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是北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数万名残奥会志愿者正厉兵秣马,全力准备投入残奥会志愿服务。“用生命影响生命,做快乐的残奥会志愿者”成为他们的心声。
原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北京奥运培训顾问赵济华认为,较之健全人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组织与介入对残疾人体育运动会来说更为重要,是残奥会成功与否的生命线。高质量的志愿者服务是帮助残疾人运动员实现理想,正常乃至超水平发挥自己特殊体育技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打造一支从理念和技能上做好充分准备的残奥会志愿者队伍,北京奥运会培训工作协调小组等部门已选拔3000多名残奥会骨干志愿者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专门增加了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残奥会基本知识、无障碍基本知识、与残疾人沟通交往基本知识、助残技能等具有残奥会特点的课程。
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副部长、奥运会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振良说,每期培训班都组织志愿者为参加训练的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服务,还安排部分志愿者与残疾人同吃同住。“通过助残技能实践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我们希望志愿者在与残疾人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动心灵、培养感情、熟练技能。”
助残体验使志愿者们切实了解到残疾人的内心需求和现实生活中需要的帮助。志愿者陈文俊戴上眼罩,握住另一位志愿者的肘关节,在对方的陪伴下一步步地通过狭窄的通道,上下楼梯。小陈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平时易如反掌的行动,健全人戴上眼罩后感到了异常的困难。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盲人等残疾人群体太需要人们的关爱了!与他们遇到的困难相比,我生活中不快的事情简直不值一提。社会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要使周围人温暖、活跃起来,关键在于自己。我们要用真诚与善良,学会理解别人、爱别人,换得别人的真诚与善良。”
叶慧玉是盲人门球测试赛的一名观众服务志愿者,她和150多名同学在学校、奥运场馆里经历了12天不间断的学习培训。她说:“我慢慢走近残疾人,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在服务与奉献中获得幸福感。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奋力拼搏的坚强与毅力深深震撼了我,他们在生活中的乐观与宽容又深深打动了我。这份感动将照亮我一生的历程。”
另一位参加盲人门球测试赛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周为雨说:“类似盲人门球这些比赛不仅是体育运动,更是尊重残疾人的神圣仪式。我们志愿者是这个仪式的守护者,理应尽全力去帮助他们。”
这些志愿者以对残疾人理解、尊重和关爱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和观众奉献了优质服务。在盲人门球比赛的第一天,有两位没人陪同的残疾人观众前来观赛。坐席区志愿者发现他们需要帮助时就赶紧上前询问,将他们引导到卫生间。这两位残疾人感动地说:“原来以为志愿者不会想到我们的需要,没想到,他们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热情,都有一颗真诚的心。”(新华社记者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