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
宁波港跻身亿吨大港行列
2000年11月8日,宁波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0048亿吨,跻身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亿吨大港行列。此后,宁波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幅度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年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世界排名从第67位上升到第11位。2007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45亿吨,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2位,世界第4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5万标准箱,居大陆港口第4位,世界第11位。世界大港的梦想在东海之滨成真。
2000年11月8日上午6时,宁波港调度室内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实时反映生产进度的电脑终端屏幕清晰显示:宁波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0048亿吨。
翌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致电祝贺: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跨过亿吨新台阶。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宁波港一举跻身亿吨级世界大港行列。
省政府同时要求:紧紧抓住国际航运业向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化方向发展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宁波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再接再厉,奋勇拼搏,在巩固和发展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早日突破集装箱吞吐量百万标箱大关,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宁波港不负所望,集装箱吞吐量次年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21.27万标准箱。至此,宁波港实现了从区域性地方小港到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港的飞跃。
这一亿吨的货物吞吐量和100多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运输量,并不是凭空从天而降,它折射出宁波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轨迹。
1978年5月20日,北仑林大山传来第一声爆破声,1979年4月11日打下第一根钢管桩,北仑1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建设由此拉开帷幕。港口要发展,码头是基础,这一点,宁波市历届领导乃至几代宁波港人达成高度一致,不遗余力,全力投入。到上个世纪末,宁波港率先在国内建成了10万吨级、2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25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最先进的国际集装箱码头。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深水泊位群,为宁波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深水良港尚在襁褓之中的1979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仅为235万吨。随着1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投产并产生效益,1985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迈入我国沿海货物吞吐量十大港口的行列;1988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1991年至1993年,宁波港三年三大步,货物吞吐量以每年1000万吨的增速,迈上了5000万吨的台阶。此后的7年,宁波港又在这一高起点上实现翻番,成功跻身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亿吨大港行列。
接下去的路怎么走?亿吨港是终点还是起点?围绕这个问题,宁波港集团领导班子展开了讨论。在深入调研、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确立了做大、做强、做优宁波港的总纲领。
一组数据说明了“二次创业”的成功:2001年,宁波港集装箱运输量突破100万标准箱;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产量翻番,达到200万标准箱;2004年连跨300万、400万两个台阶,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2005年突破500万标准箱;2006年,再跨两个整数关,达到70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0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超3.45亿吨……计划到2010年完成的“二次创业”目标,到今年年底将提前全面完成。
1985年,宁波港开始尝试集装箱运输时,全年吞吐量仅1315标准箱。这一年,美国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10万标准箱。而到2007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量达到950万标准箱时,洛杉矶港为835万标准箱。骄人的业绩令全世界瞩目,“宁波港速度”因此而闻名遐迩。
从2002年提出“二次创业”到今天,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在世界三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增幅第一,世界排名也从当时的第67位,发展到现在的第11位,今年有望进入前10位。货物吞吐量从世界第11位,发展到目前的第4位。
没有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宁波港的今天。宁波港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国际合作、筑巢引凤,宁波港先后与和记黄埔集团、地中海航运公司、长荣集团、东方海外、中远集团、招商局等国际知名企业合资建设经营集装箱码头。目前,宁波港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运输往来,拥有覆盖全球的集疏运网络,航线超过200条,月航班已超900班。全世界前20大航运集团悉数与宁波建立业务关系。
“所有这些,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想都没法想的,”宁波港集团总裁李令红说,“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005年12月20日,正当宁波港不断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时,机遇再次出现:浙江省政府决定,成立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实现有序开发建设。
岸线总长4000多公里、近岸水深1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达300公里的宁波—舟山港海域,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宁波市委、市政府更是把港口建设视为发展的“龙头”。为港口合作事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嘉兴、金华、衢州,为宁波港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投入巨额建设资金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大碶疏港高速公路、舟山到宁波的大陆连岛工程,为宁波港口打通了集疏运网络“经脉”,以期货畅其流。
赶上一个好时代,又有一个好环境,宁波港必然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据预测,今年宁波港口集装箱运输量将突破1000万标准箱。
高速发展的港口,带动着宁波产业经济和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成为宁波发展的战略选择。
如今,在北仑港区后方,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临港产业带已经崛起,它承担着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大工业及临港服务业,全力打造能源、原材料、先进制造业等基地和国际贸易门户的历史重任。这条产业带上,密集着数百个重量级大项目,形成了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五大临港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超过四分之一。
依托港口发展,城市建设也迈上了快车道,“中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全面推进,十大功能区块加速建设。东部新城启动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将陆续建成。
一个世界级大港的崛起,促进了以国际物流、信息流和国际资金流为标志的“流量经济”加速放大,港口的产业积聚和辐射作用更加明显,成为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
“我们幸运地搭上了宁波港这辆快车才会发展如此迅速。”叶曙业非常忙碌,好不容易挤出五分钟时间接受采访,手机在一旁响个不停。
宏达货柜储运成立于2000年,那时,北仑港区转攻集装箱业务,公司紧跟步伐,在北仑港二期码头附近租了60多亩土地,成为最早为港口配套服务的集装箱堆场。
“别看规模不大,但是凭借天时地利,60亩的堆场没过一年就变得非常拥挤。堆场内,集装箱垒得像座座小山,场外,想进场的货车排起长队。”当时,年过40的叶曙业还是捧着“铁饭碗”的国企职工,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这里从零开始。
那年夏天,叶曙业所在单位改制,面临下岗的他主动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加盟宏达公司组建集装箱车队。4辆小吨位的集装箱货车成为宏达车队的“元老”,叶曙业既是车队队长又是业务员,天天去义乌金华跑货拉货,源源不断地向宁波港输送集装箱。
2003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70万标准箱,成为国内集装箱量增长最快的港口之一。宏达公司先后在北仑港区二期和三期码头开辟新堆场,总面积达到200亩,集装箱储运能力从最初的5000标准箱一举飙升至2万标准箱。
从2004年至今,宁波港集装箱每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幅,叶曙业和他的团队只有铆足了劲才能跟上这趟快车:通过技改,集装箱堆场从原来的人工指挥变成全电脑控制;从8小时工作制变为24小时全天候作业;提箱时间从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短至半小时;车队规模从最初的4辆小吨位集卡逐步扩大到110辆大马力、重吨位、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新集卡;业务范围从省内逐步向长三角区域拓展。
如今,宏达公司从最初的小堆场逐步壮大成集仓储、运输于一体的大型物流企业。“尽管背靠宁波港这棵大树,但是企业一点都不敢松懈。”叶曙业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在信息化上加大投入,以期在竞争日趋严峻的当下向管理要效益。
如今,宏达公司的网站向所有客户开放,有关货物的信息在网上一目了然;投入10多万的“全球电子眼”即将在三个堆场“上岗”,货主和外贸公司代表再也不用到现场监督装卸货,无论他们身在何方,只要打开电脑就能看到实时工作状态。(包凌雁 整理)
讲述
港口产业城市“共生共荣”
宁波市发改委研究员 卢军
放眼全球,世界上的国际性都市90%以上位于海岸线和大河河口的三角洲上,“以港兴城、港兴城荣”成为近百年来国际性都市发展的共同走势。
宁波港从一个内河小港发展成为国际大港,支撑着宁波从江南小镇走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从宁波港对外开放以来,宁波市紧紧围绕“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谋求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式发展。
首先,从港口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港口城市和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经济总量3433亿元,是1978年20.17亿元的170倍。改革开放初期,宁波工业以轻、小、集为基本特征,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目前,宁波工业已经形成三大板块:原有的传统工业通过技术改造成为宁波工业的顶梁柱;快速发展的临港工业成为宁波工业的生力军;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宁波工业新亮点。服务业发展奋起直追,2007年宁波服务业增加值为1390.8亿元,是1978年3.96亿元的351倍,交通、物流、金融、餐饮、旅游、传媒及科技、教育、房产业等得到快速发展。
其次,港口能力的迅速提升,需要现代化城市的依托,而现代化城市又反作用于港口的发展。宁波港多港区格局的基本形成和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催生着人口的大量聚集和城市的迅速扩大。2007年,宁波市区人口230万人,比1978年增加14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9.6%,上升到2007年的40%,市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从1978年的35%上升到2007年的56%。1978年,宁波建成区面积仅18.3平方公里,2007年达到221平方公里,扩大了11倍。同时,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完善,拓展了港口的腹地,有力地支撑了港口的发展。
三十年 情
“表”
点评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爆破 成功 合资 货主 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