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进行生态优化施工,总投资8亿多元,通过建设围堰的措施控制互花米草等生态入侵物种,并将通过对鸟类栖息地进行分区,来优化鸟类的生存环境。日前《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已基本完成,并开始网上公示。
记者从公示中看到,此项工程实施范围位于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面自北八滧水闸开始,南部大致接崇明东滩1998大堤中部,西以崇明东滩1998大堤为界,东边界为2007年4月互花米草集中分布区外边界以外约100米处。实施范围总面积为24.19平方公里。其中8.98平方公里位于保护区核心区,5.33平方公里位于缓冲区;9.88平方公里位于实验区。工程总投资81507.39万元,计划2010年10月底竣工。
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工程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互花米草是滩涂水域常见的一种植物,为外来入侵物种,素有“水中的一枝黄花”之称,对东滩的自然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控制互花米草的生态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规划,将通过新建一个25公里长的围堤构成整个项目实施范围的外边界,从空间上阻断互花米草继续向外扩张。对于互花米草的清除和控制,近期以物理控制法为主,通过刈割、水淹、晒地等方法来清除;远期则以生物控制法为主,采用定植、调节盐度与水位控制互花米草。
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具体内容是,对鸟类栖息地进行分区,从有利于鸟类群落稳定、栖息地改造的可行性和工程成本等方面考虑,设置鸻鹬类主栖息区(A区)、苇塘区(B区)、雁鸭类主栖息区(C区)、鹤类主栖息区(D区)和科研监测管理区(E区)。此外还将通过在98大堤内开挖环形随塘河,在项目实施范围内补植芦苇、海三棱藨草,设置粗放型生态鱼塘等措施来优化鸟类栖息地。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