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四位普通建设者(图3),在大桥工地上,最多的时候曾有上万名建设者,每个建设者都在大桥上留下了自己的点滴故事,正是有了这些点滴小故事,才汇成了宏伟的篇章。
王广杰,今年43岁,曾是中铁四局Ⅸ—A项目部一分部一班班长。他带领“尖刀班”30多名员工,主要承担Ⅸ—A合同段栈桥以及各钻孔平台施工的搭建任务,9.78公里的栈桥工期提前了8个月,保障了主桥施工快速推进。
2004年春节后,项目部为尽早进入大桥主桥施工,开展了“大干120天”劳动竞赛。随着栈桥施工向深水推进,受潮起潮落和海上风浪的影响,钢管桩无法快速准确定位。于是,王广杰与工友一起进行了工艺创新,经过17次的反复试验和改进,制作出了一套栈桥钢管桩水中导向定位设备———“装配式悬臂导向架”,大大提高了工效。栈桥施工从月完成600米,逐步提高到700米、800米,还创造了每月完成1000米的记录。
班长,既是领工员,又是战斗员。2005年12月17日上午,全班正在5号平台进行钢护筒下沉、焊接施工,气象预告中午以后有8级以上大风。11时,平台上的一节钢护筒基本焊接完毕,这时,大风渐起,钢护筒还没有打下,出于安全考虑,王广杰决定停工。下午2点,风越来越大,还未打入的钢护筒受风劲吹而倾斜,并且扯动着作业平台和其他三个桩位的护筒,如果不立即抢险,可能导致平台倒塌。情况危急!可当时风力增大到了9级以上,天还下起了小雨。王广杰紧急调集人员赶到5号平台,十几个人在风雨中不停地干到晚上6点,衣服湿透了,在摄氏零下3度的寒风中他们冻得瑟瑟发抖。可大家互相鼓励,手脚麻了喝碗姜汤再干,直到晚上10点。夜间,施工平台经受住了11级大风的考验。
王广杰无暇照顾家庭,80多岁的母亲常年卧床,全靠妻子伺候。来到大桥工地后,3个春节他全是在工地上过的。他的努力带来了回报,南岸栈桥先后抵御了12次台风侵袭,为项目部提前完成合同施工出了大力。“我觉得很值。”王广杰说。
(记者吴明京通讯员桥宣李洪江何成太芦连宝冯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