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千里驰援战蜀道
宁波交通系统援川抢险保通纪实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6月17日 09:5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nb61705_5.jpg

  市政府副秘书长、交通局局长俞钢在施工现场研究抢险方案。

nb61705_3.jpg

  援川抢险突击队整装待发。

nb61705_4.jpg

  突击队员利用休息时间连夜赶做警示牌。

nb61705_1.jpg

nb61705_6.jpg

  一支由38名队员组成的宁波援助四川地震灾区公路抢险保通突击队已经在千里之外一个名叫四川广元沙洲镇寺沟村谢家坡的地方,驻守了整整15天,他们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保护着212国道广元沙洲至姚渡段34公里“生命线”的畅通。

  临危受命

  沙洲至姚渡路段位于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交界处,古代时又称阴平古道,因三国时期魏将邓艾伐蜀暗渡此道而著名,屡见于史籍,为世人所瞩目。道上雄关重叠,地势绝险,特别在青川县境内,山高林密,荆棘丛生,云雾缭绕,地势险峻。

  如今沙洲至姚渡路段一段是212国道青川县通往甘肃的北大门通道,另一段是连接姚渡镇和陕西汉中的战备公路,对于确保救灾物资及灾后重建的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过后,该路段虽然保持单向畅通,但余震造成的塌方随时发生,路,时断时通。5月30日,市交通局接到交通部和省交通厅紧急命令:全力抢通212国道四川广元沙洲至姚渡段34公里路段。

  “举全系统之力,迅即抢险保通”!随着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交通局局长俞钢一声令下,仅仅一天,宁波交通援川公路抢险保通突击队迅速集结:首批由市交通局副局长吕忠达领衔,从公路局、交工集团、设计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等单位挑选出的精兵强将———由高工、技术人员、机械操作员、维修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38人突击队,开着挖掘机、装载机、平板机、翻斗车等各类重型机械设备,日夜兼程奔赴广元。

  临行前,俞钢局长握着出征队员的手一遍一遍嘱咐:带着宁波交通人的深情厚谊,克服一切困难,务必确保灾区生命线畅通!

  决战青川

  不是身临其境,也许无法感受汶川大地震灾区“抢通”二字的真正分量,那是一种冒着生命危险抢通“生命线”的牺牲。

  公路局路辉给记者发来的短信里这样描述:随处可见公路塌方、山体滑坡。尤其是青川境内,沿途都是倒塌的房屋,幸存的断垣残壁布满了裂缝,似乎一碰就倒。沙洲镇几乎人去楼空,只有几家救济点在发放物品,路边的帐篷透露出一些生机……

  6月5日凌晨,马不停蹄的突击队在出发后第三天赶到青川,在前往驻地的途中,不断有余震和塌方,100多公里路段,车子整整开了8个小时。

  好不容易到达沙洲镇寺沟村谢家坡,以为可以大干一场了,可是随后就发生了三次大余震,顷刻间山石滚落,暴雨滂沱,老天爷似乎有意要给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的突击队员来个下马威!

  6日,所有保通人员全线出击,集中在前晚因地震造成堵塞路段进行清理。经过一天的奋战,清理塌方3000方左右,直到傍晚,阻塞路段终于打通。

  当日晚上,驻地再次大雨滂沱,雷电交加。在每晚例行的帐篷会议中,几个组长眉头紧锁:连续下了三天大雨,工程进度受到很大影响。大家商量后一致认定:不能就这样被恶劣天气牵着鼻子走,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施工困局,明天一定要主动出击。

  7日清晨,心急如焚的突击队领队吕忠达趁大伙还在睡觉,驱车到现场勘察。察看的结果更让他感到心焦,到处都是塌方,甚至公路两边的高挡墙也被泥石流冲走。吕忠达回来后布置第一道任务:对34公里路段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摸清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晚上10时,检查汇总的结果不容乐观:共发现路基边坡坍塌73处,路面沉陷19处,路基挡土墙损坏18处,桥梁受损4座,共需挖除上边坡坍塌土方17895立方米,路面沉陷1900立方米,路面坑洞修补10921立方米,上边坡9处危岩。

  此后的数天时间,突击队冒着余震、落石的危险,与塌方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经过两天的抢修,212国道沙州至姚渡段的零星、小型塌方基本清理完毕。由于大型塌方路段滚落的巨石体积大、质地坚硬,给清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对此,突击队一边加强观察,一边制订新的方案进行抢修。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9日下午,汶川与彭州交界处再次发生5.0级余震,持续了十多秒钟,震感明显,路面开裂情况愈加严重,部分路段高挡墙不断下塌。好不容易清理畅通的路面再次塌方。施工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争分夺秒,埋头苦干,经过不懈努力,截至6月11日,212国道沙州至姚渡段34公里继续保持单向通车状态,未造成交通中断。

  在保障通车的同时,地质调查组对地质情况、路面破损程度、公路边坡、高路堤、高挡墙、桥梁涵洞等构造物的稳定性及毁坏程度,进行调查登记。路面养护组则从沙洲营地方向推进,修复路面坑洞。

  经过突击队的连续奋战,截至目前,212国道沙洲至姚渡路段实现了保通保畅目标,保障了运送救灾物资车辆安全快速通过,为地震灾区的及时救援和物资运送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一场开辟“第二战场”的战斗同时打响。驻地附近的重灾区木鱼镇位于偏僻山区,公路基本瘫痪,只能通过水路联系外界。温家宝总理5月15日曾经从这里坐船,沿白龙江溯源而上视察灾区。为尽快解决当地政府指挥联络难、救灾物质运行难、当地群众出行难等问题,宁波突击队在人员、机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抽调人员、机械,投入沙洲镇通往重灾区木鱼镇井田坝临时码头的建设中。6月10日,该码头顺利建成,从而使得大批人员、大型机械设备和大量救灾物资顺利抵达灾区。

  党旗飘扬

  市交通援川公路抢险保通突击队到达四川广元后,第一时间组建成立了抢险保通突击队临时党支部,由领队吕忠达同志任书记,胡永安、顾伟存、楼晓明、陈孟冲为委员,及时构筑起了交通线上抗震救灾的坚强堡垒。

  面对复杂的环境、艰巨的抢险保通任务,临时党支部第一次帐篷会议决定把14名党员安排在“急、难、险”等关键岗位,让党员同志切实发挥党员“引领和带动”作用。

  突击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吕忠达,还没来得及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扫尾工作中脱身出来,又肩负起抢险保通工作的重任。在现场,他身先士卒,担当着抢险保通的先行者,带头冲在抢险保通的最前线,6月4日到达青川后,他顾不上休息,抓紧开展营地选址,在杂乱的草丛堆中不小心被地面钉子刺破脚掌。打完破伤风针后,第二天一早又悄悄跛着脚匆匆上路勘察线路;由于连续几个昼夜忙于踏勘,每天休息不足5个小时,牙龈上火,扁桃体发炎,体力严重透支,和他共住一间的随队医生不禁为他的健康忧虑起来。正是他这种身先士卒、忘我工作的精神,感染了身边所有的突击队队员。

  楼晓明,交工集团总工程师。到达施工现场后,始终奔走在受灾路段,一旦发现险情,立即组织、现场指挥机械操作人员抢通保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抢通进度。楼总一线指挥,与施工员一起出工一同收工,协力排险,共补坑洞,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老总级施工员”。

  甬川情深

  宁波突击队的营地建立在一个海拔1700米的山坡上,用挖掘机、铲车平整出一块平地,搭起帐篷。营地没有水和电,通讯也不是很通畅,晚上只能用从宁波带去的自备发电机供电。水源是在距营地200米处小流量的山泉,食品供应需要开车3个多小时到沙洲、姚渡镇采购。

  连日暴雨后,气温骤然上升,中午甚至高达40摄氏度以上,帐篷里酷似蒸笼。吃饭只能在露天,夜晚帐篷外时常震声隆隆,余震不断。帐篷内蚊虫飞舞,加上发电机轰鸣,几乎无法入睡。余震过后,时常大雨,帐篷进水,雨水浸湿衣被,队员们彻夜难眠。

  在这样的条件下,交通系统的干部职工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交通人”精神,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6月8日是端午节。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交通局局长俞钢带着粽子和茶叶蛋风尘仆仆赶到青川县寺沟村宁波交通援川公路突击队驻地,带去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嘱托和家乡人民的问候。当他看到队员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忘我地工作时,深受感动,发自肺腑地说: “你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灾后的青川条件十分艰苦,环境相当恶劣。宁波“交通人”在抢修保通的同时,怀着同心共建灾区的信念,力所能及地帮助沿线地方政府和灾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由于地震,老百姓的房屋倒塌了,没有地方可搭帐篷,突击队员就用推土机为老百姓平整场地,腾出空地搭帐篷;有些老百姓的救灾帐篷来自国外,不知如何使用,向突击队求助,队员们立即上门服务;在保通公路沿途中,时有房屋开裂、车辆塌陷等情况,队员们一经发现就主动帮助;随队的庞医生免费给附近灾民提供药品,帮助治疗。

  付出总有回报。很多次突击队车辆路过时,路边的人们都情不自禁驻足敬礼;在突击队刚刚到达驻地时,一位中年妇女一身不吭地把100多只茶叶蛋往突击队车辆上一放,转身离去。队员们发现后,给她钱,但她说什么也不要;在施工作业中,当地群众自发地为突击队员送水、送菜,自己不吃不喝,也要保证突击队员的正常生活。

  救灾一线交通人吕忠达

  从“世界第一桥总工”到“抗震救灾队长”

  说起吕忠达,熟悉他的人可能并不是很多,但一提起杭州湾跨海大桥就如雷贯耳了,而吕忠达就是大桥建设指挥部的总工程师。 “总工”是之前的称呼,现在工友们给他封的正式头衔是“吕队”,全称是宁波交通援川公路抢险保通突击队领队。

  6月12日,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利民到宁波保通工地慰问,向随行人员、四川交通部门领导介绍吕忠达时说到,这位就是建造世界第一跨海大桥的总工程师,今天他是到四川来抗震救灾抢修保通公路的队长。大家听完介绍,纷纷对“吕队”投去了钦佩的目光。

  造完杭州湾跨海大桥后,吕忠达转战象山港大桥的建设,任宁波市交通局副局长、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6月2日,一接到交通运输部的命令,就带队马不停蹄地赶赴四川。对于过去的辉煌功绩,吕忠达很少提及,甚至很多队友还不知晓,眼前这位带着眼镜每天与大家围坐在一起露天吃饭的队长,背后居然有如此显赫的战功。队伍刚到时,水电全无,营地自己平整,吃饭或蹲或站,或露天席地而坐。

  随队医生庞洪双告诉笔者,吕队长每天带领37名队员早出晚归,施工中发现没带安全帽的工人会严厉地大声喊停,而收工回营地,又会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分烟,挨家挨户嘘寒问暖,聊着家常。何育章带病请缨上一线

  何育章,交工集团的一名普通施工人员。听到公司正在征召突击队员的消息时,他正发着高烧在李惠利医院挂盐水。领导考虑他的身体状况婉言拒绝他的请求。谁知他拔下针头,立即赶到公司,坚决要求参加突击队。在驻地,他是应急抢险第一支队队长,每天不到6时就起床,到抢通现场,晚上9时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营地。经过长时间奋战,体力消耗太大,人明显消瘦,但从来没有说过一个累字。胡永安年龄最大的突击手

  这位拥有30多年党龄、在公路施工一线奋战了20多年的老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抗震救灾时期共产党员的真正含义。在到达重灾区青川后,57岁的他,不顾行程劳顿,视灾情为命令,立即投入到抢险保通工作中去,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吃饭,常常是在草地上将就着啃麦饼。为摸清公路损毁情况,他还冒着有被山上不断滚落的碎石砸伤的危险,亲临一线勘察实际路况。陈孟冲徒步勘查

  陈孟冲,宁波交通设计院副院长,负责技术组工作,坚持深入受灾公路进行路基边坡坍塌、路面沉陷调查和桥梁灾后评估等工作,为抢修工作提供着第一手资料。他徒步勘测了震后公路全线受灾损毁情况,全长34公里的受灾公路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足迹。(包凌雁李韬翁军杰)

  灾区手记

  李韬(市交通局新闻中心):早晨5时半,营地已经热闹开了,起床洗脸刷牙吃饭、加油检修设备开动机器,大伙都已经忙开了。而我在整个营地却找不着吕副局长的越野车,听早起做饭的伙夫说,他天刚亮就上路巡查去了。

  6时多,越野车回来了,我迎上去,吕副局长焦急地说: “昨夜风雨大,路上有不少塌方落石和泥土需要及时清理。”随后,当天的紧急晨会就在边吃饭边布置工作中开了起来:突击队施工组分两部分,一部分队员出动自带的铲车、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上路清除昨夜下雨造成的塌方、落石,并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牌。这些警示牌是昨夜队员自己制作的,共45块,上面写着“小心落石,向左行驶”等提示语,另一部分队员和当地的养护工人一起填补路面坑洞;后勤保障组继续做好营地工作。

  中午12时多了,施工队员还没“回家”,伙夫用步话机一遍遍催促他们“回家”吃饭。他笑着告诉我,每次吃饭不三请四请一番,大家都不回来。是啊,千里迢迢赶来,谁不想抓紧时间多干点活。

  深夜11时多了,帐篷还亮着灯,每天例行的临时党支部夜会还在继续,大家讲完白天施工进展情况,商量着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夜很深了,一排排帐篷湮没于群山包围中,从中透露出的点点灯光,在一轮弯月的映衬下犹如天上的星星般闪耀……

  陈孟冲(宁波交通设计院副院长):今天本来打算对212国道道路损坏情况进行调查,由于下雨,考虑到安全,党支部临时决定改为道路巡查,上午共清理塌方30多处,并对危险地段设置了简易的障碍物疏导交通。下午天有些放晴,考虑到明天需要调查,我专门根据本次保通的特点设计了专用的调查表,并向楼总要了两名突击队员配合我的工作。

  由于前一天帮助村民搭过国外的帐篷,傍晚的时候,我又指导突击队队员们帮助基地附近的村民搭起了帐篷,有些队员将村民压在倒塌屋下的粮食抢了出来,也算是在道路保通的前提下顺便帮助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晚上8时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对今天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明天的工作进行了布置,我工作的重点是道路损坏调查。

  考虑到行车安全,晚上在胡指挥的建议下,我设计了标志告示牌,其他队员制作面板、刻字、涂漆等工作,赶在明天一早可以使用。也难为了这些平时操作机械的老粗们,现在要用刻刀刻字,所谓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大家一直埋头苦干到凌晨。

  庞洪双(随队医生):6月12日,天晴,后半夜雷雨交加,电闪雷鸣。今晚,我久久未能入眠,突击队出征已经10天了,在青川安营扎寨也已经一个礼拜。地震震出了灾情,也震出了友情、兄弟情。我对吕局长说,你修路,我修人;你架桥,我架情。我们共同架起宁波交通人和卫生人的友情,一起架通了宁波人和四川人的兄弟情。(包凌雁整理)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吴冠夏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东京血案
中国电信业重组宣布
苏丹客机冲出跑道起火
我国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
莎朗斯通对地震大放厥词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