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我收集了一下网上的反对意见,就觉得小沈阳作为一个明星,作为一个红人,你已经是名利双收了,为什么官方还要以一种另外的角度肯定再去肯定她,再去给她发奖?
白岩松:
我觉得这是两回事,是不是得了利就不该得其他的东西,得了名是不是就不该得其他的东西,我们要不要给他一种劳动者的尊严,启发更多的人去努力,比如说小沈阳在成为大家知道的小沈阳之前,他可能是沈阳人知道的小沈阳,在走上二人转舞台之前,也有他辛辛苦苦,包括赵本山拉着很多的徒弟,在自己的舞台上去努力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在今天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行业的人都算作是劳动者的一部分,他们同样在进行着努力,而既然要表彰五一劳动奖章,本身就是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做出贡献的一种表彰,你是不是可以因为有一些劳动者,既然他名利双收,就不当劳动者了,这是大问题,是不是因为有一些行当,有了名利双收的可能,就不算劳动者的行当,回头我们国家的很多法律条文、相关的东西都要修改,劳动者的概念一下又缩窄了,这是退步还是进步?所以在这儿我再次强调,说这些并不是说一定要支持小沈阳一定要成为沈阳市的五一奖章的获得者,而是说在议论当中有一些概念让人很担心。
主持人:
还有一种疑问,小沈阳一夜成名,社会责任感你尽了多少,另外你对艺术的奉献有多少,你凭什么当选五一劳动奖章?
白岩松:
其实我觉得有很多的事情,刚才大家用一夜成名的时候多少有些夸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许小沈阳的岁数还不是太大,但是它只不过是一夜之间在春晚的这个舞台上被大家知道了,但是前两次没上成春晚舞台上的那种沮丧和自己落寞的离开北京,恐怕也没有人去关注。另外在整个刘老根大舞台上,这么多年去扮演二人转所付出的辛苦也没有人去管,也许我觉得沈阳人可能更了解他,所以沈阳的五一劳动奖章奖给了他,一方面代表他过去这几年替沈阳打开了一炮,作为一个新的大家会去讨论,是不是赵本山的继承人等等,另外它现在已经变成一个产业,比如仅仅本山集团据资料显示,给沈阳市交的税就超过1000万,沈阳市好多二人转舞台,它慢慢成为一种旅游项目,也是一种投入,也有好多人在这里默默工作,是不是对这个行当的一种尊重,是不是这样的行当大家就可以不理它,反正他名利双收,不一定吧,苦的时候大家没看到吧?
主持人:
我觉得小沈阳这个人得这个奖,个人姑且不提,作为他这个现象这么一个符号,它可以说是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变迁。
白岩松:
对,既然是300名,我很看重这一点,300名是不是更多的涵盖了所有该被纳入到劳动者的行当,如果这样的话,才能体现出社会的一种公平,你不能嘴上说,大家辛苦,大家都是劳动者,别忘了最初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在讨论知识分子该不该算劳动者,然后有很对立的话,要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那是一种革命思维,后来慢慢改革的时候,改革就是一个不断扩充劳动者范围的一个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意味着一种社会进步,不再是很多行当被大家歧视,其实既有政策上的歧视,这当然很可怕,现在慢慢在扩宽。比如前几届的党代会已经陆续出现了,私营企业主成为党代表,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很大的标志,否则过去总会提无产阶级,现在这个概念慢慢也在扩宽,我觉得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另外政策上不能歧视,其实还存在某种内心的歧视,你给我笑可以,我笑得哈哈的,我天天只要看着小沈阳就愿意看,二人转我也愿意听,一听你得了荣誉,这哪能行,我觉得我们骨子里还依然拥有着一种对戏子的“某种不尊重”,《梅兰芳》电影看过,记得当时里面很经典的一个台词“我们可以被欢迎,但不被尊重。”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我们正常的社会里面应该拥有的一点,但不意味不对他们进行很多的束缚,不去推动他们去为社会尽更多的责任,我觉得这一点小沈阳在未来的成长岁月中必须去多做,你既然拥有了这样一种认可,怎么去回报这个社会,我觉得不管从内心的良心,还是职业道德,还是社会对劳动者尊重之后,你必然要反馈给社会的一种动力来说,都必须要去做。
主持人:
刚才我们关注的是劳动者小沈阳,在稍候的节目中我们会继续关注劳动者蔡伟。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再关注劳动者蔡伟,他的命运是如何转变的。
(播放短片)
解说:
三轮车夫变身博士生,近日,这条新闻持续升温,成了媒体热议的焦点,38岁,高中学历,8个月前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的蔡伟,现在被复旦大学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为录取蔡伟,裘锡圭等三名著名学者之前联名写推荐信,报送教育部并得到许可。15年前就下岗的蔡伟,此前靠摆小摊维持生计,仅够温饱。然而他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常写信给学界泰斗裘锡圭探讨学术问题,颇有见地,最终赢得博导青睐。知名博导录取三轮车夫,两个阶层反差如此强烈的头衔,在学识上碰撞出火花,立刻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热情。
其实,高中学历直升博士这样破格录取的事并不新鲜,民国时代,梁漱溟、沈从文直接当北大教授,类似的事情不少见,而在现在,一些博导为了争取科研项目和资金,热衷招录有社会资源背景的学生,换取金钱或权力的青睐,还有一些博导却在僵化的招生体制下,因为招不到货真价实的博士生,拍案而起,于是,博导录取一个三轮车夫就成了稀奇事,甚至被人传为佳话。有媒体评论,三轮车夫读博是草根的胜利宣召,是为梦想奋斗的传奇故事,而此事件似乎也在昭示着我们,虽然基层间存在缝隙,但有融合交汇的机会。
2004年社科院编写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一书,对当代中国十大阶层进行排序,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位于第一位,而排在社会的最底层的是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市无业或失业、半失业者,这个排序让人感慨时代的变迁。解放初期,曾称作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工人是最谣言的群体,是重要的经济支柱,大庆铁人王进喜、淘粪工人时传祥作为一代劳模,是亿万人心中的榜样,然而如今工人、农民却成了生活待遇偏低的弱势群体,昔日的工人文化宫、工人疗养院也大多徒有虚名。此外,经济危机、产业不景气的压力让他们更加边缘化,如今,劳模依旧年年评选,明星和企业家也加入了劳模的队伍,然而对于劳模中的普通工人阶层来说,除了一纸荣誉却很难得到明星待遇,对此,《工人日报》发表文章,请给普通劳模更多关注,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要多关注工人农民群体的物质待遇,和不差钱的劳模小沈阳相比,底层的劳动群体不仅需要社会价值认同,更需要物质关照,而仅靠五一节集中宣传和颁发奖状、奖章是远远不够的。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来连线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蔡主任您好。
蔡继明(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
我们知道社会不断的变迁,现在劳动者的概念是不是范围也比以前更大了?
蔡继明:
是的,劳动者由原来的简单的体力劳动,现在扩展到了脑力劳动,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也扩展到了第三产业,劳动者的范围确实是不断的在扩大。但是我还是不赞成把劳动者的范围过分的扩大,比如说把它泛化,比如说一些私营企业家我觉得是不能够列入劳动者的范围,当然更不能够评劳模,因为这个社会毕竟是划分为阶层的,劳动者阶层,管理者阶层,私营企业家是私有者,它主要的不是以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所以是不应该划到劳动者的范围里面,更不应该去当劳模。
主持人:
这是您对劳动者的定义,您怎么看像刚刚我们在短片里面看到的,蔡伟由有一名普普通通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三轮车夫,现在变成了博士的现象?
蔡继明:
我是赞成这样一种选择,因为在教育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孔子那个时代都可以做到有教无类,那么教育部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比如说必须是本科生才能读硕士,硕士毕业有了文凭才能够读文凭,这是对一般的专业,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也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特殊的专业和特殊的人才,我想不拘一格选人才,这个也是必要的。
主持人:
您觉得现在对于底层的这些劳动者,他们通向社会上面的阶层的通道存在吗?
蔡继明:
现在比过去通道越来越宽阔了,特别是通过教育,我觉得教育是缩小各种阶层差别,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别,高层的和底层的,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差别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必要的,也可以说是非常根本的途径,像刚刚谈到的一个三轮车工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一下子进入博士学位,农民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通过学习上大学,他也可以获得提升自己走入城市,走入中高收入阶层机会,我觉得应该说比改革开放前机会越来越多了。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回报 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