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海省高考的文科状元报考清华大学,但因考分过高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随后,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证实该考生为“高考移民”。目前,有关部门已决定取消其在青海的录取资格,清华大学也未给该考生投档。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继海南高考理科状元李洋的高考移民纠纷之后,再度引发了有关教育公平的讨论。
说到这起“高考移民”案例的发现,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建国是这么解释的:“牧区教育质量普遍不高,考出这么高的分数实属罕见,我们便怀疑她有可能为‘高考移民’。”至此,这起事件及解释至少可以传递出这么几则重要的信息:
一、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特区教育质量普遍不高,所以分数也不怎么高;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虽然可能享受到高达35分的政策性加分,但依旧不敌“高考移民”;
三、“高考移民”因分数过高,尤其是夺得了高考状元,这才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
我想这些信息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远比各地的高校录取比例不一更重要。毕竟,高校在各地的录取比例不一,还只是导致了各地学生接受高考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牧区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则直接导致各地学生连接受质量相当的中小学教育的机会都没有!没有相当的教育质量,至少是合格的中小学教育质量做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又能拿什么跟人比呢?哪怕是教育主管部门在高考移民一事上把关再严,又能对少数民族地区起到多少实质性帮助呢?对于缺乏底子的人来说,光给个深造的机会又有什么用呢?起点的不公平远比机会的不公平来得糟糕。
在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的大环境下,“高考移民”以一种逼不得已的方式去跟一些省份和自治区的考生抢升学的机会。然而,这些看似“腐败”、“不公”的案例还只是伤害了少数人的利害。那些长期漠视教育问题,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特区“教育质量普遍不高”的政府官员则是长年累月地损害了千千万万学子的切身利益。对于这些地区来说,没有相当数量的高级知识分子固然是种不幸,但若是连一般的知识分子都缺乏,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大不幸?
“移民”考生在高考中轻松夺魁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升学机会的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各地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这种差距远不是处理一两个“高考移民”所能解决的。笔者甚至不无担忧地想,要是这“高考移民”不考那么高的分,不拿这个高考状元,人们是不是连这些地区的教育问题都会不闻不问了?最后歪改清朝文学家赵翼的一首诗,作为结论:
高考移民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考区常有弊案出,各占报头数十天。
人人争说不平等,试问质量谁把关?
牧区若无好教育,再给名额也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