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也为了见证30年来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本网推出“亲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故事”征文征图活动。即日起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章和图片,要求贴近现实,短小精悍,具有时代特征;时间跨度可纵贯改革开放30年宁波的所见所闻、巨大变化;描绘30年来身边的积极变化,讲述幸福感受等。详细
海涂地上的现代化工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8年11月24日 09:43

  1976年,因筹建中的浙江炼油厂急需一批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于是我和上千名来自祖国各地的石化系统职工携妻拖子,坐火车,乘汽车,辗转千里,赶往宁波镇海,前来支援这家新的炼油厂。

  由于年青时曾在上海生活了近十年,所以沿路我兴奋地和妻女描述着想象中那座与上海大都市比邻的美丽滨海城市,憧憬着以后的美好生活。毕竟从祖国的内陆再次回到了沿海地区,那种心情是何等的激动与愉悦。可当汽车把我们拉到目的地后,望着眼前除了一望无际的棉花地与荒芜的海涂地,我心顿时就凉了。这哪里有一丝大型工厂的迹象或气氛?到是与我曾支边、支农时所看到的情景毫无相差。现实与我事先的想象差距实在是太远了,那颗曾期望与憧憬的心仿佛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冰窟窿,来前的澎湃激情顿时化作了过眼云烟。疾劲的海风不着痕迹地掠过我的脸敛,一朵朵随风而逝的芦苇花如同我当时伤感的心。

  既然是自己做的抉择,那就不应该后悔,况且也没了回头路,于是我作了扎根吃苦的准备。当时虽然已成立厂医院,但还没有门诊楼,整个医院就是用大竹席围起来的几个简易大棚,不光医疗器械简陋,甚至连医生、护士也紧缺,我和许多同事都成了身兼多职的“超人”。记得当时,我在外科主刀的同时,又兼上了皮肤科的医生,有时儿科人手紧张,我还得跑到儿科,边哄孩子,边给他们看病。

  当年5月,我见证了建设浙江炼油厂施工单位打下的第一根桩,于是,在这个荒芜的海涂上慢慢地有了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耸起了一座座庞大的铁塔,连起了一根根锃亮的管线,终于使我感受到了工厂的气息,同时医院的大楼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建了起来。仅过一年,我就和同事们一起搬进了用砖瓦建起的四层医院门诊大楼。又隔一年,这家才年仅“三岁”的炼油厂,一次性开工投产就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当时,许多职工捧着那一小瓶样品,兴奋地敲着锣,打着鼓,举着大红喜报向省委报喜,因为这毕竟是我们浙江省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所生产的油品。接踵而至的喜悦驱散了那曾压抑了三年心头的伤感,涤尽了体内郁憋的闷气。

  1984年,当我走上了公司医院的领导岗位时,医院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各科室配置完善,医务人员不用再像“超人”一样身兼数职,可以一门心思地投入在自己的专业中。医院自行开发研制的部分医疗技术,如“烫伤膏”的研制与应用还在当时国内医疗系统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进入九十年代,医院不但有了先进的进口治疗仪器,还拥有二辆让同行们羡慕不已、配置齐全的医院专用抢救车。

  虽然我长期从事炼油厂的后勤卫医工作,但也在日常的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公司不断跃进的生产规模。仅仅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这里相继建起了一套套规模更加庞大的生产装置。放眼四顾,原先的空荒地早已成了管线和塔林的“海洋”。陪同兄弟单位同行参观时,听着他们“啧啧”的赞扬声,瞧着他们惊讶的表情,须臾之间,让我有了一种如拂春风、如润温泉的惬意,连徐徐的夏风在我心里似乎也完全不同于四年前的海风,吹得我心如高楼下在小河中盛开的荷花一样舒展开来。

  大前年,我终于到了退休的年龄,带着一份眷恋的情愫,我褪下了穿了近三十年的白大褂,告别了见证了镇海炼化公司近三十年巨变的医院。如今,我已是一名子孙缠膝的花甲老人了,望着镜中花白的双鬓,不由得唏嘘岁月的匆逝,但看到在我们一代代炼化人的努力下,原先这块荒芜的海涂地发展成如今原油年加工能力超1600万吨的中国最大炼油公司,挤身于中国十强企业之一,谱写了新中国炼油事业的壮丽一页,在历史的坐标系上划下了一道光辉的轨迹,我又感到甚是欣慰。

  今年,经国务院批准,镇海炼化公司100万吨大乙烯工程已全面投入工程的建设安装阶段,我想,新一代炼化人所描绘的宏伟蓝图必定会让这块土地更加的绚丽多姿。(顾学林)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车把 一批 白大褂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