外商注意到中国4万亿的投入,这笔钱投下去,企业手头的资金比较充裕。所以外国的一些比较知名的品牌商,他讲到一些著名的手表的厂商、化妆品的厂商,增加了对中国高档消费品的广告投入。这家公司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一家公司,他的代理范围很宽,他讲的应该是实际情况。

  他讲的这个情况的时候,到我们了解,广告从我们报社的情况来看,确实是从4、5、6,一个月比一个月的情况要好。我相信这家公司的老总提供的情况是符合实际的。

  第二点分析,关于微观层面的分析。我们毕竟是办报纸的,从报业集团的角度来看情况是怎么样。具体情况是,今年的广告投放,改变了原来一年、半年为单位,现在改成就投月度单,好一点的投季度单。很多忠诚的广告客户都按月投,我们单位是这样。他们也是在观望,他们不知道那么多年了,几十年没有遇到那么大的经济萧条,怎么投放广告他们也要试试。这个市场就是这样,宏观经济变化了必然在报业,在我们的微观竞技层面有所反映。经济所以头三个月的情况是比较严峻。

  第二个情况,,欠款的时间越来越长。我问了这家公司的老总,他跟我解释,为什么为什么拖款时间长了。他讲广告主,就是客商,直接欠他们公司,他也没有办法,只要欠报社。这是经济衰退时期的普遍现象。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在局部或者是所有地区,经济吃紧的情况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次又出现一点也不奇怪。

  第三,竞争十分激烈。平面媒体的重复性太强,。据我了解,一些都市类的报纸,原来都是很不错的,现金流比较好,品牌也不错的标志,今年开始都加大了广告串换,包括特大诚实的主流报纸,也出现了局部的市场上的串换。比如串房子、串汽车,城。从晶莹的层面上讲,版反正也空着,不变成资源也是一种浪费。经营大家觉得既然成本固定的,就尽量均摊了,能串点东西总好一些。但是打乱了市场的规则,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形式下,串换广告是串不来一线产品。比如汽车,只能串换二线产品。串换的过程中不给你打折,按不打折的价,大家都平均串换。所以报社这方面来说,没有什么优惠的条件。

  第四,串换回来以后,没有专业的销售队伍去卖。因为报社的市场销售人员是卖版面,你连自己最主流的媒体都卖不动。包括卖房子,都不是你的长处。像汽车还有库存的问题。串来串去又串到汽车贸易公司,又把自己压在汽车贸易公司,打了折让人家卖。人家经理也非常难受,你的二线产品放在我的店卖,我按六折卖了以后市场规则又打乱了,最后的价格老百姓怎么交待?

  现金流本身付费广告还在拖欠,串换来的广告又步形成现金流,还形成开支,还要付现金出去。在我们地区地有一个房地产商,跟一个报纸串了8000万的铺面房,但是要报社付2000万现金。这就变成报社的现金流先是外流,串换来的物资变成现金要非常长的过程。一般这类的物业,全部变现的话,短的六七年,长十年以上。整个市场情况全都变化了。这是今年出现的新情况。

  直接后果就是把价格体系搞乱了,特别是市场上有优势的报纸,本来在广告价格定价上是有支配地位的,但是不规则的市场竞争以后多多少少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运作。

  第四个情况,整个行业今年的广告计划不好下,具体到各个报社,各个报社的社长给广告部定指标的时候,不好一锤定音。因为市场总是在一个,先是急剧下滑,然后慢慢缓和,后面是什么情况也不清楚,或者不敢确定。所以给很多报社的领导,在今年定广告计划的时候都出了一个难题。据我了解,比较多的一种做法是看份额。因为金额无法算,就只能看各家报纸在市场上的份额是多少。我要求我的报社份额要守住多少,这是普遍的做法。

  还有一些比较好一些的报纸,提出的要按全国平面媒体行业的平均数定指标。就是你下滑的百分比要低于全国的水平。你的市场占有率的上升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是一些报社的社长们在管理上用的办法,和正常的年份都不一样。

  据我们了解,全国的报纸,这也是通过实际操作的部门,而不是通过调查公司,我下面说的数据。就是据预测,今年全年的报纸类的广告会比去年减少15%到20%,这是我听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广告代理领导讲,他们还是业务量非常大,信息业非常灵。去年你做100块的广告应收额,今年大概能做到80到83块,他当时说做到这样就不错了如果做到85,那就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他是直接从广告投放者所愿意投放的广告额来测算出来的下滑的幅度。这样又给我们带来了,包括下半年即便市场有所缓和,对全年的预测还是不能太乐观,大概要下降15%这么一个数,这还算是比较好的。

  以上分析的是不利的因素,下面再分析一下有利的因素。今年最尤里的就是成本大幅度下滑,新闻纸的价格迅速降低,各项支出的压力都比去年减少。我看到的一些经验性的数据,有利广告下降25%的情况下,成本下降的幅度大约是在20%。也就是实际给利润形成的压力,大概是在负5%的样子,就是市场压力最大的报社是这样的情况。市场压力不是最大的报社,报社所在地不是外向型很高、下滑幅度很大的地区的报纸,利润可以做到跟去年持平或者比去年还好。

  就广州日报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所处的地区是全国外向型程度最高、下滑情况最严重的地区,不是之一。但是我们利润的情况,从现在的数字看,和从全年的预测看,还是有把握做到和去年平,搞得好比去年好一点,搞得差也不会有什么下跌。这样的情况看上去会比2005年好,那时候的纸张价格在涨,几个支柱广告下滑也是比较严重。今年广告下滑的总额很大,但是压力没有2005年那么大。这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第三个有利因素是二、三线城市的广告市场还是比较好,广告下滑成都明显小于中心城市。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汽车,还有一些大宗消费品的广告投放,在二线和三线,沈指导四线城市,还有上升。甚至。这样的话对于中心城市,就是特大的中心城市就有利,比如以广州为中心,半径在150公里左右,我们那个地方大概有9个城市。9个城市,除了广州、深圳以外,排第三的佛山,它去年的GDP达到了4300多亿,而且增长百分比还是很好。包括今年受到那么大的宏观经济的干扰,增长还是强有力。再有类似的这样的城市有九个。

  我们这样的报纸有一定的优势,全国性的报纸渗透的时候心有余力不足,这是他的报纸结构决定的。地方性的报纸,对影响周边地区的覆盖率和渗透率是非常强的,而且和当地的二三级诚实的主流报纸在竞争力比较上,显得更有优势。所以这一点对我们这类的地方媒体,应该说是好消息。

  第四个有利的因素,就是城市在开发周边地区市场的过程中,跟上面一点也很像,现在是进入了较低成本的开发,各项花费,包括人才,雇佣的一些情况,都在下降。竞争的摩擦系数在减小。经济好的时候开发周边城市会有二三家报纸一起竞争。今年里看这样的竞争要减弱了,所以开发周边地区的成本在下降,这些都是尤里的因素。

  有利的因素都适合报纸去做,没有提出更新的,像像新媒体一样的概念上操作上都比较新的,这还是属于我们比较熟悉的。这是有利的因素。

  最后我分析一下面对当前市场竞争要守住的基本的底线。现在市场波动的很厉害,很容易对我们报社的社长在处理工作的时候,出于压缩成本的要求,会要砍掉一些项目。而砍掉这些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底线,不要轻易伤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是这样看,我们最重要的底线是要维护好我们报业的比较经典的经营模式,也就是盈利模式。尽管我们讨论的新媒体,大家对新媒体的盈利模式,都认为是个挑战,也是个诱惑,同时也是未知数。但是报业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内容发行、社会影响力和广告,基本上是这样的模式,几百年没有变,我相信也不会变。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缩减各项成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维护好采编的利益,采编在采编的经费开支和人力的聘用上,搞不好会上了编辑部的竞争力。

  第二对发行要轻易缩减发行。今年的发行工作比往年难做,但是从广州地区来讲,我们报纸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市场不利的因素,原来中国移动给竞争力()我们就赶紧用各种办法弥补,最终在这个局部地区,35000份挽回了20000份,也就这个损失。

  但是发行市场上的购买能力确实降低了,许多大的集团用户在今年订报的时候削减了开支。。但是他在可替代性的报纸里面,比如可以同时订三份都市类报纸和日报,缩减开支后就只订两份,强势的可以守住份额,弱势的会受到伤害。

  但是有的报社对自己的发行下滑并不是很紧张,他其实我分析了,今年的纸张价格很便宜,掉一点发行省下的纸钱并不多,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影响力和传播。

  第三是在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上要维护好。今年的局面很特殊,不光是咱们国家的报业遇到低潮,美国几个优质报业集团也纷纷申请破产保护,所以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息,就形成了全国报业比较活跃的几个城市今年显得比较沉闷,这是毋庸讳言的,起码在我们这个地区可以看出来。今年好长时间都比较平淡。

  这种平淡实际上反映了报人对自己的主要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品牌影响力,产生了怀疑,自我怀疑。因为我们嘴上不心里这几年就是这样做的,经常看美国的报纸怎么做,我们就去学,在经营模式上老是学他。他现在走了末路,我们的一些积极分子、报业领导人也就摇晃了,给我们报业带来了,在各项工作上都出现了比较沉闷的局面。我觉得这是不好的,我在报社内部,明确要求打破这种沉闷。实际上也花不了多少钱,只要把工作安排得好,报纸又有了内在的新的动力,或者新的生命力。这一点在当前的形势下尤其要做。我分析了国内外形势都是在报业上是负面的。

  第二个,要做好下半年可能出现经济缓和的时候,我们报业的盈利。回到前面的观点来分析,前面讲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各项的管理方式、经营方式都发生了一些比较消极的变化,包括广告串换等等不利的变化。实际上,归结到核心点,是在价格体系上给自己的广告价格打折,在低价销售,甚至不要现金的销售。这样的做法在一二三月份也算是不得以而为之,但是到了后面,特别是下半年,我们预计市场会缓和,那些最早出手把自己的广告价格让得很低的报纸会很麻烦。等到你再要向客户要价的时候,很难要得起来。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维护好,个别的产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适当地让一点折扣,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但是在全部的产品线上,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轻易把价格搞得太乱。你适应得了萧条时期的市场,你赚不来复苏时期的市场,这个教训各个报社可能也都有过。

  第三点,在内部的改革创新和精细化管理等等方面,要发力。回到我刚才说的观点,因为是沉闷的局面,管理层肯定就不出招了,队伍就不好带。新闻队伍不像生产线生产物质产品的装配工人,每天就固定拧几个螺丝钉。新闻队伍是创意产业,不让他们在精神上感觉自己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话,这个队伍不好带。一旦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就是这个队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情况,队伍就不好带了。在当前不利的形势下,一定要给队伍注入活力。

  具体来说,在内部改革上要有些动作,要精细化管理,这些都要有。今天我们参加这个会,感到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领导和全体员工在这方面给我们我们树立了榜样,连续工作了一年多,推出了这么一个新媒体的平台,非常好。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我们要向你们学习的。广州日报最近在6月1号把我们的报纸版面做了改进,实际上改进并不大,主要还是形式上的和某些报道的策划上的改变。但是在这个阶段,我们推进的这项小规模的改革,感觉上对队伍确实有作用。大家不想消沉,一定要看到我们的职工队伍里面的主流,混饭吃的是少数,干事的,希望领导带着干时的是主流。事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领导,领导要是想推动这件事的话其实绝大多数的员工是支持领导的。

  我们在今年的情况下,没给团队的员工增加工资,也没给大家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好处,这样还提出工作上的要求,感谢我们报社的同志,做得非常努力。

  由于电脑的原因,我原来要讲的新媒体的东西必须用画面,我就从简了,只花几分钟,讲讲新媒体的想法。

  我觉得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建设上来说,我们第一位的还是把市场放在前面。因为新媒体一旦形成了有市场的盈利空间,有了市场的需求的情况下,新媒体本身就像发动机一样,已经注入了汽油了,只要你点火就能有动力。

  从报社的情况看,网络的建设首先是要在新闻内容上形成相当的凝聚力和一定的点击量,这是我们经过十年做大洋网已经熟悉的事情了。下一步怎么进一步做好。是从目前遇到的问题来说,是你单一做新闻网站没有什么竞争力,虽然在地方新闻上有竞争里,但是在大流量的吸引上不是很大。通过吸引流量来吸引广告在盈利模式上没有创新,是增加发行量增加广告的翻版,没有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这就是我们遇到的非常大的实际问题,怎么样改变他,怎么样把新媒体的盈利模式建立起来。

  我们现在在做的是要求大洋网的同事把传统的新闻媒体的平台改造成为具有服务性的,服务性很强的,服务信息为主的,把免费的模式变成收费模式的这么一个平台,这是我们做的最主要的工作。

  这个是主页面,左侧挂了一个广告,是三星的广告。相对称的右边也是三星的广告。这两个部位是固定的广告位。上面这个是挂了一个广本的广告,这几个页面作为广告卖点卖出去。但是这三块广告,我觉得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因为是传统式的,还是靠大洋网原来的流量,有一些广告商愿意投。真正的变化,我们去年年底提出大洋网要做成区域性服务为主的网站,我们开发了一些旅游、汽车、二手房、亲子,就是儿童教育,高考、中考,还有美食等等,一系列新的栏目。这些新的栏目不再以新闻为主了,是以给读者提供有用信息为主。

  现在正在闪动的红的,6月12大洋网号要搞团购。这一块我们尝试了一下,通过我们报社的专刊部的记者,专刊部因为跟销售的商家有很好的联系,他们通过加入到大洋网来,跟大洋网的同志们一起做,开发出了团购的一个模式。这个就是这个团购。像这组活动我们是这样,把它和报纸联在一起了,报纸的编辑是我们专刊部的编辑,广告部也加入了,是跟低价卖东西的商场和旅行社,他们关系非常好。广告部加入、网络也加入,我们的品牌部也加入,开展这样的活动,你要参加进来,给你多少钱的折扣。几种形式,一种是看了报纸的时候有一个购物券。我们搞过一个活动是打200块钱的折。现在移植到网上,登记参加大洋网的低价采购团,有一个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去搞活动,用这种办法渗透到具体的商业活动中来。

  还有很多的具体的案例。比如这个,旅游这一个板块我们也开了,可以在网上报名参加旅行,有折扣。这些资源全都是老报社的,都不是网络自己的。因为网络的销售队伍不行,太年轻了,建立这样的社会关系没有这个积累。我们从广告部选了一个副主任,明确告诉他你以后就是给大洋网的广告销售负权责,让他作为全新媒体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时在广告部里给他分配了一批资源让他分管。我介绍的这个零售的,还有一些美食的,这些在广州日报上来说不是作为盈利能力最将的一部分业务,强也归到他的手下。他手里有平面资源,同时要为网络的广告负责。这样的情况就明显的改观了,原来在网络上单独请了一个广告经理,怎么也打不开局面。现在换了一个,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培养干部,短短三个月局面已经迅速打开。

  第三个观点,关于技术支撑我们是这么看,在网络的市场需求和开拓网络市场需求的手段上,我们发现有办法的时候再搞技术支撑。因为从广州日报和广州地区的人文文化的角度看,当地人非常务实,不支持你先搞一个框架以后再到市场上试,试成了以后放在已有的技术平台,这不符合广东的文化。广东文化是先做事,先挣那份钱,钱挣来了,在挣钱的过程中怎么样用技术平台支持他,使钱挣得更快更好。我也是认同这样的观点,第一位是打开市场。我们要把我们传统的优质资源给他配上,这一点靠广告部是做不来的,他是为传统的广告收入负全责。只有社长到前面来,而且要有硬性的要求,才能打开局面。这是我理念。

  在总的过程中,我们觉得怎么赚这份钱里面最大的障碍是收费模式。现在几乎全是免费的,我们现在急切地希望能够有收费的模式,这个在办公室里是想不出来的,我觉得与其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步入把已经做的做一个归纳,不如做一个反思。我们回顾的是这样,现在能够收费的,比如在大洋网刚成立的时候搞了一个图书销售,十年了,当当网等等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我们大洋网图书还继续能销售。就说明它的服务和收费是对称的,市民能接受。

  第二个项目是无线,我们大量的无线业务,手机报、新的手机网、新的3G门户等等,我们的合作方是心甘情愿给我们钱的。

  第三个能收钱的,是内容的出售方式。这一点我要稍微解释一下,大家可能会想到已有的新闻稿卖给新浪,这只是一小部分。在广州地区,政府、党委有时候愿意花钱购买大洋网跟他做配合。可能在别的城市我不敢这么说,但是在广州市,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我打开过一个页面,我们最近搞的跟地铁公司搞了一个广州地铁建设方面的采访这就是地铁公司心甘情愿给了大洋网一笔钱。地铁是社会服务公司,经常晚点,经常被市民抨击。他也知道要在新媒体上搞一些希望在新媒体上做一些正面的宣传,也宣传是要花钱的。他们也愿意从宣传经费中划一点钱来做。既然有市场为什么不做?不要说这不是纯市场的交易的行为你就不做了。而且这种生意做起来更好做,因为他不会像私商一样跟你谈,有时候时候你谈不过他。倒是政府这一类的,很容易接受你的报价,这一块是能收费的。

  第四个是广告的方式是能收费的。

  第五个是辅助销售方式,表面上看是辅助的。我们报纸有招聘版,但是现在招聘这一类越来越流向网络,我们就成立了自己的招聘网,跟原来的平面媒体的招聘广告业相辅相成,把新媒体定位为辅助类的。这个也是一种间接的,可以收费的。

  最后一类,大型的政府招标活动。这是跟广州最近的情况有关。明年就要搞亚运会了,广州大批的政府招标、政府在宣传押韵方面的红,亚运会活动他有预算,所以我们积极参与这种大型的政府招标活动,也可以有一笔比较固定的比较大的收入。

  把现有的几类能够收费的形式归纳完了以后,再确定我们下一步重点突破在哪个点上。重点突破我已经介绍过了,就是在商业类的,真正能够形成买卖双方的互动的关系上,我们作为重点。为了支持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市场的开拓,报社层面最主要要做的是内部整合。新媒体如果只是划一个团队给他们一个办公楼,给他们一笔经费开支,让他们去做,也不是做不出来可能时间会非常长,因为资源太少。老媒体的优势是资源是现成的,关键是怎么整合。

  我们整合上也归纳了几点。第一,完成广告部和网络的整合。这一点我们调研过很多单位,跟商业性单位合作的媒体往往是新建立一个板块,比如跟QQ合作建立一个地方性的网络,这个时候切除一部分老媒体的资源,再建立一个股份制的公司去促进他们在这方面的业务开拓。这个形式有的单位在做。

  还一个就是我们不把这个资源让出去,不跟他合作,我们办了十年大洋网已经有经验了,把老媒体资源拿一部分和大洋网结合起来做,我觉得还是有效的。

  第二是采编与网络的整合,主要的除了原来已经熟悉的新闻类的整合,把看新闻的点击率提高以外,最要做的是专刊的整合。广告的整合很重要,是真正要走市场要赚钱的,那专刊的整合就非常具体了。在广州日报来说,专刊我们的汽车版,已经形成了纸媒体固定的车友俱乐部,非常好的社会资源。现在怎么样把纸媒体的读者资源和广告资源带给大洋网,让大洋网也能够一起开拓成网络的资源,这方面我们在采编的整合的时候,把专刊部的编辑给吸引过来,做了跟多的工作。我在网上翻了一下,他们最近两个月搞了很多具体的活动,还是很丰富的。

  第三,要在体制层面上做一个上层建筑的整合。报社的上层建筑的整合。你前面做业务整合的时候只是在一个点上整合,把但是项目启动起来。但是最终,国营报纸的新媒体如果不是全面整合,最终成功不了的。大家换一个角度想,如果大洋网、宁波网只是报社的一个部门,不管这个部门的业务需求是怎么样,单独作为部门来说,做不大,而且往往不重视市场开发,因为他不是市场主体,也不是公司架构。所以一定要在国营的媒体里面,在新媒体的单元里形成公司制,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因为没有机会打开更丰富的页面,这类的页面,我在开会的时候我打开过将近20个,上来的时候自动关闭了,不好再打开。至少有20个页面和具体的小的栏目、板块,现在在大洋网都动起来了和原来做纯新闻网不一样了,这个局面只用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就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我们成立了广州日报新媒体传媒公司,配备了这个公司的总裁,给他划拨了比较大的一笔资金,而且给他设计了分配制度的方案,还允许他引进社会的公司化管理体制,比如用超过我们国营媒体的新媒体的最高的工资标准,利用金融危机的背景,在社会的新媒体上招揽人才,允许他开年薪,几十万的年薪可以开出去,只要他能完成他的营业指标,他自己把握。这些都给大洋网的领导注入了活力,他觉得有政策了,有领导的支持和具体管理架构的改变,所以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面,很快很快,而且是加速度的情况。

  我们也做了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因为大家知道广州日报是一个老报社,人才积压比较多,尤其是积压了一批能写能编能在社会上活动的中层干部。上个月市委组织部告诉我,可以再提一个副社长。我想来想去,停谁都够格,最后我们下决心,把技术处长、总工程师、大洋网现任的总裁报上去。就是在干部队伍上给他一个前途,让他知道你只做了十年的新媒体,他只做了四年的新媒体,老报社的人可能做的二十年,但是领导点了你,就是告诉你一个信息:很重视,让你有压力,让你感觉到我们都是同年龄层的,人家做得也不比你差,有的方面可能做得还好,我只是在新媒体上做了几年的尝试,大规模的业绩还没有体现,但是就把担子交给你,给了你这个领导职务,我相信他不敢闲着,就要有压力,要把市场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想我们主要就是这么做,最终都是公家的事,都是为了能把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建设能探索出一条路。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戴社长做了一个精彩的演讲,既说了宏观的,每个报社都关心的,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也讲了他们新媒体走市场的思路我觉得非常具体也非常有效。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

  我们这次也请了其他的同志,也都如何做网络,做了以后如何在市场站住脚。因为时间的关系,原来上午还想安排其他的同志发言的,现在时间比较晚,我们下午还有半天我们把其他的发言的都安排在下午。

  上午的会议我们就到这里结束,下午再见。

  主持人:今天下午我们论坛继续进行。我们就从现在开始,今天上午本来是由两位发言的,还有一位是我们浙江金华日报的社长吴小刚先生。吴小刚社长是我们地市报里面做得最好的一张报纸,他去年的浙江新闻奖,是我们地级报当中拿得最多的,一等奖拿得最多的,拿了七个。第二个,他是我们浙江报社中最早开始做房地产的,他也是我们浙江报业当中,到现在为止担任社长的时间最长的一个。

  在他上台以前,我还要再介绍一个人,就是,因为按原定的顺序,今天下午的主持不是我,我先介绍一下等一会儿的主持人。这是田勇,他是我们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副总编辑,宁波网的总编辑,也是我们数字技术方面的负责人。我的主持就到此为止,我把吴小刚社长请上台,下面就是田勇的事情。下面有请吴小刚社长。

  吴小刚: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行,大家好!刚才张社长的介绍,可能大家对于我的发言会抱点什么希望。实际上我今天应邀来讲话,主要是抛个砖,等一下还有一串的玉。

  这次到宁波来开数字化报业的技术的的项目发布会,应邀而来,感到非常的荣幸,也非常高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金华日报社向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数字报业技术平台项目的开发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的确,上午很多同志和领导在发言中都讲了,现在新的传播技术发展很快,对于我们传统的报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影响。我金华日报也是从80年代开始复刊,连续20多年都是每年增长都是两位数以上的,高的时候有50%、60%,低的时候也有百分之十几。一直到了2005年以后,增长遇到了一个瓶颈,在经营上处于平台整理,有的时候还有一些吃紧,有几个月会连续下滑。总体增长很难超过两位数。对我们的影响确实非常大。现在对报业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很好地应对金融危机。

  我们应对的思路,总体我觉得也和大家想的一样,就是逐渐由单一的纸质媒体向由网络、移动、户外,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全媒体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报业的转型升级的方向应该说是明确的。路径有很多选择很多探索,宁波日报这个技术平台的开发,而且获得了成功,应该说在他的基础平台上,在路径的选择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这个技术平台的开发,我觉得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张社长的领导下,以超前的眼光,以无限的勇气,大手笔地投入,做出了对报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非常积极、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项工作,应该说在我们浙江省的报业当中是走在前列的。作为同行,对张社长在临近退休的阶段,还有这么大的魄力、这么超前的眼光搞这个项目,有这样的积极性,我对他表示非常的尊重,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看了这个技术平台,有很强的前瞻性,也有比较好的实用性,感觉到对于报业的资源整合,确实有它好的一面。作为我们三线城市的报纸,在新媒体的发展战略上,我们总体的思路还是处于追随者的状态。我们也非常希望杭报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还有浙江报,这些老大哥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一些探索,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让我们好好地学习。

  对于我们自己的新媒体的建设,目前我们实事求是地汇报,我们办媒体的思路都有值得检讨的地方,总体我们的网络建设也好,手机报建设也好,都还是作为报纸的一个附属产品,它的独立发展的动力、路径和效果,都还存在很大的距离,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和探索。借这个机会,也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金华日报的情况。

  我们金华日报一共四张报纸,两张报纸在我们金华,有一张报纸放在义乌,著名的小商品城。还有一张报纸放在小县城兰溪。今年1至5月份的情况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报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但是情况在逐月好转。从我们报纸的广告刊登额看,下滑的幅度从最高的时候的17%到5月份,1至5月份总刊登额下降幅度控制在10%以内,大概是9%。今年我们对广告款的催收力度比往年大了一些,所以尽管刊登额比往年有所减少,但是我们的到款的总量和去年是持平的。

  另外由于我们的多元化经营,房地产项目开始对报社做出贡献,所以我们1至5月份的利润增长了1.4倍。我们多元化发展方面,连续20几年一直在探索。从80年代到90年代,陆陆续续搞了十几个项目。现在回顾一下大部分都是盈利的,最后算总帐的时候都有盈利,有三个项目是亏损的,有一个项目是打平的。

  我们房地产项目从07年开始,一年的总销售额超过整个报社主营业务的销售额。从08年,上缴的税收超过整个报社上缴的税收。今年1至5月份的利润超过报社主营业务的利润。所以1至5月份尽管主营业务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整个报社的经济效益情况还是比较好。

  这次会议本来没想讲话,主要是带着耳朵听带着眼睛看,非常想从宁波日报和各位老大哥单位的发言当中学到点东西,主要是来走走、看看、听听。对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探索精神,我们非常钦佩,最后再次向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和我们这个项目的研发方表示祝贺。也预祝会议能够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再次感谢吴社长。吴社长很谦虚,说的时候还很有保留,但是我们感觉到金华日报在主营业务的同时进行的媒体业务的拓展,能够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企业的情况不降反升。今天上午中国报协和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司的领导主导了我们宁报集团的数字技术平台的发布。在媒体发展的论坛这一个重点的论坛当中,又很有幸的有我们多位报业集团的巨头、大腕,来给我们传授经验。今天早上戴社长就从宏观经济的背景上给我们报业同行解疑释惑,相信大家很有启发。刚才吴社长又从他的角度,实际上很好地勾勒了报业发展的多种途径、多渠道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很有幸地请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陈夷茁。

  陈夷茁:我是来学习的,没有任何准备。但是张社长说还是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不像戴社长那样,有很充分的发言权,还做了媒体的现场演示。我想,我们来自西部的,可能也有西部报业发展的一些情况。到了东部,跟咱们报业第一世界的同行们,也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报业同行们,交流交流思想也是可以的。借这个机会谢谢张社长,谢谢大会组织给我这个时间。

  我这么说吧,我应该算是跟各位在座的老总比起来,我不是一个行家里手,我到这个行业只有四年零一个月。在这之前,当然也离得不太远,在新闻出版局干了八年。那也就是在新闻出版这个系统,总的工龄12年。之前在党委系统、人大系统、政府系统都干过,在市一级、县一级、局一级也都走过了。

  我是觉得,怎么越走越难?就我个人来说是这么一个感受,或者说是越干越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实际上,我来的这一年正好是2005年,正好是业界的很多人归纳为报业发展的拐点,正好我在这个拐点进入。那么我来的这四年多,我感觉到报业确实是越走越难,不知道在座的大腕们,可能没有这样的感受。

  为什么报业会越走越难?其实今天上午戴社长用了一些数据,说明金融危机给平面媒体造成的影响,在今年一季度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虽然四五月份开始逐月有所回升,但是现在实体经济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触底反弹,特别是前两天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可以看到我们环比又下降了1.6个百分点。像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外向程度很高的地区来说,应该感受比我们更深。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像重庆是一个,应该是外向经济程度比东部沿海城市低得多的城市,同时也是西部的中心城市,有自己内心型经济的很大的需求,比如基础设施投资。但是我们报业的下降幅度,基本也是在全国平均水平上下浮动,一季度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应该说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从去年新闻纸张的涨价到今年的陡然下降,也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平面媒体的未来。做一个微观的分析,报业集团为什么会越走越难?这个难难在那里?除了国际的宏观大势,就拿重庆四大集团来说,重庆的广电集团每年的有线电视的收费,加上最近的数字化的电视的推广应用,前年收费7亿多,去年达到9亿。我们的出版集团和新华书店集团,这两大集团他们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构成,一个是60%多,一个80%多接近90%来自于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发行,这是垄断性的经营,这三个都是垄断性经营。而对于报业来说是不存在的。

  那么报业应该说,虽然保留着事业性质集团的定性,但是经营是完全市场化的。这是跟其他,我是就重庆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像宁波这样的集团,已经把出版和发行拿进去了,像成都市里面已经和广电合并了,这是走了一条新路。作为我们这样的传统的报业集团,就只有报纸,少数的一点点杂志,这样平面媒体经营,没有垄断性经营,完全的市场化。他的媒体不是全媒体的,他受到行业条条、块块的限制。这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再一个,作为我们重庆,平面媒体自身的竞争还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恶性竞争阶段,是靠价格大战,跑马圈地,处在这样一个竞争阶段。这也是一个特殊情况。

  另外,归结起来还有一个,报业集团的意识形态的属性还是比较强的,尤其作为党报集团。所以它既要作为商品经营,作为文化产业来发展,同时也要坚持意识形态的属性,当两个效益遇到矛盾的时候,还要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出发点。

  所以这样一些原因,都使得我们完全市场竞争的平面媒体有了双重的属性、双重的制约。所以我想,这些原因,从形态上,从现象上,应该说是为什么越走越难。

  再一点就是新兴媒体与他的竞争,以高新技术手段为物质载体的这样一些新兴载体和我们平面媒体的竞争,这些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不言而喻了。

  因此,在这样一个市场上,再加上我们的行政管理手段,是审批制的而不是登记制的行业,所以这样一些特殊性又是世界市场上不具备的、所没有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觉得中国的报业的发展,既有普遍性的矛盾又有特殊性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报业怎么发展?还有没有发展的空间?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比较乐观,我乐观的基础有两点。第一,中国报业有他自身发展的空间,理由是中国这个国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多层次、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差距较大,这样一个特殊的国情的国家,东部、中部、西部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它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广东省、珠三角、长三角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城市群落的崛起,城市带的崛起。城市化水平是越来越高,可是在我们那里,包括像重庆这样一个全国在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还有少数民族集聚区。所以这样一个二元化结构非常突出的地方,我们的城市化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还不到50%。

  所以我们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甚至乡镇、中心镇四线城市的崛起还是一个过程,我们还处在发展的新兴的阶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的发展空间还是有的。这就取决于我们城市化的进程、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那么西部要崛起,我们的城市化率要提升,我们报业发展的机遇、空间也是客观存在的。重庆现在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专门为我们下达了三号文件,这个含金量也是很高的。里面的各项政策有几十项,所以应该说,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在发展当中,没有理由去悲观。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认为从古到今,人类不同于自然界各类的,就是因为有思想、有文化。思想和文化怎么表达?我们就是做内容的、做传媒的。无非是载体的不一样。所以做内容、做传媒的人,只要掌握了核心创造力,只要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然后自觉地融入到高科技发展进步的浪潮当中去,就像今天在这里介绍的,宁波报业集团用数字报业作为一个转型、升级、上档的一个重要的支撑,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鲜活的实例。

  所以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报业的发展,从国际到国内走到今天,也许从整个面上来说,它正处在一个大分化、大洗牌、大变局的这么一个前夜。

  上一次,我们1999年、2003年我们曾经依靠行政手段,我们组建了各家报业集团,进行了资源的整合。那么今天,我想我们这次是在3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这是文化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第二个五年,今年是第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许我们更多的是要靠市场手段、靠技术手段、靠管理手段。现在差距已经拉开了,我听了宁波报业集团的介绍,待会儿还要听一些老总的介绍,昨天我也听了泽报集团的介绍,我觉得差距已经拉开,因为我们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在日益加深。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机制体制改革的深入就决定着我们资源的配置,这只手会越来越强大。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思考报业集团的出路,思考它的转型,我觉得正当其时。

  所以所谓的越走越难,我在这一就可以下一个结论,我们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传统的经营理念,用传统的管理手段,那是走不下去了。所以我在这里,我想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这个发展就取决于我们发展的观念、经营的理念、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应该实现与时代、与现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对接。

  按照国外的理念,经营收入每上10亿元的档次,就应当有一个发展战略的调整,应当有组织结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这些方面的创新。我看了一下统计数据,很多报业集团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现在一般都是十几个亿,我们的大户,像第一级报业集团,站在第一级的报业集团也就20多30亿左右,从资产到经营的规模。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确实我们需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我也注意了一下,这些年我们很多集团提出了很多战略,做了很多战略决策。

  提得最多的可能是这么几化,一个是集团化、全媒体化,和这个相对应的就是规模化、市场化、资本化、人才化、数字化,可能就是这几化吧,出现得最多的,在经营决策里面。

  我感觉到,通过这几化来打造一个崭新的平台,整合资源,实现新一轮的发展,已经不可回避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尤其是我感觉到作为西部地区的传媒集团、报业集团,我是觉得马太效应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越是危机的阶段,社会资源、社会投入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时候,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所以我前面说,差距已经拉开,作为我们来讲,如果不赶上这样一个潮流,我会被甩得更远。

  从集团化来讲,我的感触是这样的。2003年那次资源的整合是行政手段,而且是把若干的帆船拴在一起形成的集团。这样的集团不是内在的机制性的一种发展的动力,所以需要整合。因此我认为,集团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资源整合。我感觉到这是集团最重要的一个手段。

  宁报的数字平台的打造,就是依靠的集团,依靠的是集团,在集团这个层面上对所有媒体的整合。因此我想,这是一个整合。再一个现在有的提出来的,资本化的运营,打造一个投资主体与投资控股、投资媒体、兼并联合,这样一个运营的理念,我认为这也是资源的整合,不仅是对集团内部,也是包括对市场上的集团外部的资源的整合。这些把我们的经营管理的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这些东西要展开说,可能在座的各位比我认识更深,我也不展开说了,点到为止。

  最后我想说,关于数字报业的技术平台的运用,今天在这里我感觉到,刚才我也说了,它是集团层面的资源整合。第二,我认为它是数字技术在平面媒体一个全流程的自觉运用。第三,我感觉到我们还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对于数字化手段的运用,既有经济实力的局限,同时我也感觉到在这背后,它有很多因素对他进行制约。比如说市场竞争的态势,比如说各个媒体之间的关系、经济利益,比如说我们媒体经营所处的水平,我认为在我们西部很多的地方看到的还是一种很粗放的、初级阶段的这样一种竞争和管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到市场决定着需求,而需求决定着盈利的模式,盈利的模式也决定了数字化的水平。当然我们可以跨越式发展,可以跳跃,但是这些因素是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

  但是话说回来,宁波报业集团,也包括今天报协领导所说的,广州报业集团、烟台等等,一些地区报业集团数字化的方向,他们的目标,我觉得是我们追赶的目标和方向。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水平,无论何时起步,高度重视传播技术对传播力的作用,高度重视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它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市场资源的整合紧紧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谈到跨越式的发展,不至于被你们这些老大哥甩得太远。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社长的智慧的思辨。古人曾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刚才陈社长代表她和她的团队,给我们在媒体的发展的道路上,做了一个深层次的思考。也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叫西部崛起,甚至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句话,“东部不亮西部亮”。我们感受到了陈社长这种对新时期的报业发展的信心,相信对我们在座的东部地区和其他的报业集团的各位老总、同仁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在媒体融合、资源整合、新媒体的探索当中,走在了全国报业集团的前列,郑强社长也是我本人很尊敬的一位社长,我本人至少是5次和郑社长一起,听到过他的演讲和报告,相信今天郑社长的演讲也会给我们各位带来很大的启发,欢迎郑社长。

  郑强:各位下午好!原来这次来是准备学习的,没想到要发言。昨天到了之后张社长说一定要讲,因为没有准备,昨天晚上理了这么一个提纲。

  我想讲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祝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数字报业技术平台能够成功上线,并且通过了总署专家组的验收。因为我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搞这样大的工程,投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心力、精力甚至感情的投入。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矛盾、各种观念都会在这里碰撞。所以把它做成了,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在这里表示祝贺。

  第二个意思,想对上午的发布会谈一点感想。我感到,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数字报业技术平台是一个大手笔,要做成这样一件事情,是要具备条件的。一个是需要理念,需要非常先进的前卫的理念。第二个是需要胆识,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大的风险。第三个是需要实力,需要有实力才能做成。宁报集团可以说是三者齐备,必然是要成功的。所以我说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第三个意思,想谈一点体会。我们烟台日报全媒体数字采编系统、复合出版系统上线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一年多的时间不断的有人问我,你们做搞成的?需要什么条件?有什么因素是必要的?我借这个机会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感觉到我们业界对报业转型的信心更加坚定。首先从我们自身说起,我们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从试运行到正式上线,成立集团统一采集内容的全媒体新闻中心,再到总署专家组织验收,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现有的全媒体方阵和基于此基础的平台,经过我们的调整磨合已经非常稳定和流畅。我们集团现在关于内容的发布流程,完全是按照媒体的内部规律在进行,也就是说先后顺序按照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反映程度进行排列。

  我们集团的资源整合的力量得以加强,便于我们集团媒体的统一行动,实施集团的统一作战。另外,我们的媒体质量整体提高,新媒体,特别是网站,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的网站实行了全媒体的流程之后,网站的受益是最大的。我们集团所有的稿件、所有的内容对我们的网站是全面开放的,优先网站使用,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过去我们总是把新媒体放在最后,等纸质媒体出完了才有网站的份。现在排在最前列的是手机报和网站,所以它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的网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内容的数量、质量还是流量,还是排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我们非常大的收获。同时我们关于内容的生产人员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把更多的资金投到内容的其他的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记者从过去的90多个人降为70多个人,减少了人力。

  另外我们的做法开始逐渐被业界所接受。我觉得从一开始的质疑到逐渐的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这次会议,我觉得能有这么多的报社、领导来参加,特别是人民日报、新华社这样国家级的媒体和众多省级媒体开始关注,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觉得我们的路的方向是正确的。

  第二个体会,观念的更新是成功的关键。我觉得现在做全媒体也好,做技术平台也好,技术和资金都不是问题,科技的发展,只要我们想到了科技都可以实现。资金也不是问题,资金多可以多办事情,资金少可以办小事情。问题最大的是观念,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的体会是,哪个环节观念更新不到位,哪个环节就会成为瓶颈。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领导干部、普通员工甚至每一个人的观念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目前来看,我们平面媒体都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虽然我们没有电视,因为我们国家政策的原因,人为地把整个产业链条给打乱了,我们不能办电视,但是大家也在为视频找出口。比如网站的视频,包括户外视频等等。也在找这样的出口。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整个媒体链条基本上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如何再造流程,实现报业的战略转型,就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如果按照传统的流程工作亿我们的新媒体就永远不能发挥作用。

  特别是有一个关键,我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起过,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手中的新闻纸应该不只是纸,而是一种类似手机、PC、阅读器的显示终端和存储介质,只不过我们祖先发明报纸的时候没有别的介质,只有纸,于是他们就选择了纸。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终端和介质非常多了。我们的报业也不仅仅是报纸产业,而应该是内容产业,我们是做内容的、营销内容的,报社不光是报纸社,而是报道社。这样一些观念的更新,往往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只有观念更新了,跟上时代的发展了,我们的全媒体的运作才会成功。

  第三,媒体间的融合是传媒发展的趋势。在我们国家现有的政策框架内,大的媒体融合无法突破,广电跟我们无法衔接,我们国家的政策人为地把传媒的产业链条切断了。但是最起码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我们报业集团内部首先应该破除心理障碍,比如报纸对网站的排斥。我的稿子网站不能用地用了就会影响我的发行量,就会影响我的新闻的独特性等等。再比如网站对报纸的依赖,我们平面媒体的网站绝大多数都是按照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在做,也就是营造影响力,收取广告。真正发挥技术的特点寻找新的盈利模式,这是不够的。这些心理障碍首先应该破除。

  融合,首先要从新闻采集的起点开始。不是说我们认为把他们合到一起打通整个流程就可以了,我们员工的观念要转变,也就是我们的记者在策划和奔向新闻现场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你要采集的内容,手机报、网站、视频、报纸都应该如何发布的问题。从一开始走向新闻现场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你采集到的内容就会目的性非常强,就可以把整个的全媒体融合到一起。

  第四个体会,体制和机制的变革是成功的前提。看起来好像是流程打通了,整个媒体融合了,但是没有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后来的矛盾都会涌现出来。全媒体运作成败,关键是集团各媒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我们的体会,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各媒体间不同的行政级别,特别是党报集团,党报就是集团集团就是党报,报办集团的现象是普遍的。子媒体,晚报、晨报都是报,行政级别都是低的。

  第二个难点,子报对集团利润贡献巨大而形成了强势地位。

  我们党报与都市报的行政媒体的高下,使各媒体采编难以融合。而都市报的记者在收入上的巨大优势,又使得相对弱势的网站难以吸引成熟的记者。这二者的矛盾,是非常难以调和的。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集团办报,来增强资源调配力。我们由过去的报办集团转变为集团办报,我们在开展全媒体运作前就形成了较彻底的集团办报的组织架构,我们所有的媒体都纳入到统一的管理矩阵,子报都是同一个级别,没有子母报的区分。集团各报以事业部的形态与集团直属企业并列,对我们整合媒体采访资源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这是之前就完成了的。

  第二点就是薪酬改革。通过薪酬改革调整利益格局。我们都知道,革新的一个重要的后果是原有的利益格局要进行重新调整。这也是很多尝试难以深入甚至失败的根本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人事管理变革为人力资源管理,取消了原有的行政级别,实行岗位、绩效、薪酬的3P管理,从行政级别管理转变岗位职级管理。

  同时,从过去的给职务、职称和工龄发工资,转变为给岗位、绩效发工资。按照岗位职责和绩效发薪金,集团各报月底的薪酬基本拉平。在采编和经营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利益传导机制,对集团利润的不同贡献,通过年终效益奖来实现。也就是平时集团各报之间的薪酬总量基本是持平的,不同体现在年终的绩效奖。

  第三个,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来实现对职工的渐进式的引导。也就是说,我们的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考核,而是一个完整公司化运作,实行的的绩效体系。也就是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实施与跟踪、绩效考核、绩效沟通、绩效改进这五个环节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这个完成对员工的全过程的管理。

  另外,我们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行资源配置的优化。我们所有的新媒体全部都实行实行的一媒体一公司,一般是持30%到40%的股份。下一步,我们还准备把新闻中心变成一个利润中心,它在采集稿子的时候实行市场化的运营,逐步建立市场化的内部稿件竞价机制,使他们的收入一方面来自各媒体向新闻中心的购买,另一方面来自于向社会销售新闻产品。

  第四个体会,持续变革和文化传承是成功的基础。我们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改革,实际上是很早的,从1997年我们就进行了第一次综合性的改革。当时员工的反映比较大,抵触情绪非常大。于是我们以后每年都推出几项小的变革,三四年进行一次大的改革,不断进行脱敏疗法。使我们的员工逐渐适应改革的状态。经过十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在我们员工心目中,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持续的变革不仅为打通各报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提供了基础,也使集团上下习惯了变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革新的阻力。我们全媒体新闻中心的组建,我们全媒体的融合都是再这样一个基础上进行的。正是有了前面的这些作做法,所以我们后来的实施才会比较顺利,能够很快地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

  我今天说的就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指正。从目前开始,我们的探索还刚刚起步,有待时间的检验。我们愿意和各位同仁一起探索,共享我们的成果,谢谢大家。

  主持人:再次感谢郑社长的精彩演讲。如果说今天宁报集团的数字技术平台通过验收发布,郑社长他们的系统已经运行一年了,而且郑社长阐述了在媒体新的发展时期,基于技术平台如何进行报业集团的转型的生产和发展。我们感到高兴得还有很多行业报的老总参加今天的论坛,其中中国的化工报在我们业内是很有名望,我本人也听过化工报的介绍,相信郝社长的介绍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有请。

  郝长江:各位报界的同仁,上来以后我也要重复前面几位社长的话,是来听会的,是来学习的。对我来说,我真的是来听会的。来了以后,会议主办方让我来,因为毕竟代表一方面,让我来讲一讲,我这个人一大特点就是听话,既然会议主办方有这个想法,那么我就应该支持配合,所以今天上了这里来讲。

  因为我们的情况不一样,我们是行业报,跟大多数的都市报面临的环境,包括工作的一些运作,甚至包括一些理念,还是有一些差别。所以在讲两点,一个是介绍一下我们的有关情况,第二个就是扣一下会议的题,讲一讲我们对数字报业,对于新媒体的一些想法和认识。

  首先汇报一下我们的情况。我们中国化工报有两张报纸,一个是中国化工报,一个是农资导报,我们还有一个杂志,中国石油和化工。总的来说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瞄准的读者群和大家不一样,大家是按块划的,我们是按条划的。我们瞄准的是规模以上的化工企业,按国家统计局5月份的口径,是34000多家,我们瞄准的是这样的读者群。

  说到我们在报纸的数字化工作方面的情况,四个字:乏善可陈。和我们的兄弟报纸,尤其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做的这么一个数字报业的技术平台相比,真的是乏善可陈。用李总的话说,我们是标准的在1.0的技术平台上。至于1.0几,我想1.03肯定是够了。这里面就包括了采编的数字平台,后来我们又搞了一个广告的数字的管理系统。其实搞这个也不是有多高觉悟,还真没有。搞广告的数字管理系统是因为我们广告部老给我算不过帐来。现在广告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广告的支付方式等等这一系列都越来越发展。每到年底算帐的时候,他们动不动就说,现在大概还有500、600甚至700万的钱没交,前年有多少,大前年有多少等等,每次帐都对不上。这种情况下,为了把帐算明白,所以我请高术和广告公司一起开发了一个广告的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也是双方能在一起配合,费了很大的劲,效果真不错。起码有一条,花帐没有了,每年帐能算清楚了。达到这一个目的我就高兴了。因为我能知道我手里还有多少钱。所以我们除了采编的数字系统,还搞了的广告的数字系统。

  另外关于各个报纸都在搞自己的网络媒体和网站,我们也在搞。大道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为了什么进步为了什么发展,实际上就几条,我们搞网站,我就老爱说实话,首先是大家都搞了我不搞,显得挺落后的,真有这个想法。大家都搞了网站,你要不搞,到外面去说话我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这是随大溜。

  第二,由于网站的兴起,使我们的广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把我们由一个全方位的广告战略,逐步把我们逼向了高端。低端的广告做不来了,为什么?都让网站抢走了。因为他发布很便宜,可以发布的时间很长,何必非要到报纸上发布?这些低端的也没有什么钱,发布一次跟割了肉一样。这样都给弄走了。我们搞网站,第二个目的就是想,与其留在别人的网站,不如我在我报纸下做个筐,把流走的广告接过来一些。所以也采取了各种方式去做这个网站。

  还有第三个目的,这个是实实在在的想法,倒不是说大话了。各个方面都说到一个问题,纸质媒体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所以我们做网站,也是有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想法,就想通过我们纸质媒体现在活得还可以的时候,我们赶紧做网站,练练兵,积累一下经验,同时竖竖牌子。一旦真的纸质媒体活不下去了,我们的网站已经成熟了。是按照这样的目的来做我们的网站。

  网站也几经变革,应该说目前,基本上自己养活自己还行。采取的方式也主要都是一些,从办报上沿袭下来的方式。所以这次参加会议,我感觉特别好,尤其是广州日报戴社长也讲了一些比较新颖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脱离传统的报纸模式的方式。这样的话,我们回去也要好好学习一下。

  另外我们现在还在做的,也算是一项数字化的工作,那就是我们现在在搞网络视频。搞视频也是没有多高的觉悟,一个就是通过视频这种形式,再起一个比较好的名,连中文带英文,一块儿报到发改委,发改委连中文带英文听起来好听,就把这个项目批下来了,有一笔钱。

  再一个,我们要加重我们的宣传工作,尤其是经营工作的砝码。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一个网络电视台,当然这个投资因为上面投资也落实了,所以花钱的事相对比较容易干。

  这里面很重要一点,从我们来说,我们在办报的基本理念,作为行业报,和我们一般的媒体还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别。比如作为一般的媒体,报纸、广播、电视都在讲贴近的问题。在我们,从来不提贴近的问题,我们讲的是掺和。我们办报的一个宗旨就是全方位地参与行业的运行,这是我们的宗旨。

  而不是说,我只是在旁边观察,在旁边说道,在旁边做事,我们是要全方位地参与行业的运行。我们想让这个行业离开了我们就不行,我们是这个行业的有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这个行业有生产的、有销售的、有搞物流的、有搞研发的,那么也离不开我们这些说三道四的,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行业。因此我们在做很多工作的时候,都是在引导行业在忽悠行业。

  在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要不停地举办各类的活动,这是我们报纸的一个特点。我们不但要报道这个报道那个,我们不停地针对行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和我们自认为是很重要的,而行业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我们不断地在召开活动、召开会议,等等。

  而在举办活动方面,报纸力量显得薄弱了一些。如果能再加上电视这样一个传播手段,就能够把活动的宣传报道的砝码加强。把话说白了,我举办个活动拉个赞助,仅仅让报纸做事前事后的报道,顶多给个10万、20万、30万,顶多了。如果说我可以给你上电视,在你当地落地,电视上还可以怎么样,这样赞助费也可以翻番了。而且这也是我们在办网络电视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和我们的经营点。我们主要靠的是活动来养网络电视,而不是靠在电视上插播广告或者怎么样,这个东西,反正大家也都会玩了,我估计效果也不是特别好。我们主要是和报纸一块儿配合,以报社全社的力量,再加上电视这样一个有力的工具,推动我们的活动,让我们的活动的砝码更重。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目前我们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的来说,还是那四个字,乏善可陈,顶多做到1.0,2.0我们现在还没做,但是我们想作。为什么想做?就谈谈关于新媒体我们的认识和想法。

  这段时间以来,我脑子里,除了刚才大家谈到的关于经营的问题、关于钱的问题、关于金融危机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给我们报社带来很大的冲击。除了这些问题,想得最多的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新媒体的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新媒体,这一块的情况,从我来说,比较看好数字报的形式。因为我觉得数字报比较符合行业报的一些要求。大家都知道,行业报和都市报不一样,不一样的最突出的一个方面是什么?我们的发行半径太大,都市报可以自办发行。即使有一部分要依托邮局的话,也可以很容易地和邮局讨价还价。我们是和哪都没有重点的读者群,读者群非常均匀地分布在全国各地,一共也没有多少。这样的话造成了几个问题。

  一,在时间上,新闻新闻,图的是快图的是新,可是由于我们的发行量没有那么大,我们在全国一共只有两个印点,因此报纸到了一些离印点比较远的省份、地区,三天、四天以后。这样的话,第一,造成了这些相对比较远的企业、读者,对我们报纸的亲和力下降。因为看到他手里的东西,往往在网上已经看过了,在广播电视里已经看过了。

  再一个,网络趁虚而入。我敢这么说,我们报纸三天不出报的话,全国的网络上有关化工的内容,估计三天就不会更新,都在用我们的。所以给了他们,也是一个有机可乘。

  发行范围太大另外还有一问题,邮局的谱太大了,对我们来说他是说一不二。40%的邮局的费率,紧卡不放不说,读者的情况、资料,一点不给。就像卖东西一样,我生产出一堆东西不知道卖给谁,生产商是不是心慌?我们一点谱都没有。我们也找省里的邮局、地区的邮局去谈,最多给你到什么程度?到某县有多少份,张三李四订的,谁也不知道。所以我们都不知道是谁在看。

  这些问题怎么办?我们也想,如果通过数字报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利用数字报的形式,像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订户、读者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发布。同时我们可以把网络的一些,通过非正常渠道拿走我们内容的这方面,也能有所堵塞。所以这是一个方面。

  我比较看好数字报,还有第二个理由。因为尽管我们是行业报,我们只做这个行业的事,但是我们这个行业也非同小可,我们这个行业里也包括了20多个子行业,而每个子行业里也包括了成百上千的主要产品。即使是我们是一个比较窄的行业报,就读者来说,他仍然觉得我们这个报有点过宽了。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我们这些年,大概有十年了,我们一直在折腾自己,我们也搞不清楚,哪个行业时髦我们就上哪个。我们开始设专版,设涂料的专版、设备的专版、橡胶的专版,甚至有日化的周刊,就是关于美容、美发的药水,包括香精,这部分的内容。还设了有塑料的专刊等等,乱七八糟,把我们的报纸越设越厚、越设越散。

  这样又出个问题,许多读者,比如他搞煤化工的或者什么的,他不去看涂料的事。所以对他来说,他又觉得我花钱订报,有一部分是我不需要的。所以这个问题折腾我们很长时间,后来索性把所有的专版专刊全都砍掉,统统是按横界面设版位。比如科技的、市场的、国际的,涉及到环保安全等等,这方面。大家说你现在报纸好看了,但是又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塑料工业协会跟我发难,说那么好的塑料专刊你们撤了,橡胶工业协会找我,说我们的橡胶专版办了这么多年,几千家橡胶厂非常感兴趣,你怎么可以公然无视我们的要求?左右落不着好。

  现在有了数字报这样一个形式,我突然开窍了,我报纸还走报纸的老路,我还是在行业里相对综合性的报纸,但是我的数字报,我可以分行业去干。这里又出现一个新的突破点,就是不管是我们的数字报业,还是我谈的数字报业里的具体的数字报,有一个真正的突破点,就是我可以没有报而办报,没有纸质的报纸而办报。这是个很令人兴奋的一条。

  这一点,如果说能够做好了,那么对于我们解决宽与窄的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甚至我甚至可以办一个中国化工报涂料专版,在我数字报上办,不在纸质报上办。这样的话,相信能够把这些读者抓得更牢。因为整个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进步的最终的方向是什么?是由共性化向个性化发展,是由大一统向整个矩阵形的社会去发展。在这个矩阵形的社会里,不去谈那么多社会的分层、社会的层面、社会的类别,大家都是矩阵中的一个点,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数字报业,或者叫数字报,能够有很好的突破。

  我想说的第四点,也就是说数字报这种方式有利于解决网络传媒的权威性不足的问题。因为大家搞网络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网络的权威性和报纸是无法比的,老百姓一说,“报上都这么说了”,对报纸是什么评价?一说起什么天方夜谭,“听谁说的”?“网上说的”。“嗨”。

  至少网络信息的权威性、可信性还不被看好。如果我们采取数字报的形式,既采用了网络发布的及时性和相对的价廉性,同时又保证了报纸的权威性,这是比较好地解决网络信息权威性的一个途径。

  这里面还要说,数字报应该说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数字报还没有真正的成功的先例。也就是说,虽然说你也搞数字报,我也搞数字报,真正搞数字报搞成了,搞数字报又对我们的纸质媒体眼下又没有形成很大的冲击,而且和纸质媒体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捧台的效果的,目前没有成功的案例。

  这个我觉得,没关系,没有成功的案例我们想法创造出成功的案例。这就是我想今天跟大家在这里交流一些想法,不管怎么说,相对于我们纸质媒体来说,新媒体是个充满希望、充满遐想的领域。而纸质媒体的遐想不多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郝社长的演讲。郝社长从行业报的特性来剖析在媒体融合、发展当中的新媒体之道。相信在座的各位行业报的老总,应该是有非常大的启发。对我们地方的报业集团,郝社长说到一些,通过活动增加黏合度,来增加我们的经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很经典之处。他说的通过网络电视台、通过电子报纸来形成报纸的传统媒体的宣传强势,或者是经营传播强势的延伸,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我们媒体的创新发展当中是做了非常大的探索,也得出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李总带领的舜网的新媒体的团队,更是在业内很有口碑,他也是我的同事,我对他取得的成绩也了解非常多。接下来我们欢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李光明先生做演讲,大家欢迎。

  李光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每次来宁波都有很大的收获,去年这时候我是来学习的,回去以后我也在电子报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每次来宁波,确实收获很大。下面我就舜网的盈利模式和在座的各位交流一下。

  第一个,谈谈舜网论坛,第二个是网络广告,第三个是我们的一元通。

  我们现在做的新闻网站,是按传统做的,现在80%的模式是按报纸,99%是按新浪做的。现在新闻网没有盈利,因为我们从02年开始,我们放弃新闻了,专门做论坛。做舜网论坛我们从04年开始基本上就在本地有影响了。当初我们报社的一个技术部,五个人,在济南有六家新闻网站,包括商业网站,有的投资4个亿的百名网,现在还有大众网,还有山东新闻网,都是新闻网站。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靠几个技术人员怎么能做起来?我们在提出的时候,网站的影响力在论坛,论坛的影响力在品牌。我们论坛一般在12万贴,现在在10万帖的论坛,这个做论坛,好多报社现在有的新闻网站论坛都没开,做论坛就是怕出事情。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从04年开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是版主实名制,我们所有的版主都身份证注册的。第二个是工作量考核,我们对版主,现在的版主大部分是按上线时间考核、发贴量考核。我们的考核就帮助我们管理论坛,我们这个是发稿费的版主,我们有100多名版主。

  再一个,所有的论坛做不大,就是版主作用着你的管理员,你的管理员左右着你的网站CEO,所以你做不大的。你如果要把论坛做大,必须要削弱版主的权力。我们在版主权力削弱的时候,在02年、04年我们所有的版主都取消了,最后当我们做成功的时候,那些版主又回来了。

  再一个对敏感的帖子,像宣传部要求的这些,还有对热点帖子,有些帖子我们一看影响提高大的,有我们就转到影响不太大的板块。

  取消版主删帖权力,我们有软件统一管理版主。再一个论坛的影响力在品牌,我们从02年开始做的时候,所有的版块都是四个字,按品牌来做的,包括我们的舜网也是注册的商标。如果做一个东西现在好多网站是为了流量去做,我们一开始就是围绕品牌去做,为了效益去做,这个从来没有改变。我是从来不看流量的,我是看我们的短信数据是多少,下午看广告数多少。

  这是04年我们舜网论坛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栏目,作为一个论坛被评为十佳栏目,这应该是不容易的。因为一般省委宣传部包括市委宣传部,舜网论坛这么多年当中,从来没给中央外宣办、省委外宣办、市委外宣办处理过。

  再一个被一家商业的评为BBS一百强,也是山东省的一家。

  我们一直在提广告也是帖,在04年、03年的时候,04年成功的时候,我们的论坛当时发帖有3万多,但是没有广告,叫好不叫座。我们就在反思,我们的影响力和报纸是不的,第一,我们没有社会资源和广告客户的资源,我们做得再有影响力,新媒体和老媒体是有矛盾的,你的影响力越大,报纸的编辑、记者越防着你,虽然上面是一个集团。

  这样我就提出一个,允许我们的论坛发广告,就是广告也是帖。我们所有的论坛的栏目都是和信息服务是有关的,没有热辣写真那些图片,不是为了流量。就是为了打造一个能承载广告的论坛。怎样能承载广告我们怎样努力,从来不是为了流量去做。

  再一个,提出了一个潜优势这个概念。我们所有的帖子都是本地的小客户发的广告。当时好多人,包括济南的业内都说,舜网是水车,都是广告帖都是水帖。后来我就说水到渠成。

  再谈一个网络广告。现在的网络广告,好多广告商都认为广告只是一种,其实我们在前年的时间就放弃了单一的广告形式,其实网络媒体每一种形式,是适合汽车还是房产,是公办医院还是民办医院,培训,这些都是不一样的。原来我们传统的报纸是什么?正版、软文、通栏,很简单。这是设计上的变化。

  我们访谈广告,第五个,我们的访谈广告就是对着大医院,帮办广告对的是民办医院。我们让我们的广告客户如何离不开我们的广告,他在济南,只要上了舜网,我不会让他走,因为没有第二家这样做。

  分类广告,我们现在广告部天天在做分类广告。现在全国网站分类广告没有赚钱的,什么原因?分类广告本地化,包括电子商务也本地化。02年我就提论坛要本地化。人家说你又胡说八道,论坛怎么本地化?你能做过天涯吗?我们在06、07年就做过天涯了,但是08年我们济南有洪水事件,还有炸车事件,不让我们登,天涯又冒出来了。

  现在在座的大部分是地市报的,还有省报的,网站是有地域的,这种地域,行业网站只能做行业。互联网一定是有地域、有范围的。我们现在做的分流广告,是20个人培训。我们要淘汰10个人,我今天看了一下,收入是7000块钱。我们的分类广告是做什么?就是舜网论坛这些东西。每天在舜网论坛上一个帖子,一年给他一个固定的位置,这样一个位置一年1000块钱,如果要连进往外,要2000。我们做内容的只有五个人,我们大量的是市场人员,我们的市场人员就是去拉分类广告,我们的小姑娘、小伙子,背着一台笔记本,拿着一个数码相机,就坐在那个小老板那里。现在的业内有一个误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草根文化,企业也是草根企业,现在大量的传统媒体都是在看前面的大品牌的广告,但是大量的草根广告要靠我们这些门户网站去做。他们做不起,第二他也没有精力、没有意识去做。但是我们的小姑娘从早上八点半就坐那儿不走,给他上个照片,照个相,发到舜网论坛上去了,我们那小姑娘就坐那儿不走了。最多的时候,从早晨8点半坐到晚上4点半。“给你一千块钱,走吧”。给了这一千块钱,他的心就永远和舜网论坛连在一起了。

  我这样一天十个小姑娘就拿到十万块钱,一年的话可以拿到360万,明年一涨价,就涨到700万,没问题的。因为这个东西,这个分类广告,有的小姑娘一个礼拜拿一万块钱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就在做这个东西。我们也培养她们,所有的员工来,不是研究生、博士生还是什么先去拉分类广告。要是连这一千块钱都拿不来就回家去。首先要培养经营意识,一千块都拉不来还能做什么?

  现在好多人对这个比较敏感,我们一直提倡删帖是要收钱的。百度排名都收钱,为什么我们删帖不收钱?我们去年是删一个帖两万,现在删一个帖十万。你愿意交钱就给你删,你不愿意交钱就不删。不管托什么人,不管多大的压力,我们是不删帖的。

  前一段成都卤花被曝光了,在网站上炒了一段。我们现在做了专题,所有的负面新闻我们都要做专题的。你要删,托了那么多人,顾了公关公司在北京,这是一个。第二个他现在要见我,我说你不能一个小姑娘就来见我,我也是济南市的局级干部,见我你老总要来的。第三个你要拿出和舜网的合作方案最少十万块钱。

  删帖的问题,你这个论坛在删帖的问题把握不住,你不可能巩固得住客户。我们每天,包括所有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删帖子删出的朋友。我们网站做的这些东西,你不要回避这些东西,这些是最见效的。平常你是见不到这些老总的,帖子一出来老总要找你的。

  我们大部分是活动广告,去年抗震救灾我们做一个活动的宣传,给我们投30多万。我们所有的网络广告,今年包括六一等等,我们这个策划部是新闻,就是采访和广告和活动是一体的,我们也没有什么记者,我的记者就是拉广告的,我拉广告的就是记者,就做活动的都是一体的。

  现在我们有的网站,新闻部和记者分开了,本来这个媒体就不成熟你还分开,哥俩绑起来还不不过一个老大,为什么不绑起来?

  我们的访谈是视频访谈,从三千到三万,是收费的。你只要到舜网来,我们都是收钱的。我关门关上一年,我的视频间也不是给你玩“空手道”的。我们当成广告去做的时候,到舜网,有的来就是三万。你不是跟老百姓谈吗?你先拿3万块钱再跟老百姓谈。

  包括帮办广告也是,我们的网友聚会,这些专家团,都是医院的,还有培训机构的。这些人从两千到两万,一年。两千是个人的,如果是单位的一年两万块钱,才有资格当我们的专家团。我们所有的收费方式都是反过来的。现在你只要当舜网的顾问团,你先交上钱。这对培训机构、民办医院,这个挺好,他解答的时候,他会有目的的导引,通过舜网有一些人是要出名的

  还有软文广告,我们所有的东西,除了省委宣传部,都不去采访的。所有的企业要请我们,必须要交钱,必须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上去就是三五个人、十几个人,天天目前两三个人、四五个人采访挺忙的。我说我们还要给报社交钱的。我们的人不出去采访去拉一个广告一天还能拉一千块钱回来,为什么给你做免费的东西?我所有的采访活动都是收费的,包括各个局,包括公交公司,你先拿钱我再删帖,一年也是十二万块钱,包括公交公司还是煤气公司,都是明码标价。公交公司拿多少钱我给你删帖。因为我一天十万个帖,我们就等客上门。

  收费方式是这样,大家好多不认同,我们报业集团也不认同,但是挣钱是硬道理。交上房租水电、养活了一帮人还给集团交了160万。

  说说一元通,是我们经过四五年的时间,在省网做短信,我们的短信在省网能做到第一、第二。这么多年我们推出了山东交友网等等,这些网站和传统的网站是不一样的,靠短信收费的。我们开始有一个战略方针,我们在济南如果能站住角,就是靠舜网论坛,这一步是成功了。现在好多地方舜网论坛比舜网还有影响。

  我们和我们的省网,所有的网站在济南的网站,无论是省网,省有三家新闻网站,但是在济南舜网是第一。我们就是靠舜网论坛,这种方式来做的。

  第二个方针,我们在全省甚至在全国做,不是通过论坛了,是通过信息服务。这是一元通的平台,和谷歌似的。主要通过手机免费发布。这个地方手机免费注册,注册的时候是免费的。现在有好多房托、婚托。但是用手机注册90%是真人真号码。又因为是免费,所以他愿意上。他的照片可以发布上去。

  当一块钱传上去的时候,好多人想看,看的时候要交一块钱。就是说,原来的交友网站都是上网的时候是会员制交钱,我们现在是你什么都不交钱,看要交钱。这把传统的方式颠覆了。

  这是一块钱媒体,我们现在通过一元通和全省的电台、电视台,基本上覆盖到80%,还有报纸,他可以发布信息。这是泰安广播电台,如果发一个交友信息,一块钱。这在电台发布信息是很便宜的,在报纸发布信息也很便宜的。我们都是县级电台省级电台一般不和我们合作。但是我们县级电台都是和我们的的,因为他们主持人的奖金是从我这里拿的。所有的基本上每个县的电台都是和我们一元通在合作的。主持人在提到交友信息的时候,一个电台最多能拿到一万,最少也有两三千。主持人拿到10%的提成就很好了。我们现在是这样,我们和电台的分成是这样,70%给电台30%给舜网,一块钱媒体发布。这是我们和电台的联盟。全省的电台,基本上我们现在有交友信息,有房产信息,有汽车信息,有物流信息,这样的话基本上做到电台,现在好多电台看到舜网赚钱了,很多人去公关,公不了的。我们的模式也是做到精细化,我们有一本厚厚的案例,包括投票、交友,都是很规范的,主持人拿到以后,我们的软件可以和电台的电脑和移动连通的客户端和我们的服务器是联在一起的,这个技术没有三五年是开发不出来的。包括信息登记书,被山东省电子商务评为优秀网站。

  我们一个常委副生长王宇民(音译)就你看一元通,说你看舜网赚的,一元通你们去考察一下。一元通最大的意义就是物流,我们现在所有的政府都有一个误区,靠支付,原来好多公司投了几千万做支付平台、电子商务平台,那些都是专家在做。其实电子商务,我们这个东西就是一个最大的是信息流,,我们和这么多电台在合作了,我们的司机拿着手机,走到什么地方,从济南到青岛,可以通过短信在一元通去查。同样电台在播的时候,汽车可以查询信息。原来的物流网站,你先交上多少钱,物流站交上多少钱,所以做不起来。我们这个通过一块钱,他可能就碰上一条大鱼,不会空车回来。

  我们通过这一块钱,一块钱谁也不当钱,山东省有4000万的手机,我们这个盈利模式在做宣传,我们现在十几个人在全省各地在跑,我说不用宣传,我们和电视台、报纸合作。这个东西可以解决婚托、房托,特别是经济危机以后,所有的婚介所的房子、二手房的房子,我就说这是经济危机的冬天,再坚持两天,这些机构都倒闭的时候,都上一元通了。

  最近我们又做了一个买多多,电子商务网站,我们又注册了一个交易宝,现在还没有盈利。现在主要的盈利是一元通和舜网论坛的网络广告。网络这个东西只要去想就有路走,只要你想能坚持。做一个网络没有三五年的时间坚持不下来。我从01年的时候天天当班,什么都不管了。到了04年的时候舜网论坛厚积薄发。

  这个交易网我要是从05年开始,我就天天在换,光换程序员换了十个。我们的页面和程序,最后找盈利点在哪,怎样能赚钱,一直在找。最后一元通在做。我们做了四五年的时间,我们现在一百个人,我们团队从早晨七点半到晚上九点都是有人的,礼拜六礼拜天都是有人的。我们的员工的培训和培训不一样,到保险公司去培训。我们现在是这样,是硬的。党报的记者嘛,他是摆谱的。我们是去拿钱的,他摆不起谱。包括我们的考核,你如果今天拿了一千块钱,当时给你点钱。

  你要如果在报纸,或者一个月才给他不放心的,我知道跳槽跳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所有的提成都是当时就兑现的,和我们的财务制度不是常规的,考核制度不是常规的。也欢迎大家到济南去,对我们一个作为报社中的做网站,我们早走了几步。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总整个就掉到钱眼里面去了。刚才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李总从一个网站的剖析,从如何地域化做服务化,从资源的信息转化为资金的现金流,在我们业内,尤其是同行的网站,确实是做得非常好非常成功。相信给大家刚才也有很多的实战性的案例。在综观层面尤其是微观运行,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下面茶歇十分钟。

  主持人:我们继续会议。今天上午和下午的上半场的嘉宾的演讲都非常精彩,引起了我们业内人士的强烈共鸣。数字报业的项目在建设之初面临的技术难题比较多,应用的实用性要求也很高,数据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数据的类型复杂,数据量非常大,也给管理提出了要求。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对数字报业的应用建设,构建比较灵活的技术平台,在业内有许多厂商的数据管理技术和产品也进入到我们的视野。我们在这里也推荐优势比较突出的,ABD数据存储管理方案所在的,上海帕科技术公司,他们给我们报业的同行做一个介绍。下面有请来自上海帕科的代表。

  帕科公司:感谢各位领导参加我们这个论坛,也很感谢给我们这个机会展示我们的技术。这个项目作为一基本的存储平台的供应商,实施到现在有近半年时间,下面我们想按照我们产品的推荐方案,根据报业这样一个行业,可能的应用特点,给大家做一个产品的介绍和解决方案的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帕科公司,是在上海的一家专注于应用和产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主要是基于四个领域,一个是数据存储,一个是网络安全,还有软件研发,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服务。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LOGO,一般来说80%的用户为什么LOGO和比较像,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因为说过了。我们不但注重产品,更注重给用户贴近应用的解决方案。我们不是为了仅仅销售产品,我们希望我们提供的产品解决方案可以让客户保障正常的运行。

  这是帕科的地域分布。我们关注于以下几个行业,制造业,特别是外企、世界500强的行业我们做得非常多的,媒体和互联网,航空航天,这是中国比较特有的行业。包括小金融、证券金融行业。

  从我们之前对新闻媒体行业的一个信息化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金融特点。一个是全面数字化后台处理和分发,在座的领导应该都经历过现在都采用数字化处理,这个大家都清楚。

  纸质媒体以外的应用越来越广,各种各样的发布渠道越来越多,现在信息化乐观特点可能要专著于这样一些渠道,如何增强我们发行的力度,扩大我们的用户受面。再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对平台建设就会有不同的要求。

  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达到前前所未有的程度。如果说任何一天我的系统出现问题,不管上系统上任何一个环境,肯定会影响到今天一叶内容的发布,进而影响到一些用户的反馈。

  系统安全和结构优化,在我们有了一个基本强壮的系统架构之后,这个架构是否合理,是不是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可以优化的地方,这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如果这一点做得好的话,可以让硬件环境发挥120%甚至150%的效力。

  就我看到的在报业行业里关注得可能比较少但是但是绝对是未来的潮流。我们的绿色环保并不是泛泛地谈绿色或者是环保。而是强调在满足我的应用需求下,如何让目前的应用系统耗费更少的电力、使用更少的资源,完成我的要求,这对每家报社的信息化系统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为了满足上面所介绍的这样一些新闻发布行业的特点,我们向各位推荐一些比较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在目前,无论哪种产品都是以数据为核心,当今年代可能硬件并不值钱,数据才是真正对企业来说,对报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左边这款产品是基于硬盘存储的产品。包括塞门铁克。我们推荐的是页面过滤产品,以及应用加速。这个图是目前宁波日报这样一个全数字媒体平台的一个基本的网络架构。在这样一套系统架构里面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基于以下几个层面恩基本的产品,是一套基于存储的一套。包括光线交换机,他的后端这里,就是两台光纤交换机。包括高速系统所涵盖的内容都在上面阴性。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特点,对于报业这样一个行业来说,我们的应用系统会要求我有非常强劲的后端输出。前端的输出是两台。小输出是采用40G的光纤。但是我们也发现没有类似的应用能够满足报业集团所需要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这套平台长又搭建了一套这样一套文件共享系统。从我们这个数据结构来说,我们在一套存储设备商实现了整合,而且在我们两个数据库可以把所有的应用进行无缝切换。

  除此以外我们在中断这样一个位置我们部署是了负载均衡的设备,它负责对宁波日报集团内部的应用服务其进行负载均衡,可以通过自动侦测服务器的健康状况和侦测流量,通过一定的算法把用户的请求导向健康情况比较好的服务器。

  大家也知道,在中国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南北网络的互联互通的问题。我们也看到在宁波日报的网络出口,包括两条路,一条是针对网通,另一条是针对电信。为了能够满足全国各地所有用户对我们内容平台的访问要求,我们为这套平台部署了这样一套产品。它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判断,来访问我的用户所处的地域,通过哪条路访问是最优的,这样用户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数字媒体的体验。

  同时还可以实现在两条入口,网通和电信的入口之间实现智能化的负载均衡的作用。

  此外在这一块,我们还部署了作为宁波网本身的站点发布的系统,通过前端来共享访问我上面的站点内容。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很高兴地发展他的对数据实时发布效果非常好。

  下面对一些产品做一些简单的介绍。看一下统一存储平台。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统一存储就是说,作为一套单一的存储设备,我能够满足用户客户端,无论是部门级还是个人级的需求,也可以满足需求,无论是IP还是光纤,都可以实现。这是最大的优点,不用通过网关设备,而是通过自身兼任性和统一化的存储来实现的。

  刚才这张图是一个概念图,这张图是一个实际的连接图。我们部署的设备是在这个位置,这是一套系统。如果说客户端需要通过文件访问的方式直接访问存储的话可以通过前端交换机进行访问。如果说我的数据库和其他的应用要通过IP和光纤,是通过IP交换机或者是光纤交换机去访问的。这样一套可以连接连后端的存储网络和用户网络的话,我们就分为两块,一块是存储网络一块是用户网络。

  如果做双控的话,任何控制器的故障,都可以实现用户的无缝切换。下面这些是一些存储产品的技术特色,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对于同一处架构里面,最核心的一点在于用户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会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类型的数据。所所谓结构化就是类似数据库,或者是邮件系统这样的数据。非结构化就是类似文件、资料、媒介这样的数据。

  对于这两类数据,我们会建议用户采用不同的存储访问结构来实现。这一点上可以实现很灵活的接入。

  专用操作系统,和一般的存储产品不同,存储系统包括文件系统都是独立开发的,并且在不断完善之中。在系统管理和维护方法,管理员在经过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培训就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事情。这对各个报业在之后的系统维护中会有非常大的益处。

  虚拟化技术,现在虚拟化技术无处不在,包括存储的虚拟化。就是我们可以把底层的硬盘做一个虚拟化,作为一个储存池。我要使用的时候,只需要知道我在这个容量内可以做我任何想做的事情。

  弹性卷带来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放大和缩小都可以在线进行,而且只要两三秒钟。不管数据量是100G还是50个T,都可以进行。

  随着硬盘技术的不断提高,用于家用的硬盘已经有1.5T的容量,目前商用的可能还是1T。各位所使用的这样的技术可能会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如果用5个1T的硬盘做一个组,如果数据坏掉以后做一个重建,我的重建时间可能会长达一天。一旦这样的问题发生,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数据全部丢失。

  这样我们推荐客户使用技术。如果在任何两块硬盘发生故障,系统仍然可以正常运行,不会受到影像。基于DP技术,而导致你的系统性能或者是存储核心的性性能会受到影响。在一些不太智能的算法里面,读性能和写性能会下降40%到50%。

  我们未来的潮流是将所有的运用包括数据整合到存储设备上,这也针对一些数据库的数据,包括这里列出的等等。当前数据整合之后我们有一套软件去结合应用本身的接口,对我们的快照非常的快。对数据库做全备份只要两三秒钟的时间。

  我们前面曾经谈到过,媒体和报业集团本身的信息化应用的特点,里面谈到过一个绿色环保,要实现有很多种方式还有就是在现有条件下我们能够采用的重复数据删除的技术。这是非常有效而且容易实现的方式。

  D2D远程数据复制,对于报业这样的行业来说地现在可能还立足于某一个点。今后当我们对我们的数据重要性,发现重要性日益提高的时候,我们会希望建一个容灾中心,可能是在宁波、上海,甚至是在北京。我们希望有这样一种技术通过很窄的带宽,做一个异地的保护。这样即使宁波本地,如果发生数据丢失,我可以在异地启动容灾系统,让我的应用继续下去。

  构建一个基础的硬件平台的时候,特别重视的就是投资保护的问题。这一点上,可以保证对于任何一个平台都可以重复使用只要更换一个控制器通常我们做一个硬件升级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刚才谈到了这么多优点,在所发布的一个模拟象限,横坐标是技术的领先性,纵坐标是厂商把产品推向现实的能力。从这两个坐标的平衡来讲,如果在右上角的产品,越是右上角地位越领先,是处于这样一个地位。

  我们这份评测是基于光纤的产品。对于这一块,领先优势更加多。所以在集成这样一个产品里面具有业界最好的领先有适合性价比。

  下面谈一下的服务器虚拟化的技术。这个技术大家很多人知道,简单说明一下。一个应用职能四针对一台主机里面的资源。如果发现有一些很小的应用需要做一些整合,我可以在一台服务器里面虚拟多个虚拟机,灵活地调配我的内存、CPU、硬盘资源,去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

  如果是基于一个客户端的虚拟化,我可以我本身只保留客户端。

  对于存储和规模的集成,我们首先会建设一个基本的存储平台,在上层会通过一个物理服务器建立虚机。这样在外框的机房里,只要两套区域,就可以实现所有的功能,不像现在可能一个机房里面有几十、上百个机柜。

  这是我们所推荐的另外一个应用交互的解决方案,主要的产品是前面提高的,对链路进行负载均衡和优化。包括还包括对于应用的一个导向,就是能智能识别用户请求,导向相应的应用。

  产品主要是用于企业上网管理、网关,还包括外部服务器发布的,还包括分支机构到核心站点的应用加速,包括远程客户的一些在的SP产品中,可以在一台设备上的所有功能,包括反间谍软件、通常的管理。

  这样的设备是业界最领先的基于硬件的加速方案,这绝对不是凭空的想象,让三千公里像三公里。对于第一次传输的时间本身的优化,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作用。在我们这里看到,能够满足的应用包括所有的员工的从国外到国内速度非常的慢,我们可以采用一个加速技术,同报社本地的设备做一个加速,效果非常的明显。

  最后看一下从一个基本的基础架构如何一步一步分步实现整合和异地容灾的过程。首先我们部署一台存储设备,可能一开始的应用比较简单,相对比较小的应用,所以这时候不一定会上光纤,只会上IP。这时候我会需要一个备份机制机制亿再之后在这个架构上保持不动,增加一些技术的应用,包括虚拟应用等等都可以部署。

  当我运行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平台足够稳定,我愿意把核心应用都迁移上来做更高级的部署,这时候再之后我会发现IP不会支持我的应用,我要升级到光纤。随后我会把我的核心数据库,包括我的全部通过光纤的方式连接到我的存储设备上。包括原先一些比较小乐观数据,如果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数据量特别大,可以很简单的从IP改成光纤,一般这个时间在15分钟以内。

  这时候往往要建立一个二级径线存储。还可以在异地建立容灾中心,如果本地发生灾难,可以在异地起用容灾应用。这样可以一步步完成实施。

  下面是我们做的一些主要的客户地很多都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我们跟这些企业合作的过程当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客户的反映都非常的良好。无论是应用的保障性,从减低管理和维护的成本,都是非常的有效。

  在之前我介绍的是基于我们宁波日报所提供的一个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未来可能会采用的产品。之后大家在日后的工作中,如果觉得有这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存在这样一个需求,很高兴大家可以跟我们沟通,我们共同探讨实现的可能性,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帕科公司的演讲,也祝愿帕科公司在给报业集团提供更优服务的同时,占有更大的市场。佛山传媒集团在我们报业当中,也是得风气之先,尤其在媒体融合当中独树一帜。他们的经验也很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接下来请佛山传媒集团的技术中心主任翁乐嘉进行演讲,大家欢迎。

  翁乐嘉: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下午好!先纠正一下,我是佛山日报社技术部的主任。我们传媒集团现在进入后整合时期了,但是技术这边还没有进入议事日程。帕科公司之前的演讲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高端的论坛,我跟会议方说的,把我cancel掉吧,但是也是主人的盛意,我就用李总的概念做一个一元钱都不到的软文,介绍一下我们的集团。

  我站上来,首先就是想祝贺一下宁波日报这个项目,我觉得宁波日报这个项目,通过验收是非常值得庆贺的。宁波日报正在做的这个,对我们这边实在说,是有一个示范的效应。上午各位领导也提到一些报纸,像宁波日报、解放日报、长江日报,几个报纸,这些都是先行者、探路者,对我们非常有启发和借鉴性的意义。

  我是来自佛山,上午戴社长有一个讲话,是广州日报的一个战略目标,150公里方圆,西出东门就是佛山,我们和广州日报的技术部关系还是很好的,非常幸运有机会认识戴社长。

  我不是传媒集团这一层面的,但是我们是属于佛山传媒集团的,在这里给各位领导也介绍一下我们传媒集团。传媒集团是从2003年12月就开始整合了,开始叫佛山日报传媒集团,这样的话最开始的是因为我们在整个集团里面,日报做得还是挺强大的,所以名字就是佛山日报传媒集团。但是13个月之后就改成佛山传媒集团,堂堂正正传媒集团的旗号。这样没有强调全媒体,但是大家可以从他的构架上体验他的战略目标。我不知道和广州日报的战略目标是怎么样的,我们是技术层面的,我们是综合管理中心下面的技术部。但是各位来的领导都是一级的领导,他们能体会到中间的用意。

  佛山传媒集团在媒体整合里面是比较现行的,而且它不光是一个报业的平面媒体的整合,在平面媒体里面,有报业,有几个报纸,有杂志,但是它不同的是,它既有广播也有电视,他还有一个叫琼华艺术院这样一个东西。从文化层面是一个大的整合。经过2003年年底到现在几年的整合,现在在组织构架上,在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财务方面,整合已经都比较到位了,今年集团提出来的叫后整合时代,对运营、采编都要有一些实际的整合的计划,要铺开实施了。今年在经营上,在发行上要进行组织层面的整合。

  对于内容方面,我们这边是没有进行一个,像烟台日报这样从上到下,或者像宁波日报全面的整合。但是广东人的做法最实际了,在项目上、在任务上注意整合资源进行宣传。比如去年的美国大选,我们集团由电台、电视台和报社共出了六个记者,组织一个全媒体的采访队伍,到美国去进行现场的采访。后排也是直接进行对接,一个是在网络上,一个是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这样是一个联合的报道,由集团的总编办来策划和组织。我们的技术平台,没有实质搭建,但是临时用一些技术手段保证他们的传稿、沟通。

  宁波日报和这几个报纸,实际上是为全媒体做出一个例子,做出一个样板,我觉得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全媒体的集团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了解的还是我们佛山日报社这一块,除了高端的还有一些技术方面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技术部。

  我们技术部人员也不多,现在负责佛山日报、珠江时报、珠江商报、珠江青少年报,这些平面媒体的技术支持。

  我们从几个方面做,一个是保障性方面,在保障性方面我们主要是说,从网络、系统、数据和信息,四个方面的安全上做好保障工作。我们现在的状况是网络和数据安全,这两个安全我们基本上做了一些项目。在信息安全上我们还是作为以后做的一些项目。系统安全,我们今年争取再做得更好一些。

  一些应用的东西,我们佛山日报没有轰轰烈烈的展开,但是随着它的需求的不断增进,我们在一些应用上,采编、网络组版、广告、发行,还有围绕采编生产流程的一些,比如说全文检索、图片系统,还有我们自己做的一些报道系统,我们都是全力支持的。另外像财务、人力,这些都有一些应用系统。但是我们还都是一些孤岛式的管理,这是我们在信息建设方面的差距。

  对于集团整合,还有我们今年面临的平面媒体的整合,因为我们下面几个报纸,今年给我们的报纸是要进行整合。我们觉得在流程的贯通性上还有很多的欠缺,我们这次来,从宁报我们学到很多经验,我们回去也要向领导详细汇报。

  新媒体方面,因为网站大家一说新媒体差不多就是网站了,而且现在一些事情也是放在这边做。以前佛山日报下面是有一个佛山在线的网站,今年开始要打造广东几个新闻门户网站,佛山这边也之一。佛山在线网站,现在整个就转换经营模式了,他们从报社独立出去了,现在叫广佛都市网,大家可以上网看一下,这个就一个在集团层面下来进行组织策划的一个网站,也进行了数字报和手机报,也都上线了。但是我们觉得网站上还是有一些差距。因为现在很多报纸在提的是报网互动,我们这边也是搞一些活动,一些市长的在线之类的。但是我看广州日报的一些网站都是在提报网联营,我们和广州日报还是很有差距的。

  我们基本上就是做一些比较普通的工作,我们没有特别多的闪光点,但是作为一个技术部,我觉得我们每天都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然后尽我们的绵薄之力,推动这件事情,去找领导,看看有没有机会给我们一些预算,让我们为报社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愿望,我代表技术部的同仁们,站在这个位置上讲话。

  我相信,在报业改革的进程中,新的需求一定会推动报业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希望各位多给我们一些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翁主任的演讲。佛山传媒集团这种跨媒体的发展,在以后我们报业集团的发展当中,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或许我们以后走的路当中很重要的就要借鉴他们的模式。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途径。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这几年来在省会城市的报业发展当中,闯出了自己的独特的道路,我们因为距离比较近,所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很多举措是经常会灌入我们的耳中,无论是他们的都市快报,无论是他们杭州网近几年新的举动,甚至包括他们三网合一的,和有线电视的合作,都是让人耳目一新。接下来有请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建国先生给我们最后压轴。

  李建国:压轴不敢当。宁波日报和高术长期合作,集中各方面智慧,打造了这么一个平台,今天验收发布,我们应该来学习、祝贺。我认为,凡是在这个领域积极探索的,我们都应该捧场。

  第二,全媒体数字报业平台也是我非常关注的,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非常好。特别是现在正是报业转型的时候。下午听了几位的发言还是很有启发的。我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想法。

  关于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对报业经营方面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各位谈得都比较多了,我不想再多说。我觉得还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互联网和新媒体对我们传媒概念的影响,就是在传播方面带来的影响。

  前几天我看到环球时报谈到中国网络时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可能会进入一个网络民族时代。而且环球时报认为,中国政府正面回应互联网,态势很好。环球时报的报道都是以国外的一些专家分析来谈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思考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挑战的时候,我们在思考数字报业战略的时候,仅仅从产业方面思考是不够的,还要从两个方面来言。仅仅作为某一个业态研究是不够的,还要从两个方面来重视。

  第一,这个数字报业战略如果实施好了,可能是传统媒体真正走向全媒体的重大契机。大家都知道,技术进步推动产业重组、推动产业发展,在传媒领域也是这样,每一次新的技术都推动传媒领域发展。当前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相信纸质媒体今后还会生存、发展,但是绝对不是单一的形态。

  要跨媒体,要创新,要在产业重组当中有自己的地位,就不仅仅是办一个互联网的问题,而应该是全面接受先进技术的挑战,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使自己今后真正走向全媒体。在互联网上今后完全是多媒体化。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互联网这种新的传播规律和方式,对传统的传播方式带来很大的挑战。过去我经常说,过去我们是线性传播,媒体的发布有一个守门人。而互联网是所有人对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既可以发布公共信息也可以发布私人信息。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新闻报道必须进行创新。

  特别是我认为,08年有几件事情会对今后整个舆论传播和引导的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个是6月25号锦涛同志和网民互动。去年的火炬传递和拉萨事件,中国政府和网民正面互动。这两事情预示着今后互联网在中国主流舆论当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和地位。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思考,把数字报业战略作为传统媒体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而且也要思考,把数字报业作为构建我们报业集团舆论引导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战略来研究。

  第二个想法,数字报业的战略发展模式问题。在外面我和戴社长在交谈,从最近我了解全国报业的情况以及今天听的,大家都在做积极的探索,而且模式都不一样。我认为都值得我们借鉴,都非常值得去探索。烟台是一种模式,宁波日报是一种模式,还有一种模式就是现在我们在发展互联网数字报业的时候是最好的,就是政府推动下相关部门整合打造互联网,但是又不归属报社管理,就是上海的模式、东方网的模式。今天我不评价哪个模式好、哪个模式差,我认为现在在探索过程中,也就是我借用07年的时候弄的一个标题,数字报业新长征中的杭报集团。我认为现在就是在新的长征中,到贵州跑一跑,到云南跑一跑,可能还会到陕西,然后向全国发展。现在都在探索。我谈一谈我们杭报集团的模式。

  我们的模式也有自己一些独特的想法,我们是把数字报业战略作为杭报集团跨媒体战略转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模式有这几个方面,我们是构建一个数字报业的产业形态体系。这个体系分这么几个组成部分,第一,全力打造杭报集团的新闻门户网——杭州网。这在杭报集团投资,和广播电视集团合作的。杭报集团到现在为止发展态势还是不错。06年为了打造杭州网,我们提出了一个1+13的模式,就是在杭州13个县区建立杭州网子站,都成为杭州网的字站。第二,进一步拓展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社区建立三级子站。我们的目标是真正打造一个覆盖杭州的,全方位覆盖大杭州的,这是一个互联网的形态。

  第二,我们08年决定实施报业网站,支持杭报集团每一个报刊都创办新闻网站。我们认为,今后对报刊创新来说,可能参照日本和美国这种模式,强势报纸、同一品牌、同一编辑部,来全面整合的这种报网融合的格局,可能既对报纸的创新带来很大的推动,也会使新闻网站快速成长。目前杭州日报网正式推出,都市快报等下半年推出,各个县区的报纸的网站都已经在推出。

  第三,打造商业网。把都市快报原来和副刊结合的,采编人员自己搞的小网站,通过公司化运作,打造了一个19度空间。这和济南的舜网和接近,就是一个社区网。目前发展的态势很好,第一次吸引风投已经完成了,现在被评为全国五大社区网站,现在正在考虑第二步吸引风投,同时在周边城市进行拓展。去年已经在省内三个城市拓展落地了,今年准备再在省内三个城市拓展。

  第四,发展延伸的在线产品。借助互联网和我们集团的数字平台发展我们的延伸的在线产品,主要是手机报,联通手机报、移动手机报,同时现在正在研究开发适合3G时代的流媒体产品。和相关的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新项目,就是覆盖全西湖的无线自主导游系统,我们市委书记看了以后给了另外一个评价,说这可能会有效抑制野导。

  第五,去年我们组建了数字出版公司,这个数字出版公司主要是进行图书出版、电子音响出版,最近又批给我们网络出版权。

  通过这五个方面构建集团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的媒体形态、新的产业形态。这种新的产业形态是一种,我们叫做一种体系,互联网群。我们觉得这种发展模式,我个人觉得,我们对它的发展前景是看好的。特别是我们对一报一网的战略,我们认为最后一定会给报纸本身带来推动,也会促进互联网的发展。

  第三个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打造舆论引导的新格局。我们是传媒集团,我们的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是必须要考虑的。我觉得互联网时代,对我们传播中带来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有效互动,怎么样在党委政府、读者媒体之间搭建互动平台。去年我们在集中研究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构建民主促民生的媒体互动机制。民生问题是互联网上网民最关注的问题,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中央很关注的问题。互联网也给网民提供了一个民主参与国家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看法的契机。但是互联网是有不足的,互联网上发布的公共信息是没有经过确认的,有些信息是不真实的,甚至完全是错误的。而互联网上发布对公共事务的很多意见,都是对这些事情有意见的或者是有不满情绪的。按照市委书记说的话,传播当中有一个很有道理,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当你赞成的时候,一般都会沉默,而有意见的人会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互联网上发布的很多看法,有时候很强势,但是未必是代表整个群体。

  但是互联网上会发酵,会让大家认为这就代表主流的声音,会给党委政府的工作带来一些被动。我们现在在研究怎么把报纸和互联网整合起来,把单位和政府、把读者和网民整合起来,创造一种舆论引导的新的格局。我们最后觉得,平台就是一个,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探讨民生问题,通过党委政府读者三者互动的方式,来解决民生问题。

  最近我们在做一件事,估计全国都在做,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求市委常委都在在网上互动。到今天早上为止,我们已经互动了十个常委效果非常好。网上很尖锐的问题,领导出来谈过以后帖子就消失了,不再有新的帖子。而且现在带来一个延伸效果,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就是要打造网上问计平台,把这个沟通变成常态。我们很多市领导在一个小时当中回答一百多个帖子,最后回去继续研究,再给我们发来补充回答的帖子,网民都很感动。

  这种舆论引导方式,是互联网时代,不仅今后我们在建设我们的新闻网站的时候要强化,我认为我们的报纸也要强化。报纸一方面要跟网络互动融合,地方要跟读者、网民互动融合。所以杭报集团打造一报一网,就是使这两者紧密融合。目前我们的办法是这样,报纸的采编部门既负责一个报纸版面,同时又负责你这个报纸网站的一个频道。

  第四个问题,要实施数字报业战略,有三项基础工作我认为是很重要的。首先,必须要有非常前瞻的理念和务实的精神,两者相结合。为什么这么说?对数字报业核心的技术的发展态势,我们可能一下子看不清,但是我认为要尽可能往前沿靠。因为这个发展的速度太快了,等到你看清了,大家都有成功模式了,你再进入,你就落后了。所以我们提出要重视前沿,特别是领导同志要站在数字技术发展最前沿来思考这个问题。对前沿的问题要关注、要探索。但是因为数字报业战略的发展方向、成熟模式在哪里,包括技术开发商介绍了各种软件和各种的运行体系,都在探索当中。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我们要本着务实的精神。我们杭报集团总体的方式就是,看准了以后干,不断总结经验,再往前推进,来不断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到去年以前,我们的两个网站是全部盈利的。这是一个基础,关键上的东西。

  第二个基础,就是技术。要十分重视技术,因为技术进步推动了产业重组。要重视技术,领导要把握技术趋势,我们不一定像刚才帕科公司这么专业的问题我们都清楚,但是我们要把握住趋势,要舍得在技术方面进行投入。

  第三个基础,必须对团队技术重造。要发展数字报业战略,我们团队当中有的结构矛盾还没有解决,我们又遇到新的结构性矛盾。我们过去强调的是采编力量,向产业化发展的时候,我们都觉得经营管理力量不足。我们去年做的调查,所有的报纸公司都说你们最需要的都是经营人才,特别是能推动项目发展的经营人才。但是现在新的结构矛盾又出现的,你要跨传媒、跨媒体发展,要走向数字报业战略,技术人才、全媒体人才,如果不下力气解决,可能会成为我们发展的瓶颈。因为现在传媒企业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正在合作,如果这个项目成功,我相信也会很前瞻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在市委乐观推动下,正在和杭州数字电视公司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就是解决计算机、互联网和数字电视有线网的互联互通问题。就是在电视上能看互联网页,在电视上也可以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乐观传播。在电视上也能建立起个人的视频、个人的形象。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正在打造数字电视网络版,杭州网的数字电视版,现在在一万户进行试运行,年底的目标是十万户。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好了,真正走向全媒体才会有所可能。

  现在先进的传播技术推动传媒发展的速度,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所以在理念问题上、技术投入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有更前瞻的姿态和更务实的精神。我要说的就这些,再次主办方提供我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再次祝贺宁波日报数字报业技术平台项目通过验收。谢谢。

  主持人:感谢李社长的精彩演讲。李社长从互联网技术如何推动我们产业的变革,他提出了在杭报及实践的几种模式。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融合,这个经验相信给我们大家会提供很多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今天的媒体发展的论坛,从早上的广东日报集团的戴社长对当今在金融危机下的媒体生存开篇,接下来是金华日报社的吴社长,他们和媒体的多元的产业的发展,重庆报业集团的陈社长的集团化的全媒体化的思考,烟台报业集团的郑社长的以信心、理念和变革构成报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要素,到中国化工报开辟行业报新媒体的道路,济南报业集团的李总盯住受众口袋里的一块钱,到我们佛山传媒集团翁主任介绍的跨媒体乐观发展,到刚才李社长的收官,从互联网的新媒体新技术如何来看待我们报业集团的融合发展之路。应该说,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论坛非常成功。

  所以这次回过头来,我们又要感谢主办这次研讨会论坛的中国报业协会,同时也非常感谢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司,非常感谢今天发言的几位老总,你们精辟的见解和给我们提供的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感谢今天参加论坛的所有的领导、专家和嘉宾。

  今天的宁报集团数字报业技术平台项目发布会暨全媒体与数字平台的发展研讨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