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竞争。中残联组联部“基层组织建设岗”一职以4723比1的供需比稳居榜首,成为本次考试第一抢手职位。另据统计,截至24日24时“国考”报名截止时,报考审查通过人数已达97万余人,比去年增加20余万人。
如果我们作横向对比,就会发现仅就账面工资而言,公务员在各个行业中只能居中。所以,据说在长三角、珠三角某些城市,一流人才往往弃公务员而不就。然而,公务员考试的狂热,或许已经证明这种说法只是一个无法考证的传说;同时,似乎也能够证明,在各大职业构成中,公务员以其工作的稳定性、前途的上升性、收入的潜在性,而独具魅力。
仅就个体而言,我们应该承认公务员热是理性的。作为经济理性人,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人生前途、选择就业方向的权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公务员群体的相对稳定与中小企业员工的动荡不安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人求稳怕乱的本性,也不能狭义地把公务员热归咎为官本位的影响,更不能将其理解为“奔隐性收入而去”。因为,绝对不能排除,在备考公务员的大军中,不少人是为一番理想而去,是想在更大的平台上履行“为人民服务”。从这意义上来说,即使出现千军万马共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场景,我们也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毕竟,这是个体的选择,而且这种选择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
然而,就整体而言,公务员热出现却是非理性的,这样说并没有贬低公务员群体的意思,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不少国家中,一流人才是不会只选择公务员作为主要的就业目标的。就整个国家而言,公务员这一职业群体的存在,是依赖于其他群体的。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确需要对各种社会事务进行行政管理,但是这种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及时的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创造力的迸发,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由于分工不同以及行政管理本身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公务员群体在创新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毋庸讳言,虽然今天我们的创新、创造力在急剧提升,但就现实而言,我们与世界的水平还存在差距,某些领域差距还特别巨大;促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激发社会的创造力,调动各种人才在各个领域施展创新才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一流人才都投身公务员群体,那么整个社会的创新、创造力何从保证?那我们热盼N年的诺贝尔奖何时会花落中国?因此,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民族前途来看,公务员热的出现是非理性的。
总之,我们要尊重个体的理性选择,但对社会非理性的一面也要保持警惕。两者之间的平衡,既取决于无形的手———舆论的力量;更取决于有形的手———行政的力量,构建各个职业之间的平衡,消除灰色收入,让公务员这个群体归于平淡。从这意义上说,对于公务员报考的狂热,要泼一点冷水,尤其决策者,更应冷静思考,拿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切莫推波助澜,做出损伤创新、创造力之事。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工资 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