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书馆”24小时免费为读者服务;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一卡“通借通还”,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市民出门15分钟之内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提供的服务;每个周末都能听到免费的各类公益性讲座;广大农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这些在宁波不是愿景,而是现实。 如今的甬城,公共文化设施完备齐全、公共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公益文化服务便民亲民,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万户千家。 完备齐全的公共文化设施 漫步甬城街头,气势恢宏的大剧院、新颖别致的音乐厅、充满乡土特色的美术馆、富有现代气息的市游泳健身中心、融入自然和历史的博物馆……这是市政府打造的“三江文化长廊”和“八大文化设施”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十五”期间,市财政共投入近45亿元打造公共文化设施,全市已逐步建立起市、县(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三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05年年底,全市投入资金2098.8万元,实现了乡镇和行政村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率达到100%,到去年底,市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已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通有线电视。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从2003年开始实施,累计投入5700余万元,至2007年年底,累计建成4513个基层服务点,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教育与科研网、文化网已经延伸到户,基本实现了对农村、城市社区和中小学校的全面覆盖。 截至2007年底,全市所有的县(市)、区都建有文化馆、图书馆;全市92%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 多姿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 从2003年起,市政府开始探索对高雅艺术演出实行政府补贴,前三年,市财政投入高雅艺术的补贴资金近2000万元,积极鼓励和引导专业剧场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确保各剧院实行低票价运作,满足广大群众对高雅艺术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 去年,公共财政补贴600余万元,宁波逸夫剧院、宁波大剧院和宁波音乐厅3个市级主要剧场的高雅艺术演出达到300多场次,接待观众达数十万人次;凤凰百花剧场等市区其他剧场演出150场次,全年共接待观众34.5万人次。 宁波美术馆自2005年10月开馆以来,有20余万人次群众走进这座艺术的殿堂,欣赏各类展览80余场,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和普及性讲座近30场,美术馆真正成了一个“亲民”的美术馆。 每年各类公共文化活动达2000多场,参与人数达百万人次。同时,企业文化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商贸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国际茶文化节、浙洽会、开渔节、服装节、出口商品交易会、旅洽会、食博会、消博会等一年一度的重大节庆展会等,一系列内容各异的公共文化活动令市民目不暇接。 近几年来,我市相继举办、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九届中国戏剧节暨第12届中韩日三国戏剧节,第九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流行音乐大赛,连续五年的“春天送你一首诗”全国主会场活动等,精彩纷呈的国家级大型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 在广大农村地区,“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从2005年开始实施,市、县(区)两级政府财政补助1500多万元,截至2007年年底,在农村放映电影达4.39万场,演出戏剧3000多场,提前三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便民亲民的公益文化服务 近年来,宁波市公益文化服务不断开拓服务新领域,推出服务新模式,开展“群众文化需求点点点———你点我讲、你点我演、你点我购”,并以“零门槛”的方式向全国招标公益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公益文化服务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居民小区、企业车间、建设工地、乡镇村落,一系列便民亲民的举措深受群众的好评。 今年1月10日,图书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7月14日,市图书馆又开通网络图书馆,全市11个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都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览百万计的报纸期刊、电子图书等,这标志着我市“24小时图书馆”时代来临。而一些特色服务,如人性化的“你点书,我买单”服务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真正的主人;“一卡通”服务让持有一张借书卡的读者能共享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300万册藏书的资源;“流动图书馆”等服务,主动把图书送到重点工程工地、农民工子弟学校、敬老院、部队、农村等地。全市文艺界也通过结对、资金或图书帮助等形式,帮助全市山区、海岛和经济文化相对薄弱地区的农村,建设农村文化书库,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 免费的公益性讲座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去年,公益性讲座“天一讲坛”举办了30多场,今年,又新增了“市民大课堂”、“群星课堂”等。每个周末的下午,各类主题系列讲座雅俗共赏,理趣兼具,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舞台。此外,2005年启动的公益性文艺讲座“三江艺谭”,免费向广大群众推出名家名作赏析讲座,已累计举办各类讲座132场次,受众达3万余人次。 民办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007年,全市兴建民办博物馆8家,宁海的十里红妆博物馆、象山的张德和根艺美术馆等已渐成规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全市联合院线、万达院线等4条电影院线“百舸争流”,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我市文艺精品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20集电视剧《天地粮人》获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越剧《阿育王》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首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越剧《藜斋残梦》、姚剧《母亲》获中国第九届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广播剧《它山堰的儿女》获中国广播剧专家奖和政府奖一等奖;《静静的胡杨》、《淘气包马小跳》获中国广播剧专家奖一等奖;青瓷瓯乐《越·瓷风》、表演唱《老墙门》、广场舞蹈《象山渔鼓》获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甬剧演员王锦文、越剧演员张小君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辛雪莉获中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刷新了我市文艺精品创作史上的获奖记录。 2007年在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广播剧《静静的胡杨》、《淘气包马小跳》获优秀作品奖,电视剧《天地粮人》、图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歌曲《江南青青竹》获入选作品奖,实现了我市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史上的新突破。 文化润泽生活,文化丰富心灵。 2006年,“浙江百村农民文化生活调查”课题组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农民对“文化生活满意度”和对“文化下乡的满意度”均居全省最高;2007年,市城调队组织的“城市居民生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位居所有项目的首位。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群众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认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如春风化雨,在滋润着百姓生活、滋养出城市的文明同时,也在日益推动我们这座城市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陈朝霞\文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出口 出口商品 出口商品交易会 交易 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