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镇曙光村是我的结对联系村,也是我前段时间选择的蹲点调研单位。在这次创业创新结对联系活动中,我结合该村实际,帮助该村理清发展思路,酝酿一批亮点工程,也帮助解决了该村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总结一段时间以来的结对体会,我感觉到:出思路也好,送服务也好,最关键还是应该围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这一发展主线,这是为政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改善民生,要突出一个关键点。改善民生关键在于富民。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义,也是检验“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曙光村是姜山经济实力较弱的行政村,增收富民更是该村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正如一个村干部在座谈中说:“农民不能增收,会挫伤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不能致富,会削弱新农村建设的吸引力。”近年来,虽然抓住致富农民这一重点,呈现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社会职工收入增幅的良好态势,但仍有一些村存在着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缺乏有效增收办法等问题。当前,促进增收的重点是要激励农民就业创业,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就业创业领域,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环境,增加农业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改善民生,要抓住一个突破点。突破口在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曙光村走访的这几天中,群众对宅基地难批、大龄青年住房难这一问题呼声较高。曙光村位于姜山镇的北端,是连接宁波南部商务区的姜山镇“第一道门户”,如何将地理位置优势转化为改善民生的有利条件,是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口。在梳理村级民生问题的过程中,邀请有关专家科学定位曙光新农村建设,将该村作为对接城市、辐射农村的重要节点进行规划,加快建设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优先考虑农村大龄青年住房,改善村庄面貌和农民居住条件,这一举措得到群众的拥护,群众都很自觉、主动地配合镇、村两级的新村建设拆迁丈量工作。这说明在民生问题全面升级的今天,我们要用群众的眼光看待民生问题,要用发展的视角来解决民生问题,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最实举措、最优政策、最强合力、最好作风推进各项民生工作。
改善民生,要寻求一个支撑点。改善民生,人民群众是主体。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改善民生,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能动性。在曙光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过程中,村支书说:“虽然曙光村年可用资金仅10万余元,但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滚动开发、依靠群众、集中民智,力争在5年内完成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任务,而村里不出一分钱。”听了这番话,我感触颇深。群众中的确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多地依靠群众,更广地集中民智,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难题的破解,使改善民生的过程真正成为广大群众民主实践的过程、广泛受益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