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建达
如果评选开发前后大榭的最大变化,交通运输定是榜首。
三四十年前来过大榭岛的人,对其渡和路都会留下难忘的印象。
昔日大榭岙内人烟稠密,农耕渔牧发达。但岙间交通则靠石蛋路来维系。庙岭东西向,横峙岭南北向,天天行人如织,背书包的、拄拐杖的、挑重担的,个个行色匆匆,人人气喘如牛。汗珠洒落几成水流,石蛋被脚底磨得锃亮。最难的是雨天下坡走倒撑路,两腿直打哆嗦,一脚踩空就会摔得嘴啃黄泥。为将农副产品挑到柴桥、霞浦去卖,起五更落半夜,崎岖的石蛋路上尽是提灯赶早渡的人。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1979年、1981年,长174米的横峙岭“军民友谊通道”和长145米的关外庙岭隧道先后全线贯通,连起了榭东榭西、榭南榭北,人们告别了上磨肩膀下磨脚底的历史。建起的渡运站,购置了载重60吨的“大渡6号”汽车渡轮,大宗物资进出堪称方便。可渡运载客载重有限量,夜间风天要停航,经济社会发展仍受严重制约。
大规模的开发给大榭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交通面貌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4年12月8日,是大榭交通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那天大榭岛跨海浮桥全线架通,结束了祖祖辈辈靠摆渡进出的历史,从此海岛与大陆紧相连!
2001年4月29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投资4.5亿元、上接329国道的大榭公铁两用大桥建成通车,从大榭驾车可以全天候走向全国。大榭大桥创了两个中国之最———第一座公铁合建同一桥面的特大桥、主跨170米单线铁路桥最长。
2003年4月22日,开通至普陀山、桃花岛航线,海上客运全新开张,当年客运量即达42万人次,2006年更达87万人次。
2003年11月18日贯通的南岗隧道全长376米,双向四车道,破解了最后一个交通“瓶颈”。
可以预计,到“十一五”规划期末,交通将更完善、更快捷,成为一日千里的大榭经济的先行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