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法制办同意,“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3亿多青年可以依法在青年节这天享受到半天的假期。(本报今日报道)
如果从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倡议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的那天算起,青年节已经历经70年寒来暑往。对于人来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于70岁的青年节来说,也当是它厚重深沉、辐远绵长的历史时刻。
然而,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青年节的内在质地在今天并非像期待中的那样光芒四射。世俗理性昌盛而价值理性式微的景观,投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亦现之于青年节。一个必须提及的细节即是,曾经的五一黄金周对青年节的全面湮没——在时间上覆盖,在价值上被淡漠。于财富盛宴的狂欢中,青年节显得那么寂寥。
现在,黄金周概念走入了历史,节假日分解到各个传统节日,人民的休息权得到更多的尊重。在我看来,其实这也是一个契机,通过剥离附加在节假日身上的经济因素,使国庆节、劳动节还有被裹挟的青年节,真正地还原为它们的本色。
青年节放假半天,可以被视为还原其本来面目的一种努力,或者是创造一种条件。假期只是一种象征,意味着青年节受到应有的尊重,从中我们能切近、清晰地感受到青年节的存在,涵养感恩心态并愿意为它做一些事情。
半天的假期因短暂而珍贵。除了休息休闲,可能我们更需要做的就是走近这个带给我们休息权利的节日,释放我们的“温情与敬意”。
毫无疑问,相比于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青年节的传统底蕴与历史积淀谈不上深厚润泽。这正是需要我们正视并极力改变的现实。通过依靠3亿青年筚路蓝缕的努力,钩沉青年节的历史内涵,重建它的当代价值,使之成为引领社会上升的一股坚强有力、云集景从的力量。
青年节是“五四运动”的不朽果实,过青年节就在于续接“五四精神”。务必从“犬儒化”的藩篱中逾越出来,以滴水穿石的信念,让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法治、公正、多元、博爱、理性、和谐等普世价值在我们身边熠熠生辉。唯此“入世”之精神,建设之事功,“历千万记,与天壤而同久,共天光而永光”(陈寅恪)。某种意义上,今日之青年都应该成为“五四一代”的孩子,并以此为莫大荣耀。
摩罗曾说,“我们应当有给五四‘添上一点东西’的自信与勇气”。这既是青年节接续“五四精神”的精神背景,也是我们创造未来的坚定发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先生百年前的话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如果我们承认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取决于青年人的生龙活虎,那么青年节就不仅仅与休息有关,它有关责任,有关信仰,有关理想,有关一个古老大国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