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天发表的长篇通讯《化作涌泉报真情》,讲述了宁波王龙集团董事长王国军知恩图报的动人故事。王国军的事迹不仅感人,更为可贵的是,它把知恩图报提升到了社会责任这一更高的层次,它赋予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传统的知恩图报,更多的体现在一对一的报恩层面上。牛津字典给感恩下的定义是“乐于把自己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并回馈他人”。王国军的报恩行动跳出了一对一的传统模式。他的报恩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他报答的是直接救过他性命的恩人李信国,不仅四处寻找李信国,还出资帮助李信国的遗属解决生活困难。第二层次,他报答的是李信国所在的煤矿,因为桃山煤矿培养出了李信国这样的好人,所以他在桃山煤矿设立教育基金会,资助那里的贫困学子。第三层次:他报答的是看起来对他并没有直接和间接恩惠关系的人。比如帮助生病的本企业和外企业的工人,出资建造村文化宫,向镇卫生院赠送救护车,投巨资为一些村子改造道路、绿化环境、出钱参与建造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等等。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发展,不可能不得到别人的帮助,这种帮助,有些是直接的,更多的是间接的。同样,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发展,也不可能不得到别人的帮助,这种帮助也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就是说,离开了社会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连生存都有困难,谈何发展。正因为王国军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当他取得了成功之后,就经常去寻找报答社会的机会,并把这种报答看作是一种分享,一份快乐。
在企业界,像王国军这样把回报社会看作是自己责任的人,不算太少,而且一定会越来越多。无论是全国还是宁波,许多企业在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优待员工,回报社会,为缩小贫富差距,改善社会环境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也有一些成功人士,离这样的认识尚有距离。有些人认为,他的成功是他自己聪明能干,与别人无关;有些人认为,社会提供土地、环境等各种资源,政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职工们辛勤劳动,那都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值得感谢的。报恩的前提是知恩。处在这样一种连社会给的恩惠都茫然无知状态的人,当然就难有报恩的行动了。有了钱,宁可自己挥霍,也不肯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出一点力;有时候捐一点钱,又提出很多条件,预算出很多回报。这种以施恩者自居的捐助,不是报恩社会,而是向社会索取更多的回报。这种思想和行为,不仅有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正因为如此,宣传王国军的知恩图报事迹,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知恩图报,是良心,是品德,也是责任,一种个人和企业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特别是企业家等成功人士,能学习王国军的感恩事迹,体悟王国军的感恩精神,发扬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并丰富它的内涵,拓展它的外延,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做出更多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