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评论: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中学一女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因牧区少数民族考生的身份享受了35分的政策性加分,并最终以总分655分的高分摘取了青海省文科状元头衔。日前,经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查证,该状元为“高考移民”。目前,有关部门已取消其在青海的录取资格,清华大学也未给该考生投档。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建国说,自从今年考录工作启动以来,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已经查处了36名考生。
有“科举第一考”之称的高考,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项考试。因为它“一试定终身”,很多人因为高考的成功,从此改变了命运。所以在这个蛋糕的诱惑下,尽管国家多次三令五申、强调考试的严肃性,可我们仍然发现,一大批的高考舞弊者渐渐地浮出水面。状元是高考的“亮点”,也是炒作的噱头。当然,“高处不胜寒”,弄虚作假的“状元”也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很容易被察觉揪出。
去年7月19日新华网就曾报道,西藏有关部门在对考生复核审查时竟然发现,4名“高考状元”中有3人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最终取消了这三个“状元”的录取资格。而就在今年甘肃天水爆发的大规模的高考替考案中,我们不难发现,边远省份,教育质量相较落后的地方,已成为这些弄虚作假者眼中有缝的蛋,成为高考移民的“重灾区”。然而,李鬼状元,却不仅仅是西藏、青海这些偏远省份所独有。
高考状元是“现代科举”制度中的佼佼者。没有超人的实力和超常的发挥,像抓彩票似地弄个状元当当,那简直是没有的事。但任何事都有个偶然。早些年,浙江有教师对本校毕业生作连续调查,得出了“成绩二十名左右成才率成功率高”的结论。去年,中南大学对1999年至2006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共560名“高考状元”作了调研,发现最成功者,一般在中学阶段班上学习成绩第十名左右,并非第一名。在美国,有人对200多位学生作了30年跟踪调查,发现成功人士中,80%以上是在校学习中等的学生。
如此看来,心态十分重要。倘若我们临时抱佛脚,真正高考时使用某些“伎俩”,以求自己能梦想成真。即使未被发现,我们的良心也会有所不安呀?更何况,“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在高考中玩的小把戏,也难逃世人雪亮的眼睛。在青海高考事件中,我们不希望这只是人们议论的一个话题,更希望这能起到前车之鉴的效果,是一面镜子,让后来人认真对待高考,自觉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性。
高考状元成“移民”,到底是谁出了错,面对这样的疑问,不得不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经历这次“移民”事件,类似的事件还会不会再次重演,李鬼状元到底还有多少?我们现在热衷的不应是炒作状元,而是像西藏、青海一样,对“状元”来个回头捉鬼,并以状元打假为契机,揪出那些高考弄虚作假渔翁得利的漏网之鱼,还社会一个公道正义,也让状元真正变得货真价实起来。(察己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