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慈善之光照耀四明
各界人士讲述宁波慈善事业发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月21日 09:0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5月14日,北仑学生心系灾区踊跃献爱(资料照片)。记者 江涛 摄

  【核心提示】

  从连续9年捐款203万元的神秘人物“顺其自然”,到5年捐资百万元助学的热心人士“于遥”,再到两次捐款158万元的爱心企业家“我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慈善事业发展得顺顺利利。我市慈善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茁壮成长;各界慈善人士群策群力,社会热心人士争献爱心,市民爱心氛围日渐浓郁,共同营造了一座“爱心城市”。也正是许许多多的富有爱心的善举,让暂时处于困难中的市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人物名片】

  讲述人项秉炎:原中共宁波市委书记、原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

  讲述人陈海英:宁波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

  讲述人吴 杰:宁波普通市民

  讲述人项思宁:宁波九中高二学生

  项秉炎讲述

  ●各界踊跃捐款呵护慈善总会成长

  宁波慈善事业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无论是民间急难灾祸的相互接济,还是富家对于造桥梁、铺道路、修凉亭、筑河渡、建学校、挖水井等公益事业的热心奉献,都表现出宁波人怜同类、扶羸弱的人本主义情愫,显示出胸怀四海、普济苍生的济世胸怀。

  以海外“宁波帮”为例,他们素以爱国爱乡、报效桑梓著称于世。据统计,从1984年至1997年6月底,已有400余位华人、华侨、港澳同胞向我市捐赠了2000多个项目,折合人民币4.5亿元。

  1995年前后,上海、广州、武汉都成立了慈善团体,中华慈善总会也成立了。当时的宁波市政府也想尽快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扶贫帮困的一个有力补充,也为乐善好施的宁波人搭建一个爱心平台。

  1997年4月10日,“宁波市民政局慈善事业考察组”出发,走访了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有代表性的城市,得到两大收获:一定要有热心人做这项功德无量的事业,并且要市政府力荐一位现职分管副市长来担当重任;二是走民间慈善事业的路子,使慈善事业发展得更健康。

  市政府决定先成立一个筹委会,目标要求筹集到1500万元善款,然后再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并由时任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项秉炎兼任筹委会主任。

  在市慈善总会筹建过程中,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都是一路绿灯,市长办公会议通过这个议题只花了15分钟,在会上,当时的副市长陈守义自告奋勇担任慈善总会筹委会的副主任。张蔚文市长更是在动员大会上允诺市政府将一次性拨出500万元资金作为慈善总会的垫底资金。项秉炎然后对工作人员说:1500万元不够,要募到2000万元再成立。而且,必须边募集边开展工作。

  1997年12月5日,宁波市慈善总会筹建动员大会在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宁波各界的爱心被发动起来。几乎同时,项秉炎在做一些企业家的工作。中房宁波公司是第一家向慈善总会捐款的公司,董事长周秀珠答应捐100万元,台湾宁波籍著名实业家应昌期的儿子应明皓也答应捐100万元。包玉书答应捐款100万元……

  ●大进才有大出,大出带动大进

  1998年9月22日,宁波市慈善总会成立,宁波慈善事业发展开始了光辉历程。

  1999年12月1日,首次“慈善一日捐”开始了,一道爱心大幕拉开。从那年开始,“一日捐”形成了一种制度,成为人们奉献爱心的一个很好平台。历年累计募集善款9.01亿元,占募集总数的59.6%,其中市慈善总会1.24亿元,占募集总数的42.8%。

  截至2008年6月底,市县两级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15.11亿元,其中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2.9亿元。

  大进才有大出,大出带动大进。市慈善总会始终把救助放在与募集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慈善资金不断增长的同时,相应加大救助力度,做到“多募多助、尽力救助”。截至2008年6月底,市县两级慈善总会累计救助支出7.84亿元,受助困难群众达53万人次。

  十年来,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心策划、精心包装推出一些影响大、效果好的救助项目,把慈善资金用到最困难、最需要的人身上。诸如“复明行动”,使316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得到手术治疗,重见光明;“精神康复行动”,使19902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基本控制了病情;“慈惠童心”工程推出仅一年多,就使97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免费手术获得新生;“牵手结对”助学活动,使2196名贫困中小学生得到了救助;“彩虹助学”,使552名贫困大学生得到及时资助;“同一片蓝天”助学活动,使8647名贫困外来工子女得到了救助……

  陈海英讲述

  ●在慈善总会天天收获感动

  1997年11月21日,宁波市慈善总会筹委会为了方便广大群众参与慈善,开通了“慈善热线”。从那天开始,从事善款收支工作的陈海英每天都能收获感动。开通仅几天,筹委会就收到了个人捐款近2万元。

  1997年12月9日,一个极普通的纺织女工钱秀玲,把她省吃俭用的积蓄拿出来——一本磨旧了的存折,整整10000元!她跟陈海英说:她小时候过着苦难的日子,知道苦难的滋味。钱秀玲离开时,她的背影深深地嵌在陈海英的脑海里。

  那年,还有一位署名为“顺其自然”的捐助人,从江东邮局寄来一封信并附汇款收据复印件。信上说:“‘慈善一日捐’引发更多好心人对慈善事业的奉献。我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特献上一份微薄的心意,寄上人民币5万元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们。”也就是从那年开始,“顺其自然”连续9年向市慈善总会隐名汇款203万元,另据媒体报道的捐助汇款不完全统计达100余万元。

  在“顺其自然”的影响下,宁波隐名捐款蔚然成风。这些年里,出现了“我想”先后两次向慈善捐款158万元;署名“于遥”的女士,捐善款150万元;“胡坤”通过银行三次捐款28万元;一个署名“高者”的90岁老人,从市慈善总会筹建起,连续11年,每年捐款1000元……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邮局、银行或上门隐名捐款的爱心人士累计近千人次,在宁波已经形成了一个“爱心群体”,获2007年“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集体奖。

  吴杰讲述

  ●一个爱心家庭的“愚公移山”故事

  宁波慈善事业走过了10年。这10年来,发生了许许多多个薪火相传、爱心延续的故事。吴杰家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1997年年底,刚成立的市慈善总会筹委会收到第一笔市民慈善捐款5500元,捐款者是已去世1个月、享年87岁的吴福年老先生,这笔钱是老先生的儿子吴永溥代捐的。

  吴老先生生前清贫,没有劳保,日常开支由子女供给,老人经常将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和子女给他添置的衣物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吴老先生过世后,其子吴永溥遵照老人的遗嘱,以父亲的名义将老人存下的5500元钱捐赠给了市慈善总会筹委会。

  故事还没有完。2004年6月,吴永溥检查出身患癌症,不幸去世。在遗嘱中,他希望能以自己的名义向市慈善总会捐点善款。遗书上说,因为考虑到自己患癌症已花去家里不少积蓄,不希望再给家人增加经济压力,善款有三四百元就行,重在奉献一份爱心。

  吴永溥的儿子吴杰看到父亲的遗嘱后,与当年的父亲一样遵照遗嘱,将5500元善款送到了市慈善总会,表示将继承好祖辈的“遗产”,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笔善款的数额正好与7年前吴福年老先生捐赠的相同。吴杰说:“我想父亲是乐意看到我们这样做的。”

  这个爱心事业成为了2004年“感动甬城”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感动理由为,市民认为这是慈善事业中,宁波爱心家庭的一次“愚公移山”。

  项思宁讲述

  ●一个白血病女孩的重生

  2001年儿童节,市慈善总会推出抢救5名白血病儿的活动。新闻见报后一个星期里,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的共35.7万元善款从四面八方“飞”来,女孩项思宁是其中的一位受助对象。

  活泼可爱的项思宁8岁时不幸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本患病在家的项爸爸,为了省钱给女儿治病而拒绝治疗,临终前惟一的遗言就是要救活思思。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项思宁摆脱了病魔的困扰,高高兴兴地迈进了学堂。现在,19岁的项思宁是宁波九中高二学生,长得甜美可爱,而且成绩很好,今年还获得了学校的二等奖奖学金。

  项思宁妈妈陆女士经常对女儿说,是慈善总会和社会上的好心人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康复后的思思非常懂得关心别人,暑假经常帮助妈妈干家务活,她现在的愿望是考上大学,学有所成,早日回报社会。  记者 卢科霞 实习生 张晨忆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NGO(非政府组织)研究所所长教授王名

  慈善是均衡财富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途径。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行善积德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改善我市贫困群众生存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社会风气,一种慈善的精神。一些国家的慈善业比较发达,就是因为形成了全民慈善的良好风气,慈善在这些国家更像是一项全民事业。在我们为物质世界丰富而努力的过程中,慈善理应成为提倡关爱之心、追求共同富裕的一种社会风气。

  在现代化的今天,如何与时并进,自我提升,进一步变革和完善慈善事业的模式和功能,以多层次、多类别的慈善服务来满足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和发展,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富有宁波特色的慈善事业在组织慈善机构、筹集慈善资金,服务慈善对象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参照。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标志 策划 包装 财富 回报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赖小惠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印花税单边征收
股市何去何从?
南京固城河螃蟹节
神舟七号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