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根经济”味极浓的宁波民营企业家中,他的儒雅与温和显得与众不同。他从OEM起家,却不屑于一味地OEM,他招揽了一批“蓝眼睛高鼻子”的“洋打工”做他的“买办”,进行世界性的“攻城略地”。在同行的眼中,他的企业是中国文具业当仁不让的龙头,但是他还是宁愿比作“蚂蚁”。十多年来,他引领着一只非常不起眼的“蚂蚁”,一次次以大象的姿态舞动步伐,把“广博”两个字深深烙在通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上。他叫王利平,浙江广博集团董事长。
“蚂蚁”的品牌化舞诀
1992年,在接手一个负债80多万元的乡镇企业之后,王利平果断抛弃这家企业先前所从事的铝合金门窗制造业务,从一台租借的08机踏上了彩印之路,这只弱不禁风的 “蚂蚁”开始前行,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
1994年,王利平 “混”进广交会,拿到了第一张外贸出口订单。不过,那纯粹是给别人加工的。在随后的日子里,尽管一直都是 “为人作嫁衣”,但小日子过得还是非常滋润。
“那时候,我连最终客户是谁都搞不清楚!”一提起往事,王利平不免有些感慨。
1996年,王利平去德国参加一个文具产品展览会,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加工的簿册、相册贴上了别的品牌,售价居然高出300%还多。痛定思痛的他回来后立即注册了 “广博”商标,开始了海外扩张之路。
“品牌之路的确很艰辛,但很值得!”王利平说。为此,他断然拒绝了欧洲一大型文具企业巨额收购的要求。
2003年8月底,美国一大型采购商来中国采购价值1600多万元伊拉克学生用笔记本。采购商代表团最终将“绣球”抛向了广博集团。在美国人看来, “广博”是中国文具行业的代表,只有它才有这样的生产能力完成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的任务。
如今, “广博”不仅在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美国的洛杉矶拥有营销公司,还拥有布局于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20多个代理机构,宁波制造的簿册、相册以及一些精美的纸制品通过这些渠道源源不断地输入欧美、中东和南非等地,迪斯尼、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采购商竞相伸出合作之手。如今,海外市场每年给 “广博”带来1.4亿美元的销售业绩。
“蚂蚁”的多元化舞诀
“我们早就注意到传统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所以一直在寻求产业升级,寻找具有真正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王利平这样想也这样做了。2000年,国内第一条高水平超细纳米镍粉生产线在 “广博”点火成功。
2002年底,在看中海内外数码相机产业的前景后,王利平投入巨资强势进入数码电子产业,生产数码电子产品。目前,移动数字电视、GPS、数字相框以及多款自主研发的数码相机陆续进驻国美、苏宁等家电数码专柜,而澳大利亚以及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也纷纷发来订单。
2007年1月10日,广博股份在深交所上市,这是 “广博”资本化运作的开始。目前,王利平正将精力花在精品图书项目、高档纸制品产业上。
“蚂蚁”的人才组合舞诀
王利平在把自己比作 “蚂蚁”的时候,同样结合蚂蚁——— 尤其是军团蚁的特性来组合人才战略。 “雇 ‘洋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建设当地市场,也就能够融洽地赚取 ‘洋钱’。”王利平说, “我们不仅鼓励企业的员工走出去学习,还大力实施全球人才渗透的 ‘本土化’。”
目前,在国外,有近50名外国营销专家给王利平 “打洋工”。(记者 黄剑跃 通讯员 杨昊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