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进口争端升级

零部件进口争端升级 WTO初裁不利中方

2月1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首次裁定中国违反贸易规则,称其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大额关税,认为这一行为违背了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中国再次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重大考验。2月13日,世贸组织专家组就欧盟、美国、加拿大三方起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一案的中期报告出炉,基本判定中国违规。这是中国首次作为被诉方进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全文点击]
最新消息
事件起因

“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起因于中国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规定,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28%),而不是中国加入WTO协议中规定的10%到14%的税率。欧盟、美国和加拿大认为,中国对外国进口汽车配件的税收政策有歧视嫌疑,意在鼓励中国汽车厂商使用国内汽车配件。

2005年11月 欧盟欲向WTO控诉我国 →
 
2006年2月 美国威胁对中国提出控诉 →
欧盟可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控诉中国的汽车进口机制。日前,欧盟认为中国相关规定使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华面临汽车零部件进口问题,因此若欧盟与中国无法通过双边谈判解决这些歧视欧洲制造商的做法,欧盟委员会将把问题提交至WTO
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波特曼(Robert Portman)声称,如果中国政府不降低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壁垒,他将考虑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提起申诉。波特曼在发布了一份有关对华贸易关系的全面调查报告后,对汽车零部件等问题再次向中国施压,业内人士称,其目标直指中国颁布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
2006年3月 美国正式向WTO提出控诉→
 
2006年4月 中国同意与欧美磋商 →
2006年3月30日,美国正式向世贸组织(WTO)提出针对中国的投诉,指责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征收高额关税,违反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还表示,如果两国即将开始的贸易谈判和高层会晤没有结果,美国可能向WTO提出更多类似的贸易诉讼。
2006年4月7日,中国常驻世贸组织(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分别致函欧盟、美国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表示中国接受欧美就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规定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磋商的请求。
2006年5月 中国商务部商讨应对措施 →
 
2006年7月 零部件新政缓期两年→
由于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相关政策的异议,3月30日,欧盟和美国正式联手控诉中国有关部门至WTO法庭。4月底,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获悉,商务部为此正委托天津一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商讨应对措施。中国将颁布新的政策,对容易构成整车特征的合资项目进行更严格的审批。 就在中欧美三方就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政策的谈判进入到白热化的时候,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7月悄然发出了暂缓两年执行《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部分标准的通告,这份暂缓执行的通告让部分国产KD车又能够以相对整车低15%的零部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了。
2006年9月 欧美加联手正式向WTO投诉 →
 
2006年10月 WTO设立争端专家小组
欧盟可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控诉中国的汽车进口机制。日前,欧盟认为中国相关规定使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华面临汽车零部件进口问题,因此若欧盟与中国无法通过双边谈判解决这些歧视欧洲制造商的做法,欧盟委员会将把问题提交至WTO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由于各方就汽车零部件贸易关税纠纷仍无法达成一致,世界贸易组织(WTO)已设立了争端专家小组,负责调查美国、欧盟和加拿大提出的指称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申诉。

事件焦点
 
相关报道

初裁结果: 中国违反WTO贸易规则

前景预测: 3月公布正式裁定 翻案机会微乎其微

中方回应: 认真研究争端调查结果 将提交评论意见

零部件商: 外国高兴 本土零件商称影响不大

整车企业: WTO裁决不改国产化战略

行业影响: 仅影响高端国产豪华车

汽车零部件进口争端升级 WTO初裁不利中方
商务部:对WTO汽车零部件争端中期报告不予置评
商务部:汽车零部件WTO争端案专家组终裁前不做评论
中方称调整汽车零部件关税为防止变相逃税
汽车零部件争端显示世贸组织双重标准
汽车企业:不会因WTO不公裁决改变国产化战略
中方研究世贸组织汽车零部件争端初步调查结果
汽车零部件争端升级 WTO裁定中国违反贸易规则
我国正研究世贸组织汽车零部件初查结果
WTO裁决“汽车大战”案 中国仍有“翻盘”机会

【专题】宁波抗击雨雪冰冻
【专题】喜迎宁波"两会"
【专题】08股市何以为继
【专题】08春运
责任编辑: 周倩倩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