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专家称福田辞职与对华政策无直接关系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月02日 17:32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日本研究所所长 杨伯江

  早报记者 吴挺

  福田遗产

  中日关系升温

  东方早报:福田对中日关系有哪些贡献?

  杨伯江:一,建立了中日领导人的政治互信;二,推动了两国重要问题的解决,譬如在东海问题上达成了原则共识;三,推动了两国在重要领域对话的进展,譬如能源、环保及地区开放等问题上;四,对于中日两国各自的核心利益开始彼此关注,譬如福田此次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是对中国重要问题的关切;五,对华姿态的改善促使中日战略转换器形势朝着软着陆,使两国民间一定程度存在的民族情绪有所缓解。

  东方早报:福田辞职会对中日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杨伯江:从大的方面讲,福田的辞职对于中日关系没有太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中日关系能够走到今天,尽管也有政治家个人的影响力,但是这更是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进行对话。在小泉执政期间,中日两国关系趋冷,并没有谁因此得到好处。相反,接下来的两届政府吸取了这一教训,两国关系稳步发展,互利互惠。接下来不论谁当首相,都应该汲取前几任的经验,发展良好的对华关系。中日关系不会倒退。

  从微观的角度讲,他的辞职会对两国关系中一些问题的处理产生影响,但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衡量。在敏感问题上,一定要注意引导国内的政治气氛。

  东方早报:福田辞职的原因里面,有没有中日关系的因素?

  杨伯江:福田辞职与对华政策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中日关系的发展符合日本的长远利益。不过,在日本国内一直有反对的声音,譬如日本右翼人士和强硬派人士,都对于福田的对话政策存在诸多批评。不过,福田辞职主要是因为国内政策所致。

  东方早报:从中日关系的角度,您如何评价福田康夫?

  杨伯江:福田康夫属于传统政治家,从政治理念、价值观到执政手法,福田都是日本温和保守派政治家。两国关系在小泉执政的5年内,陷入了僵局。而福田在对华关系中贡献很大,如果说他的前任安倍晋三任首相期间提出了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那么福田在两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上进行了充实,这与他和中国领导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东方早报:福田康夫对华友好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家族原因吗?

  杨伯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于1978年以首相身份与中国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从这一点上看,福田家族有重视对华关系的传统,对福田康夫有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作为政治家,福田审时度势,顺应了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大势。

  继任者

  应保持理性负责任

  东方早报:在对华关系上,他的继任者应该继承福田的哪些遗产?

  杨伯江:目前东北亚地区仍然处在战略转化期,因为是转化期,所以矛盾比较多发。如何继承前两任首相已经奠定的稳定的发展模式,如何沿着他们已经铺好的路线走下去,如何朝着正确的方向推动中日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这是最重要的。

  东方早报:在中日关系中,继任者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杨伯江:因为历史问题,日本自二战以来一直没有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日本领导人应该继续保持理性、负责任的态度。在中日东海问题上,两国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细化开发方案时,需要进一步坚持谈判的模式。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日本媒体炒得很厉害的饺子问题,中日两国应该合作调查,避免问题复杂化。 东方早报

  点击专题查看更多信息

稿源:   解放网    我要评论(0)  编辑: 朱慧慧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专题】福田康夫辞职
攀枝花6.1级地震
美国2008大选
关注后奥运时代
穆沙拉夫辞职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