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华商报:上海公交爆燃 偶“燃”还是必“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5月08日 09:24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5月5日上午,上海市一辆公交车在闹市区突然着火,火灾共造成3人死亡,12人受伤。(5月6日《华商报》)

  看起来,火灾是因为乘客携带物品存在不可控性,这好像是一起偶然事故。然而仔细分析,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严禁“携带烟花爆竹、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是乘车禁令。北京警方甚至于去年12月6日发出通告,称携带者将被处以5日至15日行政拘留,构成犯罪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然而,由于公共交通尤其是公交车的开放性,根本做不到像航空、铁路那样严格的安检,因此很难保证易燃易爆品不上车。这一软肋是当前公共安全中客观存在的。

  而且,爆炸的这种空调巴士,大部分窗户都是密闭的,因此不少公交车都配备了“逃生锤”,供乘客在紧急时刻使用以敲碎玻璃窗逃生。这辆车的“逃生锤”在哪里?是根本就没有,还是旅客不会用?而据新闻报道,该线路连续几辆车上都没有见到“逃生锤”,连放置“逃生锤”的卡座都没有。工作人员也表示,车载“逃生锤”丢失现象十分普遍。丢失的“逃生锤”为何不及时补充,难道区区“逃生锤”成本比安全还重要吗?

  目击者也说了,“司机当时很快就跳下车跑掉了。”作为普通旅客,逃生欲望应该尊重,然而司乘人员如此却有违职业道德。但上海市交通局工作人员却称,所有公交司乘人员均接受了灭火技能培训。一旦发现冒烟、车厢弥漫焦糊味等起火征兆,司乘人员应迅速组织乘客疏散,并使用车载灭火器灭火。言之凿凿,但在事故面前,还是显得极其苍白。这里,是灭火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培训出了问题,还仅仅是这名司机个人原因?而且,车上灭火器到底有没有?

  这么多的漏洞存在着,事故的发生还是偶然吗?我以为,这是必然,只不过是事故发生的车辆、时间、大小的不同而已。安全重如泰山,这其中,公共安全显得更为重。这不仅基于事故严重性,而且出于对公众心理的隐忧。在公共生活中,公众除了做到慎独外,并不能发挥太大作用。在这一现实下,需要公共部门投入更多的资金,构建更多的预案,做出更多的努力。否则,公众难免将对公共生活、公共安全产生极大的恐慌。(毛建国)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王丽旻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专题】成龙与俄罗斯前世界拳王比武
揭密"响一声"电话吸费
不洁桶装水引爆甲肝疫情
争议中国网民抵制家乐福
应对极端气候频现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