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二日电 题:推进“农改” 稳定大局 本社评论员 赵建华 周日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外宣称,“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中共谋划了事关全局的农村改革发展;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之际,中共强调采取灵活审慎的经济对策,力求四个稳定——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和社会大局稳定。 外部需求前景难料之时,要想保证经济增速,中国启动内需已变的更为迫切。这就需要“仰仗”人数超过七亿的中国农民,需要尽快地提高他们的收入。 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刚刚有所收敛之时,要想保证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就需要增加粮食等农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业的效率和规模,千方百计地保护耕地。 在一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快车面前,农村的速度明显落后。“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农民增收依然困难。” 此前,外界曾猜测,在是次以“三农”(农村、农民、农业)为主题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将宣布在农村推行一场重大改革。土地流转、农村金融,都将在政策上有所阐述。但在周日晚间发布的公报中,这些都未出现。 对于执政的中共而言,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土地一直被中国农民视为“命根子”,算得上是中国“天大的事”。它直接关系到十八亿亩耕地、七亿多农民,更关系到十几亿中国人的饭碗。要对它进行改革,远比在农村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医疗改革、免除农业税,复杂得多。 如果把工业、城市,看成是中国经济“主力军”的话,那么“三农”则是这一切的根基。此时,中共选择了保留现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失务实、灵活而审慎。同时,继续让工业、城市反哺“三农”,打造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力求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今后十二年的时间里,中共打算让农民收入翻番,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供给。 起家于农村的中共,熟知“三农”问题深浅。千头万绪面前,中共首先稳住了脚跟。在“三农”面前,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魄力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