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一直对“媒体审判”四个字心存警惕,尤其当媒体报道的对象是某种强势力量的时候,“媒体审判”多半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当“媒体审判”的枪口对准弱势群体的时候,这种审判的威力往往就非常巨大。“杨不管”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的确最大限度地吸引了眼球,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但也对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总共20.5万元的赔偿,杨经贵老师个人就承担了10万元。这肯定不是很多人想要的结果,更不是一个公平的结果。
事实表明,现场跟当初判定“杨不管”的报道差距较大:6月12日上午10点多钟,杨经贵在吴店中学七(2)班上课,两个同桌学生陈康和杨涛因为座位问题引起纷争,并趁杨老师背过身去写板书的时候相互推搡并扭打在一起,当时陈康的一个胳膊肘顶着杨涛的脖子,杨涛抓着陈康的胳膊,时间持续了大约1分钟,后由两位同学把他们拉开。杨老师发现后批评道:“你们要是有劲,下课到操场上去打。”
也就是说,当时的打斗未必很激烈,杨老师的批评更像是一句气话,未尝不是制止打斗的一种方式。而且因为时间很短,制止也未必来得及。杨老师的错,恐怕主要是没有预料到后果的严重性,在打斗停止、杨涛开始坐立不稳后,杨老师没有亲自把杨涛送到医院,而是由3位同学送去医院。这样的后果,不仅杨经贵老师没有预料到,也许当时班上的多数同学也没有预料到,如果换作任何一个老师,也未必能够预料到。经公安机关初步认定,杨涛的死亡原因为非暴力致死,而是因两人扭打诱发了杨涛的某种潜在疾病。也就是说,即使杨老师亲自把学生送去医院,也未必能够挽回死亡事实的发生。
我想,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轻易相信,不论当今的教育环境、师生关系恶劣到何种程度,一个心智和情感正常的老师,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被打死而无动于衷,甚至若无其事地继续把课上完。人们在得到这种消息的时候,一定会在心中多打几个问号:这个老师是不是心智正常?在如此极端事件的背后,还有什么深藏不露的原因?等等。
但是,有些媒体为了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却没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甚至没有耐心尽可能地去“还原现场”,更没有去采访杨经贵这个最重要的当事人,而是仅凭一面之词大做文章,甚至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夸大事实、上纲上线,且动辄以乱扣帽子的“标题党”作风给人定性,既是对事实的歪曲与误导,也涉嫌对当事人构成人格污辱。
避免对弱者进行“媒体审判”,一是要对“标题党”保持警惕和距离,客观报道,不要轻易给人主观定性;二是尽量采访多方当事人,不要只听一面之词,通过事实和观点的平衡,尽可能规避报道失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