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毅 好雨知时节。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一场喜雨,滋润着乡村大地。它让人们看到“三农”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憧憬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改革开放30年,生活富裕了,生产效率高了,村容村貌“靓”了。当初是“瓜菜代”、茅草房,如今是丰衣足食,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初接新娘子用自行车,后来用拖拉机,如今坐小汽车;当初种田使唤耕牛,后来用铁牛,如今联合机械显威力;当初进趟城比过年还新鲜,如今城里人到农村度假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 农村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基石,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唤醒了亿万农民的自觉性、创造性。“砸了大锅饭,磨盘不推自己转。”专业户、万元户出来了,农民洗脚上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0年,广袤农村奇迹般发展,也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卖粮难,增收难,进城难,农民负担过重,基层干群矛盾突出。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政策不断完善,农村生产力不断得到保护和提高。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统筹城乡的发展方略,明确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工作方针,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终结了,种粮农民破天荒地得到了政府的补贴,国家拿出大量资金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九年制义务教育得以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制度逐渐推开,农村养老保险积极试点。近年来连续公布5个中央一号文件,“多予少取放活”明明白白写在文件上,实实在在落在了田野大地。 然而,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改革进程依然任重道远。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有30年改革的宝贵经验。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始终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中央不断深化支农举措,已向全社会发出了这样的强烈信号。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这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转换职能,不折不扣落实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基本农田,切实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还要加强创新,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三农”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农村改革步入“深水区”,遇到了“冻土层”。长期耕耘的土壤地力下降,必须刨开深层的冻土,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深化改革,要赋予农民更大的自主经营权,比如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上,允许农民以转包、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工业反哺农业、支持粮食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更加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打通、理顺城乡统筹的机制体制。 30年前,改革巨轮从农村开始破冰;30年后,改革开放又由广阔天地向纵深推进。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前行,更有足够的理由期待!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