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俯瞰长三角地区,喇叭状的杭州湾静静地卧在蔚蓝的东海海岸,上海与宁波这两个长三角区域重量级城市隔海相望,两地经济的关联度过去似乎不被人注意。
在区域统筹发展的今天,这一局面即将发生巨变,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于5月1日通车。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说,除宁波与上海产生“同城效应”外, “因桥而生”的“大桥经济”正在环杭州湾乃至长三角悄然崛起。
从名片到招商,环杭州湾争打“桥牌”
在大桥南端,一个此前并不为人所知的小渔村———慈溪市庵东镇虹桥村,正显得越来越热闹。村民周玉坚在大桥附近开了一个小卖部,仅向到大桥观光的游客出售袋装青蟹,每天就能卖出200多公斤。 “我想把青蟹冠上大桥牌!”年收入从几年前的1万元到现在超过10万元的周玉坚说。
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市,北止于浙江海盐县,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虽然距离通车尚有时日,可同周玉坚一样,大桥两侧的农民争相做起“大桥生意”,有的办起“大桥商店”,有的开办“大桥农家乐”,在大桥南端,一座规模庞大的大桥生态农庄酒店也生意红火。
在大桥北岸的平湖市,副市长石云良专门在名片上印着杭州湾地图,上面清晰地标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地理位置。 “今后在对外交流中,我想把‘桥牌’打出去。”石云良说。在海盐县经济开发区的不少干部与企业主名片上,都印着杭州湾跨海大桥。
几天来,嘉兴市副市长裘东耀显得格外忙,下个月,他准备带队到香港招商。裘东耀表示,这次招商他将打出“桥牌”。嘉兴背靠大海,本是长三角交通网的末梢,大桥的建成,将把嘉兴市改造成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五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会,这张牌将会对招商起到关键作用。
围绕跨海大桥的“新产业带”正在形成
“可以预见,大桥将在环杭州湾一带形成诸多新经济圈,宁波市已经开始提前谋划相关工作。”巴音朝鲁说。据他介绍,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将是宁波市发展大桥产业带的重点。
在宁波东部新城开发区的规划图上,可以看到未来这里将重点发展商务金融、贸易服务、会议展览,同时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市建委党工委副书记史济权说,这些产业带的设计,是完全依托大桥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接轨大上海。
在大桥南岸的慈溪市,原来的“慈溪经济开发区”,又挂出了一块牌子———杭州湾新区。 “大桥让我们的视野更宽阔了,开发区完全可以立足整个杭州湾甚至长三角,大桥改变了区域经济格局。”开发区副主任高庆丰说, “我们将服务整个杭州湾,甚至可以叫响服务大上海,因为大桥使我们与上海的时空距离缩短,产生‘同城效应’。”
高庆丰说,大桥同样提升了区内产业层次,过去不常被提及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型能源与环保设备产业、航空食品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被确定为今后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都可以为上海作配套,大城市经济圈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市场将不断会涌入慈溪。
“大桥经济”时代正悄然来临
4月8日,宁波市江北区举行了一场“大桥经济与江北区域发展”的论坛。江北区干部说,这一活动旨在帮助各地党政干部、企业家认清大桥建成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效应, “大桥经济”时代正在来临。
事实上,许多敏感的地区与企业都看到了大桥开通后的资源优势与发展空间,在“大桥经济”中纷纷抢滩。5年前,在上海办企业的慈溪企业家胡建立获悉大桥开工建设的消息后,立刻在慈溪杭州湾新区投资,办起一家通讯设备企业。在胡建立企业所在的“因桥而生”的杭州湾新区,过去6年中工业经济指标年均保持50%以上的增速。
宁波市长毛光烈说, “大桥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就在于,许多企业一头在上海,一头在宁波,被称作“杠铃型企业”。
据慈溪市上海商会统计,仅本地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此类企业已达3000多家,领域涉及IT、家电、轴承与房地产等,其中一半是大桥动工建设后被吸引来投资的。
在嘉兴港,大桥北岸良好的区位优势所带来的物流成本优势,吸引了五金与钢材等大宗物资市场在此纷纷布点。继国际紧固件城开业后,杭州湾钢贸城也在紧张建设中。相关产业链以几何倍数发展,目前,这一地带共吸引500多家企业入驻,不少经营户在港区买房、消费。在钢贸城码头,每天都有百余部大卡车运输钢材,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大桥经济”概念已飞出环杭州湾地区,上海一些领导干部与企业家纷纷表示,他们从未把大桥看成是只属于环杭州湾城市的。 “它同样属于上海。”一位企业家说,“‘大桥经济’时代来临,长三角内的任何城市都没有理由拒绝。” (新华社杭州4月2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