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公布后,相当多的考生和家长对高考五线的含义一头雾水,拿着成绩单却不知路在何方?
高考五线包括军检线、资格线、分数线、提档线和录取线。其中,军检线是指军事院校的体检线。多年来一直与普通本科分数线相当,因此可以视为本科二批分数线,但有些军校的录取分较高,会在第一批录取分数线(重点线)附近上下浮动,幅度不太大。只有到了这个分数线,才能获得报考军事院校的体检资格。
资格线是指招生录取的资格线,也叫最低录取分数线。只有考试分数等于或超过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录取。录取时,资格线上的考生依据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录取,倘若考生对院校和专业不挑剔,专科资格线上的考生基本都会有学上。
分数线是录取时的主要依据。多数省市都会按不同录取批次划定四条线,也有些省市录取批次更多,分数线也更多,只有考生达到或超过某批次分数线才可能参加该批次录取。除本科一批分数线是按招生计划的1:1.2全省划定外,其他都是按照1:1划定的。
提档线是指录取学校提取档案线,与录取线不是一条线。例如:本科一批院校的提档线是依据1:1.2的比例划定的,学校会对提档线上的所有考生阅档,再把多余的20%的考生档案退回省招办,因此,提档线上的考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录取。
录取线指各高校实际录取的最低分数线。由于高校是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因此录取线常常会高于提档线,也可能等于提档线。
高考怎样估分比较准
高考考生估分。分数如何才能估得比较准呢?影响考生是否录取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高考成绩、所报院校招生计划、所报学校报考人数、所报学校的提档线和录取线。对考生来讲,后两个因素都是未知的。估分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志愿填报的成败,因此正确估分显得非常重要。
估分时,要求考生要有清醒的头脑,对考试时的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记忆。如果考试后就糊里糊涂,哪儿对哪儿错都想不起来,估分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同时要吃透《参考答案》,估分时做到宽严适度:自己把握的准,就可以宽一些;如果把握的不准,则掌握的严一些。与此同时,估分时还需要考虑几种情况:题目不仅要答对,还要看答得是否完整,因为少一个步骤或少一个论点都会被扣分;题目最后的结果错了,也可能会得分,因为其中的某些步骤可能是对的;考生要检查自己是否使用了一些未经推导的公式。
还有一个重要的估分原则是:一定要实事求是。要估计出自己得分的区间值,上下有几分的浮动值才算正常。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一般,高考却考得很好,然而估分却不高,原因是他怕估高了,会被别人笑话。有的考生正好相反,他们平时学习好,高考却考得不好,但碍于“面子”,便将分数往上估。
辩证看待“冷热专业”
经常会有考生和家长问,“你们学校最热门的专业是什么,最好的专业是什么?”首先,专业的“冷与热”、“好与差”因人而异。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不要盲目跟风,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强加于人,一定要充分考虑考生本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个人成绩实事求是地选择专业。比如,有的考生不喜欢数学或逻辑思维不是很强,就不太适合学计算机;物理成绩不好,就不太容易学好电子和通信专业。事实证明,一个人有可能做出成绩的领域总是最感兴趣的领域。在大学期间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其次,专业的“冷与热”、“好与差”因时而异。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今天入学时是“热门专业”,几年后毕业时有可能变成了“冷门专业”;今天的“好专业”,过几年则可能成为“供大于求”的过剩专业。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考生要立足长远,最好能在兴趣、特长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向上找准专业选择的结合点。
再次,专业志愿的选择不等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固然,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但今天高考专业志愿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完全确定了未来的职业选择。实际上,大多数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自我的认知和未来的职业预期都还不充分,常常是在大学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和适合的专业。大学期间,各校还会提供转专业、辅修专业、双学位等多种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而且攻读研究生时也还可以再次选择自己适合和心仪的专业。
最后,不同学校间的强势学科和优势学科不同,“冷与热”、“好与差”不好一概而论。在选定学校后,可以多考虑一下该校的优势学科。总之,把个人、学校、专业三者综合起来辩证分析、比较,就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据中国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