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作者:高志勤,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力支撑,尤其是产业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更需要具有一技之长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从事产品开发、技术应用、规划设计、生产经营等实践活动。企业作为经济产业开发的主体,也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用武之地,因而,企业在人才使用、开发和培养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宁波作为全国的计划单列市和浙江省经济中心城市,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省委提出的创新强省、创业富民的进程中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立足宁波,面向全省,做大做强宁波职业教育这篇文章,是加速实现宁波创新型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而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又是该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创新,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较低和产品研发周期过长,与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才培养规格、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符,一线应用型人才缺乏直接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偏高。这与我们教育发展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落后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于完成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先进仪器操作使用、维修,提高作业水平等多方面均具有推动作用,应用型人才的开发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一、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教学模式创新
(一)企业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锻炼实践技能的重要基地
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已经开始影响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专业的选择。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要寻找未来的出路,学习过程就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培养交际、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思想和文化境界,按照岗位或职业能力开展设计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功不可没;企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很多实践性教学和顶岗实习都是让学生在企业中来完成的。另外,学校教学管理、决策咨询、督导委员会成员中,部分成员来自企业生产一线,学校专门聘请一批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来承担部分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授课高度浓缩了企业的实战精华。企业与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校外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成功搭建了毕业生就业平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之前的岗位适应。
(二)校企合作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实际工作过程,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培育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实现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模式,企业要逐渐在确立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学校也要时刻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方案,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培养优质应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保证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能力。
校企合作为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载体。一方面,校企合作为企业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直接了解、参与生产实践提供平台,使学生能够从生产实际、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接触、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时间,同时也能整合了社会资源、节约了资金,解决了学校场地和设备不足的矛盾。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建设现代化商贸和现代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而易见,发展宁波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义不容辞,任重道远。通过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定岗实践,达到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校企合作加快了人才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一致,实现了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三)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和保障措施
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条件及保障措施:一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制定政策法律措施,实施产教结合。二是推广应用社会化的教学实习模式,三是技术研发引入教学,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乃至生产经营的新模式引入教学中,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介入,提高了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培养了技能创新的意识。四是及时提供新技术和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把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行业信息反馈给学校,使教师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从而促使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专业的校本教材,加快推进教师双师队伍建设,既注重教师学历的提高,又要提升教师的技能实践水平,做到一专多能。五是教学科研结合,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更新的同时,与企业联合设计申请完成更多更好的科研项目,以适应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企业应用型人才开发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分析
(一)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和空间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高职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培养方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利用高校科研人才密集和知识贮备丰富,以及发挥企业资金、设施、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方面的互补优势,加快科学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结合的各类研发机构。鼓励校企之间,在科研实验室、应用技术项目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对接,以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结合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开展教学设计和课程标准制定
学校培养人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很好地完成教育目标的。它涉及社会多方面、多领域的参与,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加需要企业介入。然而,多年以来教学部门与企业的联系教少,不清楚社会行业领域究竟需要何种人才,哪些技能最为迫切需要掌握,学校教学内容沿袭时间长,更新内容少,工科和农科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较少参与生产岗位实践锻炼,因而,毕业生适应能力较差,需要有几年的岗位实践才能适应生产实际。
企业产品的工艺设计、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也较少吸收在校学生参与,利用学生的智力和人力资源显得不够大胆,也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尽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可能性高但院校提供的人才质量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上述现象,必须完善校企合作的形式、机制,激活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智力优势,组织学生有计划、按步骤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完成在学校中较难开展的实践性环节,因而,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专业学校,适合不同专业的校企合作的要求、规范和评价体系。实现学校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实习计划制定,课程内容补充与更新,学生实践和考核内容与评价标准。
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实践内容紧密联系,拓宽学习领域和途径,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一)根据园林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决定教学改革的趋向
近几年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宁波城市学院)从学校、学院两个层面,都十分注重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关注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政策,包括激励政策、措施和评价方法。以二级学院的环境学院为例,该院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工程招投标和预决算、绿地栽植和养护等多技术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深入园林企业调查中得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的要求各有侧重但都是必需的。学院根据调研结果,及时制定相关措施,本着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尤其是操作水平,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
(二)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载体,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需要开展相应的职业能力目标分解,从学院教学层面,一方面深化教学形式改革,包括教学大纲修订完善,课程标准的制定,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试验。环境学院教学组织单元从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学院虚设为卓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把专业班级模拟为下属的虚拟园林子公司,按公司制度、规范管理学生,组织学生开展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办学的“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2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岗位课程的学习,最后1年深入企业,实地参与企业有关专业领域的设计、生产、栽植施工和养护等实践过程,身临其境地体验专业实践,完成顶岗实践。目前,有杭州真知景观教育股份公司,奉化园邦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宁波汇绿园林有限公司,宁波花园园林有限公司,北仑佳禾园林有限公司、奉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江口塔山园艺场等十二家园林企业与学院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经过4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园林企业的要求标准相互衔接。
四、促进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2+1”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的有效作用
从宁波城市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看来,经过4年多来的实践,总体而言,“2+1”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参与式实践、实训模式,对于培养学生更好地获取专业知识特别是技能掌握具有立竿见影的积极效果,园林企业一方面从学校中获取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缓解企业用工荒的难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节省了生产经营成本。从专业教学改革来看,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解决了教学经费紧张,生产设备、设施不足和落后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则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良好培育和提升。加快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步伐,以企业作为学生实习、训练的主要场地,保证有充分条件使学生得到技能锻炼,确保了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和适用性,有利于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也促进了教学、科研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有机融合。另外,企业技术骨干和来自生产一线的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育过程,扩大了学校兼职教师的比例,有利于教师队伍优势互补,同时校企合作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使社会、企业更加深刻了解学校的办学特点、优势和人才培养专长,对于吸引更多的学子来学校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二)推进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
然而,目前校企合作办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1)合作深度、形式有待深入、完善,不能停留在表面上。(2)针对不同专业和职业技能的特殊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合作。(3)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学校教育资源的技术开发项目偏少,学校科研成果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得到转化较少,因而,加大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技术研发,如优良抗逆园林植物选育、新型栽植设备研制、新型栽培基质、苗木保水剂、遮荫防寒材料、优良容器苗等是今后的研发领域。(4)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否真正遵守企业日常管理的规范,按照操作技术规程去完成项目,完成效果仅依靠短期检查是很难完成鉴定的,需要做好后续跟踪调查,有必要建立校企合作效果检查、评价的技术档案。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模式见图1,实施及效果有待实践检验。
五、结语
校企合作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不同层次学校、不同专业在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不尽相同,但根本的一点都是以完成项目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身临其境感受企业生产实践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率。同时,校企合作也是促进学校和企业教育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平台,对于促进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创新具有推动作用。以宁波城市学院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阐明近年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经验对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示范、借鉴意义。同时对校企合作需要完善和深入的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多方努力,一定能把校企合作这篇关乎应用型人才开发质量的文章做大做强,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勇于探索。
高志勤,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就业 达能 一批 保水剂 产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