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自从中国共产党十七大首次提出大部委建设的设想以来,这一重要的机构设置变化一直引人关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曾对媒体表示,实行大部委制的具体方案,目前正在进行研究,但是实行大部委制,改革政府管理部门,已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2008年改革的重点工作。在此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体改司司长孔泾源也曾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坊间分析交通、能源或将成为最先改革的试点部门。
大部委之大从何而来呢?有大就有小,从我国政府现在的机构设置来看,国务院除办公厅外,共有28个部委,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0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另外还有100多个议事协调机构。除此之外,国资委、人民银行等机构下辖的国有企业更是有所谓部级、副部级一说。有如此之多的部门,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断清晰的今天,"小"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在现有的政府体系之下,同一件事情可能会因为各个单位的利益不同而产生分歧,分歧的结果就是相关部门间博弈。这里可以借用制度经济学中分析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的思路来看看政府中部门博弈的关系。在科斯看来,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惟一动力。而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在哪里呢?科斯认为,由于企业管理也是有费用的,企业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其限度在于:利用企业方式组织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相关部门之间的博弈成本看作是部门运行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设立大的部委可看作是建立一个权威来支配资源。两种方法会带来两种成本,第一种是横向的沟通成本,后一种就是纵向的管理成本。从理论上来讲,大小部门协调的均衡点就是两种成本相同的时候。
但这个比拟也有一个不大恰当的地方,就是各个部门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没有关系的。联系他们之间的纽带就是中央政府,各个部门统一于国务院领导之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成立较大的部委的同时原有部委的建制不打乱重排的话,建立大部委制度实际上只是增加了一个管理层级。在原有部委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略微高一点的管理者,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中央政府所需要协调的矛盾。虽然扁平化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发展趋势,但这种增加层级的办法似乎在现在的利益格局之下是最有可能推动的改革方式。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貌似精简机构,实则增加层级的机构改革方式呢?答案应该从事物的另一个方向找起。对现有部、委、局、办所管理的内容进行梳理,减少那些市场可以自行解决甚至市场解决的方式更好的部分的管理,只保留那些市场无法调节的部分。事的减少带来权的下降,权的下降带来机构的精简。所以说,机构改革的思路不能仅仅从机构自身着眼,更要关注的是事权的精简。如果说政府一味地对市场行为大包大揽,精简之后的部门无法解决如此之多的事情,那么精简的结果只能是再反弹。在此次大部委制改革之中,政府应该在划清各部门管理的界线的同时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从大市场、小政府的思路出发,将机构的精简从形式上落实到内容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