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茅于轼“限价房推高房价说”引起激烈争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4月29日 09:25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经济学家茅于轼日前在一个论坛上表示,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无助于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大量搞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反而可能推高房价。这一观点引起了地产业界的激烈争论。

  广州几大限价房项目

  保利西子湾

  继首期843套单位迅速售罄之后,保利西子湾又推出最后556套单位。4月26日上午,仅半天时间就已销售一空。

  万科新里程

  3月,万科新里程推出首批单位共5栋514套房屋,目前只剩下一套2楼单位可售。新一期将在今年7~8月推出。

  中海金沙馨园

  4月29日将进行摇珠排号,预计5月中旬进入公开选房销售环节。目前网上登记已达2223人,申购者与房源比例接近9∶1。

  龙光·峰景华庭

  五一期间,龙光·峰景华庭接待中心将对外开放,预计将于5月下旬上市。龙光·峰景华庭位于广州科学城,限价4000元/平方米。目前该项目累积咨询人数已超过3000人。

  限价房无法

  解决需求?

  茅于轼认为,限价房、经济适用房政策很容易滋生贪污腐败,因为这类房子主要是通过计划分配,即通过申请批准,并非通过房子的自由买卖,因此只能满足中高收入人群对房产的占有欲,并非低收入人群真正的住房需求。

  但广州地产专家韩世同则表达了不同观点,他认为,限价房主要有两大功能,第一,解决首次置业者的住房需求;第二,调节市场上商品房的价格。他认为,购买限价房的客户不可能买得起广州市中心的商品房。

  推太多限价房

  不合理?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靠的是市场,而不能大量搞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茅以轼这样认为。

  那么,推出多少限价房才算合理?据经纬地产项目发展及研究部汇总统计,今年广州十区商品住宅供应量约为800万平方米,而限价房今年上市项目共9个,按建筑面积计算,约8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商品住宅总预售比例约一成。

  韩世同认为,1/10的比例比较符合广州市场的需求状况,如果太多了,会给商品房买家造成心理压力。他举例称,1997年香港推出8.5万套住宅,对商品房影响很大;到目前为止,香港仍对住宅采取“缓推”的策略。

  限价房或

  推高楼价?

  茅以轼担心,如果大量搞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大部分人没有资格买经济适用房,只能买商品房,商品房自然就随之减少,届时房价是否会更贵将是一个问题。

  这一观点遭遇了广州业界的普遍反对。中原地产项目总经理黄韬认为,科学城和金沙洲不少商品房的价格已回落到与限价房持平的水平,如保利林语山庄上周六开盘价为7000元/平方米,而旁边的限价房万科新里程最高限价也为6000元/平方米。“就算大量推出限价房,也只可能会拉低商品房的价格,而不可能提高商品房价格。”黄韬表示。

  据了解,今年广州推出的限价地块大多数位于新兴区域,离市中心较远。当地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且没有可作价格参考的指标性楼盘。黄韬认为,之所以呈现如此分布,除了因为这些区域拥有较充足的土地储备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限价房的出现可抑制当地楼价非理性上涨,为当地房价竖立标杆。

  其次,限价地所在的区域,往往与“地王”如影随形。据悉,科学城、花都、金沙洲等地块在过去一两年都产生不少地王,“政府在地王旁边‘贴’上限价房地块,在心理层面抑制了“地王”对市民产生的心理影响,进一步印证了‘高地价未必能卖高房价’的风险预警。”黄韬表示。时报记者 罗莎琳

稿源: 信息时报  编辑: 崔燕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专题】成龙与俄罗斯前世界拳王比武
揭密"响一声"电话吸费
不洁桶装水引爆甲肝疫情
争议中国网民抵制家乐福
应对极端气候频现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