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清,羌族,北川陈家坝乡党委书记,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震后一年中,他承载着家庭重创的痛苦,经历了举步维艰的重建,接受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他,浓缩了大多数灾区干部的故事。 赵海清的四个折射片段 ■文/本刊记者 衡洁 暴雨中的电话 字幕:2008年9月23日夜,暴雨,成都华西医院第一住院大楼12楼 镜头闪回:楼梯间里的窗户被“呼啦”一下拉开,狂风裹挟着如注的雨水顷刻灌了进来。 接二连三的闪电晃得人睁不开眼,一个个炸雷仿佛在头顶上炸开。一个男子手里拿着手机,焦急地在窗前拨着号码。“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电话里冰冷的回应加重了他的焦灼感,他没有气馁,还是一遍遍执著地拨着号码…… 翌日,暴雨初歇。 电视里反复播放着这样一条新闻:“9月23日晚9点到24日12点45分,我市16小时内发生了20770次雷电闪击,无论是强度、频次还是出现时间,都创下了成都历史之最。这次雷电过程已造成我市5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悲剧,请广大市民做好防雷措施……” 而头一夜,在华西医院的楼梯间里,那个不顾雷击危险疯狂打电话的男人叫赵海清,是北川县陈家坝乡党委书记。他因劳累过度心脏出现了问题,需要手术。 他身边没有亲人陪护,他的父母和可爱的儿子,都在“5·12”那天被埋在了北川的废墟下。幸存的妻子重伤住院,右臂肌肉坏死面临截肢,也没办法陪他。 那夜雨太大了,震后虚弱的陈家坝可能经不住暴雨冲击,他要赶紧联系上在家的干部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那晚,只有他最终跟陈家坝联系上了。 在“5·12”那场大地震中,北川陈家坝乡“高位截瘫”,3/4的村子出现了山体滑坡,738条生命在地震中消逝,26人失踪,2100人受伤,成为除北川县城外受灾最重的乡镇。和四川的其他重灾区一样,灾难不仅摧毁了老百姓的房屋,也摧毁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耕地。6000多名群众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 灾后重建新家园,成为了每一位灾区干部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赵海清的带领下,陈家坝乡的灾后重建工作抓得很紧。“和很多地方一样,首先就是老百姓的安置问题。陈家坝适合建房的地方太少了,要是先建了板房,就没地方建永久性住房了。所以我们打算一步到位,直接修建永久性住房。”赵海清说。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老百姓都接受异地重建的安排。陈家坝乡红岩村二队一个姓董的小伙子就不愿意搬家。 “他说他的房子还在,也可以加固,在那儿生活那么多年习惯了,为什么一定要让他搬?”赵海清说,“我们跟他解释,他家临河,对面就是山,万一暴雨引发洪水泥石流,他家的房子肯定会垮。” 小董还是不听,被动员急了,甚至扔下一句“那就喊你们政府弄个铲铲车把山给推了嘛”,噎得干部们哭笑不得。可灾后重建的进程不能耽搁,那时灾区群众还在住帐篷,赵海清就一遍遍往帐篷区跑,做他的思想工作,还请了水文专家来鉴定他家房子所处位置的危险性,最终说服了小董搬家。 事实很快就验证了赵海清决定的正确性。正是在9月23日,陈家坝发生了特大洪灾,小董家那幢2层的楼房被彻底冲垮。直到现在小董都非常感激赵海清:“幸好当时听了你的话,不然现在就惨了。” “群众都是讲道理的,谁都希望有个新家园。”赵海清说。 谁懂我心灵深处的伤悲 字幕:2008年9月27日,心脏手术前 镜头闪回:赵海清坐在病床上,拿出他那部磨损得厉害的手机,想想又放下。沉思了一段时间后,他在手机上给在绵阳治疗的妻子一个字一个字慢慢打出了下面这段话: 若有意外,你要坚强。村民同意,我想呆在金鼓包,一头遥望北川县城,有亲人;也能看付出努力的陈家坝焕新颜;一头向桂溪,我的第二故乡,甚念!为此,不憾! 赵海清的病根儿不是一天两天埋下的。 灾后,从抢救伤员到转移群众再到安置重建,头三个月里,灾区的干部们几乎都是超负荷运转。但当身体的承受力到达极限后,仿佛能听到“咔哒”一声,负荷越过了临界点,身体这台机器开始怠速。 赵海清的身体警告是从8月底开始的。先只是小咳嗽,时常会感到疲倦。赵海清没在意,想着自己年轻,底子好。又过了几天拖成了重感冒,赵海清只好跑到乡里的卫生院输了几天液。边输液边不忘处理乡里的事情。有次遇到村民上访,他甚至拖着3瓶液体赶到现场处理,到下午4点才吃上午饭。 铁打的身体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终于有一天,咳嗽时咳出了鲜血。到医院一照片子,急性肺炎,医生让他马上住院。 “住院要住多久?” “20多天吧。” “20多天?我哪有那么长的时间拿来住院喔!” 赵海清没听医生的话,只开了4天的药就回到了乡里。过了没几天,病越拖越严重,赵海清只好又到绵阳去治疗。输了六七天液后,有天一测血压,舒张压只有30多毫米汞柱,把医生吓了一跳:“不会哦,这么低?你必须马上做详细检查。” CT和彩超的结果让赵海清难以置信:心脏窦瘤破裂、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必须立即手术治疗。 赵海清这下彻底没办法了。在回乡安排好了诸多工作后,他来到成都华西医院住院治疗,准备手术。即使在这段时间里,因为乡里的工作太繁杂,他的手机仍是响个不停。 因为心脏手术风险很大,赵海清还是有些担心。9月27日手术前,他给妻子打下了那则近似“遗言”的短信。“就当给心脏来个‘豪华装修’。”赵海清说,“万一下不了手术台,也就是陪父母陪儿子去了。” 据了解,自地震以来很长一段时间,灾区基层干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长期奔波在恢复重建第一线,许多人积劳成疾。虽然上级采取了以训代休、强制休假、免费体检等一系列关爱措施,但部分干部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2008年7月29日,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规划办主任许云富因疲劳过度引发心肌梗塞,倒在乡政府的临时办公区,两度病危;10月24日凌晨,绵阳市平武县移民办主任罗世斌在江油市人民医院逝世,医生确认为过劳死亡,年仅45岁。 除了身体上积劳成疾的病痛,灾区干部们心理上的隐疾也时有爆发。 10月3日,北川县农委主任、救灾办主任董玉飞自杀。灾区干部的心理问题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和上级的重视。 “我其实很理解董玉飞。”赵海清说,“在人的身心负荷到达极限时,自杀也是种选择。董玉飞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我们没那么崇高。” 赵海清告诉记者,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更多的时候还是只有自己调整和发泄。“说多了别人以为我们是祥林嫂。我们北川的几个干部,家里都有亲人遇难,今年过年的时候,他们4个人聚在一起喝掉了两三斤酒。别人可能难以理解,这就是一种发泄。” 遥远的亲密爱人 字幕:2008年9月9日,绵阳市中医院11楼病房 镜头闪回:赵海清坐在妻子的病床边,一手捋着她的长发,一手拿着梳子,认真地为她梳头。几分钟后,一个“马尾”梳好了——“好看吧?今天梳得最好。” 这是赵海清在绵阳中医院治病时每天早晨的场景。刚好妻子也在那家医院治疗,她在11楼,他住6楼。那段日子,成了这对夫妻朝夕相对最多的美好时光。 “我陪她的时间真的太少了……”赵海清神色有些黯然,“老丈人也怪我,说你就知道工作工作……” 赵海清的妻子赵燕从废墟中被人救出后,由于伤势严重,转往重庆医院救治。震后一个月中,由于灾区工作太繁重,赵海清却一直没时间去看望照顾这唯一幸存的亲人。 这也是灾区干部们较为普遍的情况:亲人有的在地震中逝世,而受伤的亲人又根本无暇去照顾。在震后更加珍惜和亲密的爱人,却相隔得很远很远。 2008年6月7日,赵海清终于有个机会去重庆看看治病的妻子。由于第二天是端午节,走之前,他给乡里的老百姓发了1万5千多个粽子,把乡里的工作都作了安排,自己都没顾上吃一口。临出门前,他忽然想起今天是他母亲的生日。对着北川县城的方向,赵海清烧了点纸,就匆忙踏上了去重庆的路。 当天晚上,赵海清震后第一次见到他的爱人。 这一次相见,他只陪了她两个晚上。尽管爱人6月8日刚做了手术,他也没法陪在她身边,他要看望的病人不止她一个。他还要去看望陈家坝在重庆医治的乡亲。陈家坝的堰塞湖情况很严重,乡里的情况也让他放心不下,6月9日一早,他就返回了陈家坝。 之后的见面,除了同在绵阳住院的那几天,他和妻子总是分隔两地。 “我家人的照片一直陪着我。”赵海清说。他的手机屏保是2007年五一大假时,他和妻子、儿子在重庆解放碑前的照片。儿子骑在爸爸肩头,妻子依偎在丈夫身边,定格了一家三口曾经的幸福。这份幸福,生者会永远怀念。 守望春天 字幕:2009年3月29日,绵阳食品批发市场 镜头闪回:人潮如织的食品批发市场里,赵海清挤到一个卖饮料的摊位前:“你这儿有多少矿泉水?” “你要好多嘛?” “有好多我要好多,先来500件!” 4月1日至4日,北川老县城对所有老北川人开放祭祀。身份已变成北川县财经办主任的赵海清,负责清明回城祭奠这几天的后勤工作。“我们要给每位进北川悼念家人的老百姓发一瓶矿泉水,聊表心意而已。”赵海清说。 董玉飞自杀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对灾区干部的身心健康问题格外关注,对许多干部都进行了调动和提拔。成功进行了心脏手术的赵海清本应休息半年,但仅过了两个月,他便坚持出院了。考虑到赵海清的身体情况,组织上打算调赵海清去绵阳市条件更好的涪城区工作。 没想到,赵海清拒绝了。 “我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舍不得离开北川。”赵海清说,“那么大的灾都挺过来了,现在正是建设的时候。地震把北川整得那么惨,我要亲自参与它的重建,看到它的新生。不然,总是会隔着一层。” 在这之前,赵海清一直在为北川建设尽着自己的最大力量,甚至动用私人关系募集到农房建设捐赠资金30多万元。为了留在北川,赵海清给绵阳市政府和自己的上级分别写了一封信。组织上经过综合考虑,同意他继续留在北川工作,调到县里任财经办主任,主管灾后重建期间的财务、金融协调工作。 “我会守着埋在这片土地下的亲人,亲眼看着北川重建起来。”赵海清说。 2008年3月28日,赵海清一个人来到北川老县城,在满城的废墟中祭拜了自己的父母和儿子。他的妻子不愿前来:“回到家门口,可哪儿还看得到家?” 让赵海清欣慰的是,妻子在医院里康复得很不错,左手已经恢复很多,右手慢慢也能摸到嘴了。“看着她一点点好起来我就高兴得很啊。”赵海清的笑容很明朗,“下周我也要去医院复查。两个人身体都养好了,家,我们一点点来建设。”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车把 车把 怠速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