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在即,一些以前在上海发展的宁波企业,开始把生产基地从上海逐渐搬到了慈溪,只将企业总部或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留在了上海。
事实上,一头在上海、一头在慈溪,这样的“杠铃型企业”越来越多。来自慈溪市上海商会的统计数据表明,仅慈溪一地,以这种模式运作,而且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3000多家,其中一半为大桥动工建设后投资的,涉及IT、家电、轴承、钢结构、农产品加工、房地产等10多个领域。
“宁波企业在上海发展到一定的时间后出现回流,这反映了一种合理的分工,也是资源实现有效配置的体现。”市经济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宁波《经济丛刊》常务副总编张莹认为,上海的土地、劳动力成本比宁波都要高,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上海更适合发展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沪甬两地的物流成本会大大节省,对一些本来就是从宁波走出去的企业来说,把生产基地搬回“老家”是个不错的选择。
张莹认为,按照区域经济的理论,在国际性城市、节点城市和区域代表性城市周围,通常存在着一个“边缘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其一部分功能会逐步向“边缘区”转移。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上海吸引了周边大量的人才、资金和物流向这里聚集,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其技术、资金等都开始向外辐射。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之后,宁波将是这种“回流效应”最先的受益者。
慈溪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方向明认为,大桥为上海和宁波的深层联动提供了可能,也为长三角南翼的整体联动提供了可能。大桥通车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川流不息,今后回流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记者薛智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