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6个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估计全球金融领域的亏损已超过1万亿美元,并预测全球经济将因此急剧减速。当时,人们指责该组织过于悲观。而眼下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业已上演。对此,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日前发表专论指出:只有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能够全面应对直接后果并全面直击根本原因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让美国和全球的广泛经济部门正常运行。英国《金融时报》27日刊发了他的这篇专论。 这种系统性方案必须包括三个要素:流动性供应;不良资产收购;以及向金融机构注资。 首先,各国央行必须防止银行和金融机构出现挤兑。可行的办法有,向储户再次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性,向金融机构的优质抵押物提供流动性。这是第一道防线,到目前为止,各国央行大概已经尽其所能。 其次,各国财政部必须消除引发挤兑的最初原因: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不良资产。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成立一家政府机构,购入并持有不良资产,直至其到期并能够安全出售。这些资产的买入价格将是一个关键因素:不能过低,要让金融机构愿意出售;但也不能过高,要让政府有机会获得收益,并保持自身长期财务状况的良好。还有一些可能成本较低的其它选择。今年初,IMF提出了以抵押贷款证券与政府债券更长期互换为基础的解决方案--这样做可以清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但将长期风险留给银行,而不是纳税人。 第三,必须调整金融系统的资本结构--目前大概需要公众支持。这场危机的核心是金融系统资本太少。即使系统规模萎缩,不良资产被剥离,许多机构的资金将依然不足以安全发放新贷款。政府以不涉及国有化的方式向银行提供资金还是有可能的。例如,许多IMF成员国过去曾将私人注资与优先股和其它使所有权掌握在私人手里的资本形式结合使用。 我欢迎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大胆举措,并期待着它们的有效执行。其它发达经济体也应准备全方位应急计划,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如果拥有广泛跨境联系的机构倒闭,应对起来将相当复杂。如果这些全方位措施能够到位,我相信,相对于经济来说发展规模过于庞大的金融系统将在一个更加适当的水平稳定下来。但长期挑战又怎样呢? 财政成本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挑战。公共债务方面的一线成本很高,但纳税人承担的最终成本不需要很高。国际经验表明,如果做法正确,政府有望收回大多数初始投资。但如果事实上财政成本很高,也许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财政调整,以巩固公共金融的长期稳定。 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结构问题需要解决。这场危机是监管失败的结果,未能防范金融系统中的过度冒险行为,尤其是在美国。我们必须确保同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重建结构的工作已经展开,主要工业化国家已提出改进审慎监管、会计规则和透明度的建议。我们也需要反思信贷评级机构的作用,加强公共审查力度。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这些努力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有广泛的基础。 最后,金融冲击在世界其它地区会如何演变?欧洲经济体增长已经显著放缓,随着银行资金进一步受到冲击,这个过程将延续至明年。新兴市场国家一直具有弹性,虽然也有人认为,随着资金流枯竭,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些快速增长经济体的车轮将会脱落。当然,我们必须小心,不要对新兴市场一概而论。有些市场将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需求降温,而另一些已经建立起可供利用的强大缓冲机制:更高的外汇储备、更低的债务以及可靠的货币政策框架。 要应对未来的挑战,必须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警惕、客观与协作。我希望,当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于下个月齐聚华盛顿,参加IMF年会时,能够展开全球性对话,以便让所有国家都能从最近的事态变化中得到有关国际金融体系结构的教训。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风险 商品价格 收益 车轮 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