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高山移民政策拓宽了他们生活之路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月26日 15:10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施志海家庭感言

  山上的年轻一代基本上都已外出读书或打工了,就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还留在山上,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移民下山,而且直接移到了城区,住上了现成的商品房,过上了城里生活。真是多亏了高山移民政策啊。

  前不久的中秋节,余姚市梨洲街道阳光公寓62岁的施志海家里热闹非凡,先是女儿女婿带来了丰盛的菜肴,接着儿子儿媳也开车赶到。坐在餐桌前,举着酒杯,施志海心里感慨万分,要不是高山移民政策,他和妻子至今还住在需要步行爬山1公里才能到家的山上,这么多人要想聚在一起,并不是一件方便的事。

  上门女婿挑重担

  施志海的老家在原黄明乡长田村,这个村依山而建,全村130多户居民散居在2公里长的山岙里,全靠一条宽1米左右的山路与外界连接。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里很多年轻人只能就近找对象。

  1968年,22岁的施志海与同村一个17岁的姑娘结了婚。当时,他的岳父已经有51岁,岳母虽然只有39岁,但身有残疾干不了活,小姨子还年幼,需要照顾。施志海就以上门女婿的身份挑起了全家的重担。1969年和1972年,他的儿子和女儿相继出生。

  “虽然当时的日子过得有些紧,但山里人的生活条件总体来说还算不错。”施志海说,山上人少,毛竹等资源丰富,一年下来家里也有300元左右的收入。经过几年省吃俭用,1981年,施志海一家利用现成的木材,盖起了两间平房。

  发展副业先致富

  改革开放初期,山里人家的生活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2年,施志海一家分到了2亩不到的水田和12亩林地,其中10亩是毛竹林。这10亩毛竹林,让施志海一家走上了副业致富的道路。

  从1984年6月开始,施志海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和有亲戚在上海的便利条件,制作各种专门用于生产豆制品的竹格子和竹垫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运到上海去卖。“那个时候,全村只有我们一家的竹制品是卖到上海去的,价钱卖得很不错。”施志海说,好的时候一年下来有6000多元的收入。1986年,他们家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是当时村里第3户有电视机的家庭。那时候,每到晚上,附近邻居尤其是小孩子都会跑到他家来看电视。

  子女长大下了山

  虽然靠着勤奋和努力,施志海一家的生活还算过得不错,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在大山里的种种不便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是交通不便,村民到原黄明乡去要走7公里山路,其中1公里路根本不通车子,每年三四月份要卖竹笋时,大家只能一担一担地挑着走去,来回一趟得大半天时间。最让施志海揪心的是孩子的读书问题。孩子读小学的时候情况还好,因为村里就有小学。而初中只有原黄明乡才有,而且一开始学校还没有住宿条件。施志海记得,儿子读初中时,妻子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把儿子送到山脚的小路上。有时天太黑,需要用毛竹片做火把来照明。要是山脚小路上没有结伴的同学,妻子要一路送儿子,直到遇上小伙伴为止。

  1985年,儿子初中毕业考上了原梁弄师范,毕业后留在梁弄小学当了一名老师。女儿1989年从余姚二职高毕业后,也在山下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移民当起城里人

  眼看子女都有了出息,自己也逐渐上了年纪,加上竹制品的效益越来越差,2001年,施志海停止了竹制品的生意,准备和妻子一起在山里安享晚年。他们也不是没想过下山去,但下山后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他们觉得很不自在,而自己到城里买套房子住,就更不现实了。

  2002年,政府出台了政策,将安排山里人家移民下山。施志海的子女知道消息后,都力劝父母下山,说父母住在山上,他们想照顾也很不方便。2005年10月,施志海夫妇正式拿到了梨洲街道阳光公寓的钥匙,他们的房子面积有80多平方米,而每平方米的价格还不到900元。一起移民下山的,还有同村40多户村民,其中包括了小姨子一家。

  住到城区之后,施志海夫妇最明显的感觉是生活方便多了。小区附近就有小学和初中,菜市场、卫生站、小超市、公交车站等配套设施齐全,小区里还经常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全家人想聚一聚就更方便了。施志海的女儿早在1999年就到余姚城区发展自己的事业,儿子也于今年调到了余姚城区一所学校任教。有空的时候,他们经常到父母家里吃吃饭、聊聊天。今年暑假,15岁的孙女干脆天天呆在爷爷奶奶的家里。

  几年下来,施志海夫妇已逐渐适应了城里的生活,但山里人的勤劳作风依旧没变。下山后不久,施志海就在附近一家塑料厂里帮忙记账,今年3月,又换到一家电器厂当了门卫。他的妻子也不愿闲在家里,今年5月,她到一家塑料厂当了注塑工,57岁了还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8点回家。子女经常劝他们享享清福,不要这么辛苦了,施志海夫妇总是说,这点辛苦算什么。

  施志海有些自豪地说,2005年买房的钱是他们夫妇自己出的,现在两个人每月加起来的收入有近2000元左右。用自己挣的钱,妻子于去年12月参加了养老保险,施志海也准备在下个月参保,这样一来,以后夫妇俩实在干不动了,每月也有一笔固定的收入来安享晚年。

  每隔一段时间,施志海都会回山上的老家一趟,去看看自己的10多亩林地,看望一下没有移民下山的村里邻居。他很希望山区的基础设施能得到改善,上个月,他参加了村里的会议,大家一起商量造一条2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同时,他也希望高山移民的步伐能够进一步加快,让更多的山民和自己一样,在城里过上幸福的生活。

  相关链接

  山区人口梯度转移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全市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了高山、深山、海岛农户11319户、32812人,涉及自然村299个,退宅还耕还林4255亩,有力推动了山区、海岛群众异地脱贫致富的进程。余姚的阳光公寓是当地两大高山移民集中安置小区之一,目前已有1300多户、4500余人落户,都是梨洲街道茭湖、燕窝、黄明等8个山区村的普通农民。小区取名“阳光公寓”,寓意下山的农民在这里迎来幸福的阳光。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超市 会议 价钱 餐桌 保险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赖小惠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2008国庆黄金周
金融风暴横扫全球
胡静嫁豪门
谷歌Android手机发布
印花税单边征收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