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康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今后五年是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去年温家宝同志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要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更好更大发展,视野要宽,思路要新,起点要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出发,发挥长三角各地比较优势和区域整体优势,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模式。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刻认识加快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宁波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中的定位,充分发挥宁波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一、认清形势,深刻领会加快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
长三角区位得天独厚,自然禀赋优良,交通联系便利,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加快长三角地区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强该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快长三角地区发展是中央提出的国家战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及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相邻城市产业联系与经济合作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不断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健康发展,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全国发展条件最好、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具备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有利条件,将在壮大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长江流域快速崛起,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参加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有关方面共同编制的全国第一个跨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6—2010年)》已经进入最后审批阶段,经国务院审批后即将正式出台,它必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发展。
加快长三角地区发展是宁波实现新跨越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从区域内河小港到国际深水大港、从浙东商埠小城到现代化国际港城等一系列的跨越,铸就了独特的宁波活力和实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波的发展进入了人均生产总值向8000美元跨越的新阶段,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刻不容缓、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刻不容缓等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立足宁波又跳出宁波,在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紧紧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利用好区域资源。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区域之一,集聚着大量的金融、贸易、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要素资源,区域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明显。加快宁波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对于宁波积极利用优势资源平台、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长三角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即将通车,长三角地区将进入一个大融合、大发展、大跨越的快速发展时期。面对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宁波要进一步增强创新优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加快实现新跨越。
加快长三角地区发展是宁波及其他城市的共同责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与有关方面在编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6—2010)》时,就长三角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达成共识,提出要把长三角地区建成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的四大功能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该地区所有城市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对共建长三角功能、推进长三角地区发展具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必须立足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谋划自身的发展,努力推进长三角区域共建共享、共生共荣。
二、放眼长远,准确把握宁波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中的定位
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出发,立足于长三角地区和宁波的长远发展,宁波要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经济中心和宁波都市圈核心城市,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发达区域均衡发展示范区。
努力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将宁波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经济中心。首先,宁波要充分发挥港口、产业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优势,构建合理的进出口贸易体系,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的配置和有效利用,成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通道、连接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空间节点,实现从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向我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的跨越。其次,宁波要努力拓展金融市场的服务领域,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合作,增强金融要素的集聚能力,形成与上海、杭州错位错层的发展格局,建成结构合理、竞争有序、高效开放、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努力建设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第三,宁波要加快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内城镇组团为支撑的都市区域和由舟山等周边城市组合而成的都市圈层,进一步提升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功能层次。
主动参与全球合作和交流,将宁波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首先,宁波要以上海国际航运副中心和我国大陆沿海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重点进行相关功能建设。其次,宁波要充分发挥深水良港优势,努力推进以宁波—舟山港集装箱主枢纽港和远洋干线港为核心,以乍浦港、台州港、温州港等支线港、喂给港为重要成员的浙东港口联盟的快速形成。第三,宁波要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与洋山深水港的合作,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双枢纽港。第四,宁波要构筑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先进、运输服务优良,网络辐射全国,信息沟通全球的安全、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提高为整个长三角乃至更大区域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层次,确立长三角南翼交通枢纽地位。
充分利用深水良港和产业基础优势,将宁波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首先,宁波要立足深水良港以及能源产业基础的优势,努力建设国家级能源战略储备基地、能源中转枢纽基地、能源加工供应基地以及新能源开发基地。第二,宁波要依托一批重点企业及项目,不断提高研发水平,努力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杭州湾南岸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第三,宁波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努力建设我国最大的塑机、输变电设备、数控机床等整机和成套机械产品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大中型船舶修造中心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以及我国重要的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生产配套基地。
大力推进市域统筹协调发展,将宁波建设成为国家发达地区均衡发展示范区。首先,宁波要以市域统筹发展为抓手,在行政管理体制、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形成市域体制基本接轨、市域空间布局一体、市域社会事业发展同步、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均衡、市域居民利益共享的良好局面,争取成为全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其次,宁波要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强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争取建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区,在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科技、循环经济、环境补偿、土地指标等方面争取先行先试政策,为解决我国陆域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瓶颈问题提供经验。
三、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宁波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宁波要抓住国家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大机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进一步提升宁波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宁波在长三角地区中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长三角各城市的协调与合作关系,主动接轨大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在实现长三角区域共同繁荣中促进自身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立体化交通体系和现代化信息设施平台。要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加强港口岸线资源保护,建设完善、高效的集疏运体系,整合两港优势资源,尽快实现两港的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把宁波—舟山港建设成为世界特大型港口、现代化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和大宗散货中转枢纽港。要加快发展空港经济,大力开辟国内外航线,积极引进境外航空公司,以国际货运为重点培育空港物流,建成区域性航空枢纽,尽快改变“大海港、小空港”的格局。要以健全港口集疏运网络和增强宁波对外辐射能力为重点,完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立体化、智能化交通网络体系,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把宁波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和我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市域信息网络,为社会各领域共享信息资源提供硬件保障。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宁波集聚和辐射力。要重点打造港口城市特色功能,构建以全域都市化为基础、面向长三角优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六大组团为节点、中小城镇集群推进、城乡协调联动发展的大都市区新格局。要全面培育和引进各类功能机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发展会展、旅游业,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业,培育壮大信息咨询业。要优化功能机构成长环境,建设发达的现代通讯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完善方便的社区服务,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法治社会,特别是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创设一个低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的适于各类功能机构成长发展的优良环境。
加强区域协调与联系,完善多主体利益调节和优化分配的体制与机制。要创新区域政府间协调机制,完善宁波都市圈内地方行政高层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利益共享机制,研究解决跨行政区域经济交往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建立企业异地投资税源共享机制和政府间财政收入分成机制;探索异地开发区联建机制,加强与周边城市开发区各种形式合作;建立集约利用资源、合理分担成本,生态适当补偿的跨区域市场化利益调节机制。要充分发挥宁波影响力以及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不断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与上海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在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科技、信息、教育、人才、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主动破除行政壁垒,全方位、无障碍地推进城市间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发展。
(作者为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