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文明宁波 共同的骄傲
透过“文明元素”品读文明城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1月22日 08:2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在黄鹂社区工作的外来保洁员上了“笑脸墙”。(丁 安 摄)

我市各界群众捐赠的物资陆续装车运往贵州贫困地区。(丁 安 摄)

  图为2007年12月11日下午,央视《文明中国》栏目在我市录制节目时的场景。(叶维龙 摄)

  核心提示

  春节前,宁波再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实现蝉联目标,令全市上下欢欣鼓舞、信心倍增。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央文明委颁发的最高荣誉,是对一个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综合考核评价,涵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对城市发展水平、文明素质、开放程度、和谐水平的一种肯定,其中也包括市民的文明素养。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文明委主任毛光烈指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容易,保持更难,这一荣誉是全市新老宁波人长期以来共同努力的结果,功劳归于大家。

  3年来,全市新老宁波人时时处处想到自己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市民,以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奉献,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无私付出,在各个方面体现全国文明城市应有的水平和素质。正是他们,构成了一个文明城市独特的“文明元素”和“文明细胞”。

  3561服务班——

  一张张动人的笑脸

  本报记者 沈朝晖

  昨天上午,宁波汽车南站候车大厅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几名身披“追寻雷锋足迹,弘扬绿叶精神”绶带的姑娘看起来特别显眼,她们一会儿帮着旅客拎包,一会儿为等车的旅客倒水,一会儿耐心地为前来问询的旅客讲解该到哪里检票上车……她们默默地忙碌着,为急于回家过年的旅客带去丝丝暖意。她们就是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的姑娘们。

  张奇就是其中的一员,是这个闻名全国的3561服务班的副班长,昨天她的岗位是值班站长。

  上午9时半,张奇微笑着面对每一位走向她的旅客。一名始发站是客运中心站的旅客拿着票问她该到哪里候车,她拿出一张小纸条给旅客,里面记有客运中心站的地址、电话和公交车线路,这名旅客道谢着走了。

  记者看到,她的工作台上放着很多这样的小纸条。一名刚买了24日从客运中心站到江西赣州车票的中年旅客,问她从长丰到客运中心站该怎么走,路上大约多长时间。由于这名旅客地方口音浓重,也听不大懂普通话,张奇耐心地弄清楚了他的问题,又费了很大的劲给他解释明白。这名开始有点心烦气躁的旅客露出了淳朴的笑容,张奇也绽放出了轻松的笑脸。

  不断有人来问询,张奇始终不厌其烦、面带微笑,来问询人的都是满意而归。稍有空余时,张奇来到候车乘客中间。10时15分,张奇看到一名拄着双拐的旅客进来,连忙主动迎上去,问他去哪里,得知他去杭州后,就帮他提了包,并带着他去高速大巴候车区。此时,有一班到杭州的班车已排着长队在检票上车,张奇跟检票员说了以后,就领着这名残疾旅客打开旁边的通道把他先送上了车,这名旅客连声感谢。

  张奇和她的3561服务班的姐妹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短短几年间,成千上万封感谢信从全国各地飞来,诉说这些姑娘们给予他们的雷锋般帮助和周到服务。3561服务班由此成为宁波一个响亮的服务品牌,代表了宁波窗口行业的文明形象,并相继获得宁波“文明之星”、“浙江骄傲”最具影响力人物等荣誉称号。

  “这次宁波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名宁波市民,感到很开心、很光荣。因为工作关系,我们车站服务人员代表着宁波的一个窗口形象,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展现出宁波的文明素质,尽量多做一些方便旅客的服务工作。虽然我们3561服务班的姐妹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我们真情为旅客服务的宗旨会一直继承和弘扬下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奇的笑脸更加动人了。

  “浙江骄傲”年度人物王国军——

  成功离不开文明内核的支撑

  本报记者 张伟方 余姚记者站 吕芳 张伟

  对宁波王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军而言,200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知恩图报的感人事迹经各大媒体的宣传,传遍大江南北,感动了无数人,获得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王国军由此成为我市又一个文明道德典范。前不久,他又以高票当选“浙江骄傲——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

  面对荣誉,王国军十分淡然,他朴实得只有一句话:“没有李信国,没有好心的东北一家人,就没有我王国军的今天!”

  王国军是一个受恩不忘的人。他一直牢记,23年前在他身患重病、千里求医并陷入最无助、最困难的处境时,是在东北的宁波大哥李信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病床前无怨无悔地悉心照顾了他120多天,终于让他重新站了起来。

  王国军又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他事业有成有了能力来报答这分恩情时,他费尽周折、千里跋涉找到了李信国一家,祭拜了李信国大哥的坟墓,出资扶助李信国的遗属,还以恩人的名义每年出资20万元在黑龙江设立了一个教育基金,用来资助贫困学子。

  “黑土地已掩埋了曾经救命的大哥/姚江水却忘不了千里感恩的夙愿/何谓寸草晖,情义王国军。”这是“浙江骄傲”揭晓晚会上对他的颁奖词。

  王国军的报恩行动跳出了一对一的传统模式,把知恩图报提升到了社会责任这一更高的层次,赋予了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内涵。他报答的不仅是直接救过他性命的恩人李信国和培养出了李信国这样的好人的桃山煤矿,还报答了看起来对他并没有直接和间接恩惠关系的人:比如帮助生病的本企业和外企业的工人,出资建造村文化宫,向镇卫生院赠送救护车,投巨资为一些村子改造道路、绿化环境,出钱参与建造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等等。

  心存感恩,情系他人,让王国军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也让他的企业越做越大,成为了当今全球最大的山梨酸钾制造基地,产品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为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的食品防腐剂,畅销全球。

  昨天,在获悉宁波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消息后,王国军开心不已:“宁波是一座充满爱心和活力的文明之城,获得这个称号当之无愧。其实文明无论对一个人、一家企业还是一座城市来说,都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重要品牌。成功离不开文明内核的支撑。”他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个经常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文明先锋”,让助人为乐的美德一代代传下去,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抗震救灾凯旋的宁波特警——

  行动,以文明和爱心城市的名义

  本报记者 崔小明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迅速反应,派出由103名特警队员组成的抗震救灾队伍,在第二天下午就赶到了地震灾区,成为全国最早赶赴地震灾区的队伍之一。在抗震救灾的70多个日日夜夜,特警队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无私无畏,用爱心和忠诚谱写了一曲动人之歌。

  曾在第一时间率队出征的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政委杨明根清楚地记得,他接到命令是在5月13日零时,在不到12小时中,103个人就做好了一切出发的准备。之所以能做到快速反应,除了平时严格的管理和训练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生活在这么一座充满爱心的全国文明城市,已经形成了“别人有困难,我们去帮忙”的风气。

  出征队员都清楚,到灾区要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没有一个人退缩。这充分体现了文明城市的民警应有的素质和水平。刚刚被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的虞科技去年的几件大事他一件都没落下。年初抗击雨雪冰冻,他到火车南站维持秩序,在冰天雪地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一天,他看到有个人拿着扫把在火车站卖力地扫雪,以为是哪家单位组织过来的。后来一交谈才知道他是自己看到报道后过来的,没有人动员,没有人发动,就是想帮一把手。虞科技被这个小伙子深深地感动了,在这名外来务工人员身上,他看到宁波这座文明城市发出的熠熠光芒。脚麻木了,喉咙喊哑了,他坚持着。

  之后,他作为第二批抗震救灾队员,飞赴四川抗震救灾。20多天中住在蒸笼似的帐篷里,与灾区群众共患难。不久后,他又被紧急调往北京参加奥运安保工作,每天住在板房里,为奥运会的安全举办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回首过去的一年,虞科技看到更多的是宁波日新月异的变化。公交专用道开通了,人们上班路上花的时间少了,可以多睡会儿觉了;社会治安平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了。他相信,新的一年会有新气象,宁波会带着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志愿者代表陈玄光——

  青春和热血:

  文明城市的最好注脚

  本报记者 崔小明

  面对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青年志愿者投身应急保障工作第一线,为城市的正常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4名宁波网友组成的“宁波百川爱心志愿团”到四川灾区绵竹清平乡志愿服务了10天。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市的6名志愿者在奥运赛场尽展宁波风采……

  2008年,我市的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不畏艰险,敢于冲锋,勇于奉献,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绚丽篇章,成为文明城市的最好注脚。

  陈玄光是林家社区“外来务工人员雷锋团”的负责人。2008年,他收获了“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不过,他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推进了“外来小公民健康养护工程”。去年上半年,陈玄光和市卫生局团委进行了洽谈,希望能组织医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做一次免费体检。他的提议得到市卫生局团委的积极响应。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有13家医疗机构上门为孩子们免费体检。目前,已有1200名学生享受到了免费体检。

  他最感动的一刻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一天晚上,他和雷锋团的几名志愿者捧着一个流动募捐箱到社区旁边的一家工地进行募捐。当时,很多外来务工者正在吃晚饭,嘴里啃的是窝窝头,手上拿着咸菜,脚上的泥巴还没有洗干净,听说是为地震灾区捐款,每个人都毫不迟疑地走到捐款箱前,掏出皱巴巴的钱,5元、10元、20元……这一刻,陈玄光的眼睛湿润了。他在想,生活在这样一座爱心之城、文明之城,人人都在享受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人人都在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包括他们在内。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陈玄光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期望,对这座城市充满信心。他说,自己正在做一项调研——关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他相信,有社会各界的帮助,孩子们不仅有书读,还可以做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居民代表袁荷香——

  身边“小文明”带来城市“大文明”

  本报记者 卢 磊

  “我们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是给大家拉一把手、帮个小忙。大家满意、邻里融洽、社区和谐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满头银发的袁荷香老人虽已79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在得知宁波再次评上全国文明城市的消息时,这位社区工作的热心人激动不已。

  袁荷香是海曙区中山社区的老党员。20多年来,她退休不退志,默默地发挥余热,为社区居民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后,闲着有点闷,总想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2002年2月,她发起成立了“文明道德监督队”,每天带着一班老人奔走在社区的角角落落,不厌其烦地做劝导工作,调解数以百计的邻里纠纷,化解不计其数的事故隐患,劝阻了大量有碍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良行为,为文明社区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5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社区“闲账婆”的袁荷香被评为全市“十大文明之星”。而且,在我市荣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称号庆祝晚会上,她还受市委书记巴音朝鲁之托,为晚会启幕。

  “这么大的荣誉给了我,让我觉得不但自己要为大家做更多的事,而且要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做文明人、行文明事。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大家的参与和支持,我们的城市会更加文明和谐。”她说。前年,总想着法子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的袁荷香老人又牵头成立了社区爱心接力站,20多名社区工作热心人聚拢起来,他们或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医买药,或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或为单身老人和大龄青年当“红娘”。看到谁家有点难处,他们总会及时地伸出温暖之手扶上一把。

  让袁荷香老人甚感欣慰的是,在自己的带动下,社区里已经成立了好几支义务服务队,有数百名社区老年人都加入了这些队伍。在采访结束时,袁荷香仍沉浸在喜悦当中:“宁波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是对我们的最高褒奖,我们打心眼里高兴。今后,我们要更加主动地去发现别人的困难、去关心帮助别人,多做一些排忧解难的事,为我们的和美家园增光添彩。”

  北仑区新碶街道新宁波人代表彭道盛——

  争做促进文明和谐“排头兵”

  本报记者 张伟方 北仑记者站 李孟龙 陈未鸣

  “什么叫幸福?生活在宁波就是幸福。我好些在广东、福建的老乡都很羡慕我们呢。”对宁波这个第二故乡,彭道盛丝毫不吝赞美之词。

  彭道盛是一名新宁波人,来自湖北荆州,现在北仑区新碶街道向家村从事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全市330多万名新宁波人的一员,他在去年5月18日全市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发言,并以实际行动为争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彭道盛说:“宁波,这个爱心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以其开放的活力吸纳了我们,用博大的胸怀包容了我们。在这座充满爱心、生机勃发的城市,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市民,有了自己新的生活、新的事业,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坐标。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市民对我们这些外乡人的关心,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源于包容、发自爱心的无限魅力。”2006年,彭道盛所居住的北仑区新碶街道向家村率先成立了新市民的自治组织——“新向家人”管委会,他被新老市民和村委会推举为管委会副主任。

  “我的人生和事业,在这个东海之滨的第二故乡掀开了新的一页,”彭道盛说,“当身患白血病的湖南籍苗族女孩熊胜花接到我们为她募集的3.6万元善款,当我们组建的‘新向家人’篮球队站在了北仑区篮球联赛的领奖台上,当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金色牌匾上凝结着我们的汗水,当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播出我们向家村的感人故事时,我的眼中充满了泪水。是宁波的文明,教会了我们文明;是宁波的爱心,孕育了我们的爱心。故乡、他乡,都是创业之乡,本地人、外地人,都是一家人,新宁波人这个亲切的称号,让我们感到温暖和自豪,也赋予了我们新的生活、新的使命。”

  彭道盛说,宁波,是新老市民共同的宁波;文明,是新老市民共同的责任。去年,新向家村74名志愿者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夜巡,交通文明岗行动,清扫垃圾……去年,村里的垃圾大家用小三轮整整装了130车,彻底消灭了卫生死角,村民也越来越讲卫生了,地上基本看不到垃圾。“现在向家村还真像个小城市呢,不信,请你来参观。” 彭道盛自豪地说。

  慈善人物代表黄斌——

  用爱心传递文明

  本报记者 卢 磊

  “这真是个鼓劲加油的好消息啊,可以说这是新春佳节送给我们宁波人最好的新年礼物。”昨日上午,得知宁波又一次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奖杯,宁波军分区干休所的黄斌老人脸上写满了欣喜。

  85岁高龄的黄斌是一名从抗日战场走过来的老军人,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离休前担任宁波军分区副政委。离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黄斌与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92年开始,黄斌和老伴胡瑞芝共资助了近200个贫困孩子,范围涉及安徽、湖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及省内一些贫困地区,捐出的助学金已达40多万元。

  “我是一名老战士,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做一点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我也从助学中看到了希望,体会到了幸福和快乐。”黄斌这样解释自己的爱心之举。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身影经常在扶贫帮困、慈善助学等活动中出现。在市慈善总会连续举办6年的“彩虹助学”活动中,黄斌夫妇每年都会到场认助贫困学生,他们成为活动中人们最熟悉的人。在市扶贫办针对贵州贫困地区和四川灾区等开展的“万人助学”活动中,黄斌夫妇也都赶到现场,与贫困学子结成对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每年到底拿出多少钱来资助贫困学生,黄老自己都算不清楚,他只有个大概的印象。

  黄老的义举善行被广为传颂,他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中国百名慈善人物”、“全军先进离休干部”等称号。面对如此多的荣誉,黄斌老人很谦虚:“其实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特别是现在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和老伴商量好了,我们在有生之年一定要继续把助学进行下去,尽一个老战士、老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也算是为爱心城市、文明城市添把力吧。”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 保洁 5元 成功 把手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赖小惠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安徽凤阳爆炸
国有股转持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
巴基斯坦爆炸
主播罗京病逝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