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与2008年的申论考试大纲相比,没有变化。尽管如此,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在题型上,每年申论考试的设问形式还是非常灵活,不断变化的。对此,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第一教研室主任钟君老师结合申论考试大纲,谈谈申论考试的“变”与“不变”。
申论考试“变”的是命题的材料和题目的设问形式。首先,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社会实践的变化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不同的社会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相同的社会问题由于切入的角度不同,也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材料的变化是绝对的。其次,题目的设问方式也是不断创新的。纵观近几年的国考申论试题,设问方式从未出现过雷同,例如2008年国考申论就出现了归纳争论的焦点、概括启示、分析观点和修正和完善答复的题目。因此,可以断定,即将到来的2009年申论考试在设问方式也一定会有所变化。可以说,设问方式的变化也是绝对的。
有绝对的“变”,也有绝对的“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的申论考试对能力的考察,即申论主要是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实质上,上述能力说到底就是一种思维的能力。申论是一种思维,申论考试的最高境界就是“得其道,忘其术”。要想在申论考试中致胜,就必须从思维的高度上把握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申论思维。
首先,申论是归纳性思维,不是演绎式思维。申论答题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性思维,不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式思维。申论命题和申论答题是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径。申论命题是演绎式思维,即命题专家确定申论所需考察的抽象主题之后,根据特定事实具体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设计材料,完成命题。而申论答题则相反,考生要完成的则是对材料中所隐含的特定事实的表现、原因和对策的归纳、概括和梳理。这启发我们,申论考试要从宏观上把握材料的内在逻辑,善于从具体的材料中归纳出抽象的观点。答案要力求高度概括和精炼,防止琐碎和零散。正如考试大纲所言,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其次,申论是辩证性思维,不是教条式思维。申论考察的重点是思维,尤其是全面的、灵活的辩证思维。辩证法是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其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申论考试绝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绝不能撇开材料自由发挥,绝不能片面、僵化地对待特定事实。要全面地概括材料的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原因和评价问题。要根据问题的特殊性,灵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尤其不能把一些思维的范式,如“万能八条”当成不变的教条和现成的答案。更为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把多变的设问方式还原为大纲中的四个基本类型,即阅读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和写作论证的题型。例如,2008年的“启示”题可以还原为阅读概括题(但要以对策的形式表达出来),答复题可以还原为提出对策题。
再次,申论是规律性思维,不是经验式思维。为什么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能发现浮力定律,而曹冲在“称象”时没有,这就是规律性思维和经验式思维的区别。善于思考的智者总是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并且根据规律揭示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经验主义者的眼光是面向历史的,只能从死记硬背过去的教条,不能从历史特殊性中发现未来的普遍性。申论考察的重点不是经验性的知识,而是公务员解决社会具体问题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思维。社会问题和社会实践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其解决方案的各不相同,但是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思维方式(如“万能八条”)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此,我们切不可把普遍性、规律性的抽象思维与特殊性、经验性的具体答案混为一谈。
最后,申论是实践性思维,不是空想式思维。申论考试要“顶天立地”,即“理论顶天,实践立地”。在这里,首先是“实践立地”。实践的丰富性决定了申论的复杂性。申论考察的是驾驭理论、立足实际的实践式思维,绝不是不着边际、空发议论的宣泄式、空想式思维。不论是归纳性思维、辩证性思维,还是规律性思维,都是建立在对材料中特定事实的客观、全面和系统地把握之上的。离开了特定事实,离开了材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从抽象意义上来说,“变”与“不变”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在备考中能不能真正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把握申论考试的思维实质,并且能把这些思维和技巧真正地、具体地应用于考试,使其能为考试的利器,恐怕就必须要靠勤奋了。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达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