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保税区南区。
宁波保税区开发建设初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场面。
宁波保税区当年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
核心事件
国务院批复设立宁波保税区
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北仑港南侧设立宁波保税区。宁波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外”的运作模式,是由海关实行特殊监管的经济功能区,区内企业享有“免证、免税、保税”等特殊政策。这是浙江省惟一的保税区,作为一种“比特区还要特区”的试验性开放区域,宁波保税区的成功运行,掀起了浙江省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高潮。
宁波接轨世界经济步伐由此加速
朱宇 冯瑄 甘泉
1986年3月,深圳。国务院宁波开发建设协调小组召开第六次协调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在宁波北仑辟建保税区的方案。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保税区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保税意味着免税,即免除通常情况下进出关境时所需缴纳的各种税收。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还不到10年,宁波提出设立保税区,在很多人看来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但是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的肯定。
“在宁波辟建保税区,可以考虑。可以进行研究,条件具备时,可以先行一步。”谷牧当时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务院宁波开发建设协调小组组长。
谷牧同志的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宁波的口岸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尘封的千年商埠重焕生机。
特别是1984年,宁波被赋予外贸进出口自主权,进出口外贸更是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宁波外贸总额已跃居全国13位,全市100多家外贸公司与全球3000多家客商建立了业务关系。
谷牧同志的话,给了宁波筹建保税区以极大的信心。这次会议后,宁波市委、市政府立即组织专门班子,对辟建宁波保税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各项基础工作。
当时的设想是,在宁波北仑港区划出一段海岸线和陆地,建立一个对外贸易加工港区,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次年5月,天津港保税区获批。
宁波申报保税区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1991年8月,时任浙江省省长葛洪升在北仑开了一个现场办公会议,专门就《关于建立宁波北仑保税区的方案》进行了审议。
会议议定,以三小区(小山工业小区、青峙工业小区、港前工业小区)启动带动宁波北仑港开发。
而三小区中的港前工业小区,紧靠北仑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是开展保税仓储、国际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的最理想区块,其发展目标就是保税区。
宁波市政府明确提出,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批准,一方面开始建设保税工厂、保税仓库,规划面积为4.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0.8平方公里,逐步扩大各项保税业务,并向港区拓展,为国际中转服务。
市政府的想法得到了葛洪升的肯定。葛洪升认为,这块土地的开发,将带动整个宁波甚至全省的经济发展,要求在八五期间尽快建设开发保税区。
1991年8月21日,市政府正式向省政府提出了包含这一想法的《关于加快北仑港工业区开发建设实施意见的报告》。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为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将沿海地区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务院决定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一些做法,在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建立保税区。
东方风来满眼春。时任北仑港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的赵优说,“宁波保税区能批下来,确实是乘了邓小平南巡的东风。”赵优后来自始至终参与了保税区的规划、报批、开发建设。
1992年2月,宁波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宁波保税区领导小组。时隔半年,分管副市长率队飞赴北京,向国务院副秘书长何春霖同志和特区办领导就保税区问题作了请示汇报。
特区办领导再次肯定了在宁波北仑设保税区的决定,并提出要深入进行保税区功能的研究,结合宁波港条件,解放思想,创造条件,真正把转口贸易搞起来,并要求宁波提高投资项目质量,积极引进国际上有影响的集团和国内大公司。
前方加紧报批,后方的各项基础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展开。9月5日,保税区第一期0.592平方公里土地出让手续完成,当时我国特大型企业集团——华能集团和宁波市、港务局及香港华能等单位合资,成立了华能联合开发公司。
华能拿到第一张土地合格证书后,承担起了这块土地的开发任务。回填海塘、场地平整、开挖界河、道路建设、围栏基础与隔离网制作、排水排污管线铺设等,一切都按保税区的规划要求如火如荼地展开。
到了10月份,有关保税区的各项管理条例和政策法规也已拟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关对进出宁波保税区货物、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的监管和征免税实施细则》、《宁波保税区管理办法》、《宁波保税区外汇管理实施细则》、《宁波保税区人员和车辆进出管理办法》等。
1992年11月19日,北京传来佳音——宁波保税区获批。这一天将载入宁波的史册。
国务院批文明确,宁波保税区设在北仑港南侧,面积为2.3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2平方公里,保税区四周要按海关要求设立隔离设施,并经海关检查验收后启动。所有参与宁波保税区设立工作的人们,无不欢欣鼓舞。
1993年3月28日,宁波保税区第一期0.592平方公里开发区域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正式封关运作。
1993年12月28日,经海关总署验收,保税东区1.2平方公里全面步入规范化高效运作轨道。
其实,保税区从获批到首期地块验收通过,前后不到100天,已有50余家注册企业,总投资近2亿美元,宁波速度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而这得益于宁波保税区独具特色的行政体制改革:一切为投资人服务,一切为纳税人服务。它一改其他保税区由政府组织建设的路子,实行政企分开,采用公司制管理体制,解决融资问题。
1994年10月18日,保税西区1.1平方公里区域也顺利通过了海关验收,至此规划总面积2.3平方公里的保税区全面投入运作了。
2002年1月13日,海关总署复函同意宁波保税区以地块置换方式设立宁波保税区南区,区域面积0.4平方公里。自此,宁波保税区形成东区、西区、南区“品”字形发展态势。
一个“免证、免税、保税”、“境内关外”,按国际自由贸易区运作的特殊区块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按国际惯例办事,与世界经济接轨。”这是时任宁波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柴利达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有限的区域,无限的发展。曾经是一片蔓延着芦苇和荒草的滩涂,经过16年的成长,拥有了液晶光电产业园、计算机产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软件园等多个园区;截至今年8月,它80多亿美
元的进出口总额占到了整个宁波市进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
16年来,在这块神奇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创业者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试验。保税区以港口为依托,借助国家和地方政府赋予的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参照国际自由贸易区惯例,不断以政策育功能,以功能促开放,全面拓展外向型经济,区域经贸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示范区。
16年来,这个窗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因为它,才有了宁波千军万马的外贸企业;因为它,才有了我国保税区外汇管理条例出台;因为它,宁波经济加快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
现在,16岁的宁波保税区正迈步走进它的花样年华。
讲述
东海岸边的拓荒者
赵优 原北仑港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宁波保税区管委会原副主任
现在的宁波保税区,若连在一起步行绕一周只须1小时,但她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和对宁波、全省及整个华东地区甚至全国形成的经济辐射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16年前,宁波保税区是乘着邓小平同志南巡的东风诞生的。它的出现拉开了宁波对外经济开放的大格局。
依靠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抓住机遇求发展,才有了宁波保税区的今天。
宁波保税区是从原来的港前工业区发展而来的,我当时任北仑港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后任宁波保税区华能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宁波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自始至终参与了保税区的规划、报批和开发。
事实上,到底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保税区?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因为,当时保税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可以说还在实验阶段,此前第一批保税区由于批下来的时间还短,还未取得成功的经验。所以在当时情况下,压力还是很大的。
保税区设立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我和同事们考察了一些已批运转或待批的保税区,仔细研究了上海等保税区送批的材料,然后根据我市港口的特点搞保税区规划。
首先是选址,定的就是现在这个地方。但是由于原来规划中的这块土地是港口发展规划用地,必须统筹兼顾北仑港发展、保税区设立和当地农民利益,经过充分协调,各方面顾全大局,积极支持,为确定保税区规划赢得时间,使我们能够尽快编制上报文件、保税区政策、当地农民搬迁政策等,最后定下来,才由市政府报省政府再转报国务院特区办待批。
当时深圳流行一句话“效率就是生命”。其实从前期准备到最后报批,从市到省再到国家,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从上到下的开放意识和高效的办公效率。
保税区的起步阶段,我们采用了公司制,以此来解决融资问题。选择开发公司时,我代表宁波方与多家国资大公司都谈过,有的公司提出待保税区获批后再合作,但只有华能是“不批我也干”,当时我们的理念也是“以干促批”。因此,我们选择了华能。
保税区运行后的第1年,注册企业已达1039家,进出口贸易额达1.55亿美元,居全国保税区第四位,这是一个让保税区人自豪的数字。
保税区要按国际惯例办事,不能走人浮于事的老路子。这一思路一直沿袭至今。正因为此,在今天的保税区从管委会到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的运作,都是以高效著称。这才是保税区的生命动力所在。
点评
开放型经济的桥头堡
俞丹桦 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
兴办保税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和开放的区域梯度推进安排的基本组成部分。保税区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设立,是当时对外开放的最高层次,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经验、国际惯例结合的产物。
之所以说保税区为开放的最高层次,主要体现在其实行“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从境外进出保税区的货物处于自由状态,无需许可证、配额,不征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在区内的设备、货物处于保税状态,可保留外汇现汇账户等,这些政策在国内非保税区是难以实现的。而在功能上,保税区具有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物流分拨等基本功能,使区内投资者可以与境外客户签订合同、开列信用证,可以同时开展三大功能所包含的所有业务,这是当时其他特殊开放区域所无法相比的。
宁波保税区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于1992年11月19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宁波港口区位条件和传统重商文化得到肯定的结果,也充分反映了我们宁波人抢抓机遇的意识和能力,反映了当时上上下下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迫切愿望。作为开放型经济的先行示范区,宁波保税区的设立,掀起了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高潮,其特殊的政策、功能和运行机制在推动全市乃至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经过16年的开发建设,宁波保税区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主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累计引进企业659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50多家,投资额55.4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7家在区内投资设厂。2007年,园区每平方公里实现生产总值16.5亿元,工业产值71.2亿元,财政税收2.7亿元,在全省各类开发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保税区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强化服务管理职能,深化区域功能开发,起到了对腹地经济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宁波保税区16年来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富有特色的外资密集区,特别是已经形成的液晶光电、集成电路、计算机等三大高新技术制造业,促进了全市全省经济结构、外贸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宁波保税区还是我市拓展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桥头堡、政策功能区和国际物流中心,目前其年进出口总额和加工贸易额已稳居全市第一,分别占全市总量的近20%和40%。
另外,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宁波保税区的设立以及后来其与国际经济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服务意识等,加快了人们特别是政府从计划经济思维向市场经济思维的转变,一系列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改革得以加快推进。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 引资 优惠 仓储 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