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赵博李惠子)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13日在北京说,最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地非常重视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3日上午邀请文化部及有关负责人就公共文化服务情况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
周和平说,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全国共有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2791个,文化馆3214个(含群艺馆),博物馆1634个,艺术表演团体2866个,剧场1839个,文化站36874个,有社区和村文化室13万多个。截止到2006年,在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员有51万人。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有5亿册。全国文物机构共有文物藏品1845万件。
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2001—2006年全国文化事业的总投入到了654亿,2006年达到158亿,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在百分之十几,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2006年达到11.51元。在文化设施建设当中的投资全国总面积达到了478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二期暨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等一批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建设。全国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已经完工的达到了55个。
实施了全国一些重大的文化工程,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就是列入国家计划的重大的文化工程,它是将优秀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加工,通过互联网、卫星、提供硬盘、光盘、数字电视等形式提供服务。中央财政就投入24.7亿,地方也有配套的资金,这个工程到2010年将实现村村通。
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展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颁布了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最近正在酝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颁布,并且已经公示完毕。
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央财政将拿出2个亿,支持全国的各类博物馆相继开放。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国家图书馆也实施了免费的措施。
周和平说,当前,两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而且有的地方还有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文化的需求与文化服务的总量明显不足,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
他指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在农村,以解决农民公共文化设施贫乏为重点,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